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1.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
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个评
论指的是( )
4.“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5.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6.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7.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8.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9.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能够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实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1.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②作者提倡用国货
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注重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1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14.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1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
人中间实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16.江泽民同志以前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个结论的是()
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
起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⑤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④⑤
1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

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有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有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19.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能够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A.《民报》 B .《新青年》 C .《工人月刊》 D .《劳动周刊》
18.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持续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20.西学东渐过程中,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②民主共和③君主立宪④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什么变法?这个变法在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新”在哪里?
22.读图回答问题:
袁世凯祭孔大典孔子诞辰2555年大典
(1)民国初年袁世凯实行祭孔,导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当时矛头为何要对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3)当今中国也实行祭孔大典,你是如何看的?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纲常阶级制”与“共和立宪制”不能并存?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是如何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反映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