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练习卷(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换心记 徐芳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
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
”翁心恨之。
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
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
”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
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
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
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
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
已闻师返,则延入。
师具以途中所闻告。
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
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
又数岁,联捷成进士。
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
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
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
”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
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
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饶:丰富B.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鲁:愚鲁C.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就:接近D.易其奸回.邪佞者回:回复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翁与族人关系不佳,因自己形体怪异而被讥讽,后又因为儿子读书难见成效,更加被人嘲笑。
B.太翁厚礼邀请同族饱学之士当儿子的老师,并提醒老师如不能教也不必勉强,就赶快告诉自己。
C.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后连考连中,成为进士,太翁哑然,羞赧而逝。
D.文章以“拥”“排”“摔”“劈”“抉”“纳”系列动作写换心过程,简练而神奇,充满寓言色彩。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不就。
躬耕自资,..。
州召主簿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C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 .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
男子18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
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 .陶潜仕途短暂。
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陶潜清高不群。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潜任真自得。
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朝 李商隐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①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杮②,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③,江令④当年只费才。
(注)①鸡鸣埭:玄武湖北堤名。
南朝齐武帝经常带宫嫔到此游玩。
②漂木杮:隋文帝建造战船准备伐陈,木屑碎片顺江流下。
③颜色:陈后主选出有文学才能的宫女,与朝臣赋诗酬唱。
④江令:指江总,陈朝尚书令,不涉政务,日日宴乐。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玉漏催”运用拟人,“绣襦”运用借代。
这两句描写了天还没亮,南朝国君已开始游乐的画面,表现君主耽于享乐。
B.颔联运用陈后主宠幸张丽华、齐废帝宠爱潘妃的典故。
“谁言”“不及”运用反诘的语气,嘲讽陈后主荒淫无度更甚前朝。
C.全诗结构错综善变,构思精密。
诗歌题目是南朝,但并未每个朝代都写,以点带面,行文参错。
后四句重点写陈后主亡国。
D.咏史是为当下。
诗人咏南朝,旨以南朝的荒淫无道反衬唐朝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揭示封建社会昏君则乱、明君则治的道理。
9.结合颈联和尾联,概括陈朝灭亡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D2.C3.(1)(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放在墙角,像有所等待。
(2)后来听到老师返回,就(开门)请进(或邀请老师进门)。
老师将途中所听到的全都告诉太翁。
太翁认为荒唐,一试进士果然这样,于是非常高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易其奸回邪佞者”的意思是换掉他们奸恶邪僻的心。
其中“回”,作形容词词,译为“邪僻”。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
属于信息筛选。
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C项,“太翁哑然,羞赧而死”有误。
原文,“又数岁,联捷成进士。
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因张口哑哑而逝”的意思是“太翁”于是张嘴大笑而死。
由此可见,太翁是因为进士公接连考中成了进士喜极而死。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