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调查报告

民间文学调查报告

民间文学调查报告篇一:民间文学调查报告零距离接触寿春古城——关于寿县的民间文学调查报告姓名:金娟学号:20XX014398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调查时间:20XX年5月27日调查地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调查对象:寿县古城民间文化为了更好的学习《民间文学》这门课程,更深入的了解六安的民间文化,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在马启俊、黄克顺和陈尚达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于5月27日参加了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寿县做了实地考查。

一、寿县总体概况寿县又名寿春,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寿县在历史上曾经三次为都,最著名的就是做过“楚”这个朝代过的都城。

它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城墙。

安丰塘(芍陂)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胜古迹还有蔡侯墓、廉颇墓、楚王墓、淮南王刘安墓、宓子墓、报恩寺、清真寺、孙公祠、文庙、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等古建筑群,八蜡庙、斗鸡台、团城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

我们这次调查主要选择了春申广场、古城墙、报恩寺、文庙、寿县博物馆、安丰塘与孙公祠(芍陂祠)等调查地点。

二、著名历史文物古迹1、春申广场27日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到达寿县。

春申广场是我们下车的第一站,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

春申君,姓黄名歇,是黄国贵族的后裔,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

黄歇学识渊博,善于辞令,而且他遇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臣风范,为太子熊完的继位以及他日后的赫然崛起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广场的正前方有一座石台,石台之上有一座铜像:四匹骏马拉着一架马车,马车之上的春申君肃然仰望前方,既庄雅且肃穆。

2、寿州古城墙寿县现存古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至于南宋嘉定年间(1068-1224年),也有资料说城墙建于嘉定十二年(1219年),由于没有方志资料佐证,只能存疑。

寿县城墙为楚寿春城西北角部分,是为御金兵而重建。

寿县有四个城门,南门叫通淝门,北门叫靖淮门,东门叫宾阳门,西门叫定湖门。

四门原来都有瓮城,现在只有北门和东门还保留有瓮城。

我们这次去的是南门和北门。

南门——通淝门:是寿县四个城门中最大的一个,城楼上有重修碑刻,它是寿县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三个门洞,车辆进出不息。

城墙之外有石狮,雕刻精美,甚是威武。

北门——靖淮门:还保留有瓮城,翁城城门开向西。

北门城门内有断龙石,敌人入侵时,可以放下断龙石,守护城门。

门洞内外侧门径不一,也是为了更好地防守。

北门古朴,基本保留了原貌。

城墙之上的敌楼依旧保存完好,它是供将士休息的地方。

站在女墙和瞭望口旁边,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代战争时的悲壮气息。

城墙外面的护城河是古代战争的第一道防御,河上的吊桥已不复存在。

初夏的季节,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柳婆娑,景色十分优美。

3、报恩寺寿县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始建于唐代。

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全寺总面积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进西大巷,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佛寺对面的墙上还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笔迹洒脱豪放,意气浑然。

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

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

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

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民间文学调查报告)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

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作跋的两方石刻。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

穿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

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寺内大门上有很多对联,比如“修成正觉三界楼台观自在,梵经齐颂广结佛缘济众生”、“宝殿重光遍施法雨泽天下,证语禅机一龛香火渡迷津”等,大气不失典雅,肃穆不失庄重。

4、寿州孔庙寿州孔庙又名孔庙、学宫等,位于城内西大街,元代建。

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

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笔亭,东有文昌宫,西有忠义词、节孝词、节孝坊。

中轴线上为五进重院:第一进院落前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后为“根星”、“金声”、“玉振”三门,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相向;二进院落中心为“伴池”、东礼门、西义路。

池北中轴线上为“前门”,其耳房为名宦词。

西为乡贤饲;三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点。

大成殿后由“救救“坊”与左右“升堂”、“入室”二门组成第四重院落;明伦堂居后,其东侧为崇圣饲,左右接垣墙而形成第五进院落。

近年因市政建设,部分建筑相继拆除,现存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伴池、前门、名宦词、乡贤词、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

195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祀孔子,全庙布局整齐,步步深入,开朗明畅,四通八达,是一所反应儒家观念的典型古建筑。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里面有孔子及其四大弟子的雕像,殿内金柱粗壮,殿体轩昂宏丽,一派典雅的儒家气息。

5、寿县博物馆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寿县博物馆参观。

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寿县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

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寿县博物馆共分7个专题,共设11个展厅,分别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璀璨文物、淝水之战、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之光、宗教艺术,较全面地展示了寿州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6、安丰塘与孙公祠孙公祠是我们调查的最后一站。

随着汽车的行驶,一片宽大无垠、清波翻卷的河水出现在我们视线里。

这个有着“天下第一塘”之称的安丰塘,它的波澜壮阔与它的烟波浩渺,一次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孙公祠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

安丰塘,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称。

古名芍陂,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

后人为纪念孙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孙公祠。

孙叔敖,姓孙,名敖,字孙叔;父名孙贾,任楚国司马,后被斗越椒所害,孙叔敖避难于梦泽。

虞邱相荐其贤于楚庄王,召为令尹。

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富民,他选择主要产粮区的寿春,利用南高北低、水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修造芍陂水利,灌溉万顷,使楚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得其利。

据传,此举适合国情,深得人心,当地人民很早就在陂侧立祠以祭了。

三、地方美食特产——大救驾大救驾是寿县的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走在寿县街道到经常可以看见大救驾的售卖点。

制作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

大救驾由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富含多种果料,久负盛名,颇具传奇色彩。

历史由来:公元956年,淮南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县)。

南唐守军誓死抵抗,经过九个月激烈的战斗,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县。

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

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做好大救驾送来帅府,赵匡胤吃过之后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

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篇二:关于六安寿春城民间文学调查报告关于在六安寿县开展民间文化调查的报告姓名:新闻0801昝梦碟学号:20XX013699一、调查情况20XX年3月12日上午,我文化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0801班学生在马启俊老师和何静老师的带领下到位于六安北部的古城寿县进行民间文化调查。

马老师曾多次带领同学们去寿县做民间调查活动,这次活动仍由他作为导游带着同学们在寿县城内和其附近的八公山做民间考察。

本次民间调查探访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和熟悉寿县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增强保护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为保护和继承渐趋减少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二、调查内容上午8点半许,同学们所乘坐的巴士到达寿县县城南门。

刚一下车,同学们便被一高大雄伟并带有三个拱形大门的寿县南门城楼吸引住了眼球。

但马老师并没有直接带我们去南门,而是首先参观了南门前面的“春申广场”。

春申广场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公子春申君命名,也因此而得名。

我们一边听马老师介绍春申君及其与寿县的关系,一边仔细观赏着广场上最耀眼的春申君驾车铜制雕像,还不时的在旁边拍照留念。

细心的同学看到铜像右侧有关于春申君的详细介绍并用相机拍下文字以备资料整理。

然后,老师带我们去南门,领略了寿县的古老建筑的神韵。

登上高大的城墙,一边听老师讲述寿县南门及城墙在古时候的战争防御和防洪作用,一边左摸摸,右看看,时不时地拿着相机,拍些有纪念价值的景物。

同学们好像对这充满着历史余味的地方越发有了兴趣,有的同学还登上城楼,观赏了古代建筑的别样的构造,感受了一番朝代更替的历史气息,体味一下做古人的感觉,好不兴味十足!马老师重点为我们讲述了寿县古城墙在古代的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防御作用和在防洪方面的巨大作用。

听着老师的详细解释,顿时感觉寿春城好像是一个历经朝代更替却仍受母亲爱抚的襁褓中的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