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板书)2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板书)2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课前自学一、注音或写字畔( ) 烂柯.人( ) 闻笛fǜ( ) 折jǐ( ) 干gē( )寥.落()风piāoxù( ) hàn qīng ()宫què()qióng楼()绮户()Chán juān ()fēng luán ( ) chou chu(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 _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诗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赤壁》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1.这首词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2.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问题。

(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学生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3.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山坡羊潼关怀古》1.这首散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_____家。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达标检测㈠、课外阅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

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

②风箫,箫的美称。

③玉壶,比喻月亮。

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

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

⑥暗香,指美人。

⑦他,即她。

古时他她不分,通用。

1.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_________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

2.“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

我们在第一册,还学过他另一首词:《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 ,下阙写____________ 。

6.这首词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 。

7.写下这首词的韵脚:____________ 。

8.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㈡、诗句的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

"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板书设计】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赠诗)坎坷遭遇──渲染──辛酸归来感慨──用典──悲痛事、情、景、理感叹身世──写景──愤激水乳交融席间赠言──抒怀──昂扬《赤壁》(咏史诗)前两句────兴感之由非凡的史识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过零丁洋》(述怀诗)首联──回顾一生丹心垂史颈联──深挚沉痛追忆过去颔联──国破家亡悲愤忧惧映照千古感叹眼前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水调歌头》上阕把酒问天不知何年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情景交融欲归又恐起舞弄影月照无眠不应有恨下阕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情趣盎然人有离合千里婵娟《潼关怀古》(咏史诗)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诗词曲五首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刘禹锡集·外集刘禹锡唐以诗相答2.(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4.本诗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赤壁》1.樊川诗集杜牧唐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4.作者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了他兴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过零丁洋》1.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履善宋瑞文山浮休道人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4.整首诗将个人遭遇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沉痛而悲壮的心境,表现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1.东坡乐府笺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文学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下阕先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接着表现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最后唱出放达宽慰之语。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4.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流露出作者不与人争、自得其乐的人生理想与生活态度。

《山坡羊·潼关怀古》1.全元散曲张养浩元散曲作2.(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3.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出诗人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顿生感慨之情: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第二部分1.词牌名题目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4.幼安稼轩宋西江月5.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情景6.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7.雨、路、舞、去、度、处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暗示贬谪时间太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周瑜只不过凭借东风,才偶尔获胜。

与其说周瑜是一位英雄,不如说他是一个幸运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则是通过典型事件来假设严重后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