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

民间文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神话(p-32)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信仰为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2.史事传说(p-52)
这类传说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它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它的侧重点在记事。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p-59)
所谓箭垛式,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中的鲁班形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4. AT分类法(p-65)
“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美国学者汤普森在1926-1927年间,对阿尔奈的索引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所选资料围扩展到欧洲、亚洲、南美洲、澳洲等广区,修正了故事情节的提要,增加了各国资料的出处,对一些流传较广、情节较复杂的故事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

1928年,他出版了英文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61年,该书再一次
修订后又印行了第二版。

“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AT分类法”为国际间的学术对话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这一分类体系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例如,尽管多次增补,但是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故事仍未列入或列入较少,中国便是其一;关于故事围的界定、故事类别的划分以及类型编排的顺序等,“AT”分类法也有许多不够合理之处。

5.仪式歌(p-122)
伴随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

其中以礼俗歌在民间流行最广,如出嫁歌、婚礼歌、孝歌或丧歌、起屋上梁歌等。

6.花儿(p-128)
流行于、、一带,形式特别,又有多种流派,因而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花儿既是一种格律体民歌,其结构形式又富于变化,以大体押韵、上下两节句式和节奏的均衡对称来构造优美和谐的格律,于变化中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调子。

花儿主要分为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

7.民间谚语(p-139)
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8.民间小戏(p-159)
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

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

9.田野作业(p-201)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二.思考题
1. 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p-11)【论述】*********
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畴。

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它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这种文学从容到形式都具有与书面文学很不同的特点,因此,纯粹使用文艺学方法很难全面揭示民间文学产生和流传的规律。

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民间文学的历史来看,最早对民间文学加以注意并从事搜集和研究的,主要是民俗学家。

至今为止,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仍然主要属于民俗学研究的围。

但民间文学关注的是民间文化中的语言艺术部分,并主要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加以研究。

文化史,不了解特定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许多民间文学作品的容就难以理解。

例如,不了解社会进化史,就很难理解洪水神话中“兄妹结婚”“葫芦生子”等情节;不了解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深重压迫,就不能理解人民为什么对《孟女》那样的偏爱,使它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

反过来,民间文学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无论在史料还是在史观上,都如高尔基所言:“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


与文化大多靠口头文学世代相传。

因此,民间文学的研究又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拟方法等,都借鉴和利用了语言学的成果。

反过来,由于民间文学以方言的形式讲述,且流传时间很长,因此也是语言学家们研究方言、民族语言以及古今语言变迁的珍贵资料。

具的文化创造进行科学的探索,从中揭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特别是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下层民众的心理、感情、生活和历史,展示民间文化丰富深刻的涵和背景。

尽管这样,民间文艺学仍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甚至还有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地理方法等。

因此,尽管它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可借鉴它们的方法与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简述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p-44)********
神话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神话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

“叙事”一词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叙述容,指构成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及其深层意蕴等;二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述语句本身。

叙述容与叙述话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叙述话语又始发于叙述动作,没有叙述动作,便没有叙述话语。

神话早在人类史前时代,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创立了一些具有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成为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
神话和史诗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就发展到顶峰,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成为后世作家的灵感源泉与写作本。

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的启示力和规力。

中国的诗歌得益于神话的影响极
其深刻,《楚辞》的许多篇章都驰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神话意象,《天问》对上古神话传说发出了许多旷古未有的质疑,《九歌》纯为神话之作。

《离骚》中也多方运用了神话素材,《诗经》中也不乏神话的结晶。

神话对散文的影响也很显著《庄子》是先散文中受神话影响最显著的。

神话这门最古老的语言艺术,对现代艺术也仍然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与吸引力,对文学(尤其是诗歌)或诗化的现代小说,对造型艺术和音乐意境的开拓,也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补,而且是用五色的石头补,思维在这里连续三次超越自然。

神话中的众多意象、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都为后世文学确立了某种不可逾越、不可移换的神话原型。

神话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但是他们通过幻想,创造了大量的神灵和半人半神的英雄。

神话也具有很强的悲剧性与崇高感。

在原始时期,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是现实存在。

后羿射死九个太阳、巨人夸父追上了太阳,他们都战胜了困难,但是结局却是悲惨的死亡,人类的伟大希望和它自身力量的渺小之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对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3.简述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p-55)******
联系
由于两种体裁的部分作品产生的时间十分相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神话,也可以作民间传说来看待。

有不少的民间传说来自神话,从而使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同时神话和民间传说都有解释和叙事功能。

区别:
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