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乐读书屋二古诗三首

快乐读书屋二古诗三首

利用课前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质疑文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以问促读,明确初读方向,并在充分交流问题后,帮助学生有顺序地理清文本的内容和写作顺序,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课堂检测
板书
快乐读书屋二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道北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
快乐读书屋二古诗三首
备课时间
3.8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篇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一首七言绝句。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作,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表面上写梅花,实际却是在写诗人与早梅傲寒独发的高洁品质在精神上的契合,与诗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
本篇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杨柳的形态、色泽和动感,侧重写柳枝之长、柳色之新以及新柳与春水的关系,并在其中掺入了诗人的自我。通过写一树新柳赞美了一切新生的事物。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5)欣赏解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这一步是学生在前面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要求明显提高。如果学生不能进行欣赏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如《北陂杏花》的第三句“纵被春风吹作雪”,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杏花被春风吹落,漫天飞洒的曼妙情境。
(6)拓展诵读。请学生读一读课前搜集的其他描写梅、柳、杏三种植物的古诗,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
本篇为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傍水的杏花。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可以说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背故事。
核心素养:搜集诗人的有关资料和描写柳、梅、杏的其他古诗。养成搜集资料的能力。
(3)体会诗境。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4)朗读抒情。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以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朗读中自然成诵的目的。
二、过程
1.学习策略。
(1)读熟诗句,关键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三是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是在读诗,让诗文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诗的感觉,为下一步的诵读奠定基础。
(2)读懂诗意。让学生自己对照诗后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的整体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3.积累内化。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4.拓展阅读。
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资料
〔张谓(?———约778)〕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天宝进士。乾元中以尚书郎使夏口。曾与李白于江城南湖宴饮。大历时为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张谓与《早梅》〕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无尽的意蕴。
教学重点
朗读三首古诗,想象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梅、柳、杏三种植物,三位诗人对植物的描绘各有特点,让人感受到不同植物的美各不相同。此外,要把学会欣赏作为要求明确地提出来,让学生在读诗后写下简单的欣赏文字,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为学生进入第四学段的古文赏读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