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炎患者饮食指导

肝炎患者饮食指导

便秘对于肝衰者(特别是有侧枝循环或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是十 分有害的。它使肠内容物或因出血凝成的血块经细菌分解产生氨被 吸收入血而增加血氨浓度。此外,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 物质,也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利通便。但为 减少其对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的物理性刺激,所有的鲜嫩莱蔬及去皮 水果应切碎、煮软,以除去粗糙纤维并使之软化。可利用质地柔软 的食物纤维如水果中的果胶,海藻中的藻胶以及豆类中的古柯豆胶, 做成各种美味食品,以利通便。
乙型肝炎是全世界最普通的肝炎病毒感 染,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主要传播 途径为血液和体液。慢性乙肝如果不经 治疗,很多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 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 肝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感 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我国 是乙肝高发区,高达1亿人长期携带乙肝 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多万人,每 年有30万人死于乙肝及其相关疾病。
肝炎患者饮食指导
HBV血清学标记的模式和临床意义
.
2
主要内容
肝脏的主要功能; 肝炎患者的类型: 肝炎患者饮食指导:
急性肝炎初期或慢性肝炎发展恶化: 慢性肝炎(或肝炎康复期)病人: 肝性脑病(肝昏迷)的营养治疗:
化食 学物 工处 厂理
.
4
肝脏的主要功能如下:
——储存多种形式的能量和重要的营养物质(维
过多的热能会带来脂肪肝,并影响 肝功能的恢复。
.
8
供给质优、量足、产氨少的蛋白质
应供给肝炎患者充足优质的蛋白 质,理由如下:
(1)有助于补充因肝功能下降造成 的蛋白质利用不足。 (肝炎时多种蛋白代谢酶的合成 受影响,酶的活性异 常,使蛋白质利用不足):
(2)供给足量优质蛋白质可以维持 氮平衡(肝炎时,蛋 白质分解加强,容易出现负氮 平衡):
.
21
血氨正常而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4小时内给 予无动物蛋白饮食,继续观察血氨情况,如血氨 情况正常,则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2~0.3g给予 蛋白质为宜。
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应 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蛋白质。
如果在增加食物蛋白质过程中,再次出现血 氨增高,且伴神经系统症状,则应重新限制蛋白 质饮食,并且限制更严格、时间也更长些,当再 次血氨下降则其蛋白质递增的速度要更慢些。
在急性肝炎初期或慢性肝炎发展恶化:
病人常感倦怠、厌食、纳差、脂肪吸收障碍。注意:
1.此时不可强迫进食。饮食供应须量少、质精、易消
化,尽可能照顾病人口味。可用低脂流食或半流食;
2.如病人恶心、拒食或食量太少无法满足其生理需要,
可由静脉输入葡萄糖、维生素和电解质以维持基本营
养和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对急性暴发型肝炎病人可采用静脉营养;
全面补充各种维生素:肝衰时各种维生素摄入量少、
吸收障碍、利用不良、丢失增多与贮存消耗。大量注射 葡萄糖或长时间用激素治疗也增加了对维生素的需要。 必须全面补充各种维生素 。所补充剂量常超过正常生理 需要量的几倍或十几倍。最好联合补充以免影响维生素 之间的平衡。
.
26
供给适量质软而无刺激性的食物纤维
生素、矿物质、糖等)
——加工处理由消化道吸收的药物,转化成可被
机体利用的形式,肝脏负责着大多数药物的加工 处理
——净化血液,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排出体外的
形式
——合成和分解人体蛋白质和其他生命必须的物
质,如白蛋白、胆红素、多种酶(ALT)、凝血因 子、胆固醇、激素等。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性疾病的总称,由甲、乙、 丙、丁、戊等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 最常见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 (HA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 型肝炎病毒(HCV)。
.
17
1.供给足够热能和碳水化合物
足够的热能和充足
的葡萄糖可以满足脑组 织能量代谢的需要。避 免发生低血糖,减少体 内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增强肝细胞对毒素的抵 抗力,促进肝脏功能的 恢复,对保肝、解毒、 恢复和改善中枢神经系 统的功能都有良好作用。
.
18
发现有肝昏迷先兆应停止摄入蛋白质,暂时供给 无蛋白流质饮食。对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高碳水化合物 饮食,可选用葡萄糖、果酱、果汁等。每日供给 1200~1600Kcal热能。完全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由静 脉滴注10%葡萄糖或通过鼻饲输入葡萄糖、维生素、 能量合剂、电解质等。
.
24
在动物性食品中乳 类、蛋类产氨少于肉类, 而且酸奶可降低肠道pH, 减少致病菌的繁殖,减 少氨的产生和吸收。鱼 肉和鸡肉所含支链氨基 酸比畜肉多,也可酌量 采用。
.
25
低脂肪:每日供给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量不
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它可提高热量,同时也预防腹 泻。在病人无胆系合并症本人又能耐受的情况下膳食中 的脂肪无需过分限制。每日供给量可在50克左右。
.
20
控制肝性昏迷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 应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氨检验情况来决定:
轻度或中度血氨增高而无神经系统症状者:
在第1、2日可采用低蛋白饮食,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0.5g 左右,以后每隔2~3天调整1次,最大限度每天每公斤体重以不超过 1g为宜;
有血氨增高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
在2~3天内给予无动物蛋白饮食,根据临床症状,以后每日每 公斤体重从0.2~0.3g开始供给,每间隔2~3天调整1次,但每次 蛋白质增加的量要小于10g,最大限度每日每公斤体重以不超过1g 为宜。
(3)高蛋白 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 复与再生,白饮食治疗肝炎,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蛋白质代
谢过程产生多量废物,会增加肝、肾负担。如超出肝脏的解毒能
力,可使血氨升高成为肝昏迷的潜在诱因。因此,不能片面强调 高蛋白。保持各种氨基酸的适当配比,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比单纯
强调数量更为重要。
.
22
严重肝性昏迷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应特别注 意,暂时禁用动物蛋白质食物,而应以产氨少的 植物蛋白质补充,如豆腐脑、豆浆等植物蛋白质 食物,以免发生氮的负平衡。以后逐渐地由少量 开始增加产氨较少的动物蛋白质食物(牛奶产氨 较少,其次为蛋类,而肉类产氨最多)。
各种氨基酸产生氨的量不同,蛋氨酸、甘 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在体 内产氨较多。
午餐:
西红柿汤面(西红柿100 面粉50)
年糕(大米粉50 糖10)
炒嫩黄瓜片(黄瓜100去皮)
全日烹调油用量20 g:上述食谱的大致营养素含量:蛋白质 29.8g 脂肪 25.6g,碳水化物 369.2g ,热能 7669kj
.
28
乙肝食疗方:
.
10
碳水化合物要适量
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 (减少蛋白质消耗),并能促进肝脏 对氨基酸的利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有助于补充肝糖原;但过多会减少脂 肪氧化,加速脂肪的贮存,促进脂肪 肝形成 。故碳水化合物供给要适量 。
碳水化合物最好由主食及副食品 中所含天然糖类来供给,如摄入量已 满足需要则不宜过多食用甜食或简单 糖类以免影响食欲,妨碍其它营养物 质的摄取或引起胃肠胀气。只有在病 人食欲不振、纳差、热能不足的情况 下可适量食用一些葡萄糖、麦芽糖等 以补充营养。全日碳水化合物总量约 为300~400克。
对伴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者则应限制脂肪。患胆 汁淤积型病毒性肝炎者易发生脂肪痢,减少脂肪摄取可 以改善症状。
.
12
维生素供应须充裕
肝脏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转化等代谢方面有重要
作用,如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需要胆汁酸盐的协助。肝 细胞可将维生素D转化为25-羟维生素D。尼克酸在肝中转
化为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磷酸(NADP)的组成成分等;当患病毒性肝炎时,肝炎影
.
11
脂肪不必过分限制
对于肝炎患者,以往多主张低脂肪膳食,但近几年 认为适量脂肪对病人有益。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 酸等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肝组织细胞的修复是 非常必要的。每天可供给脂肪50~60g,约占总热能 的20~25%。在肝炎早期,因病人厌油,可短期给予 清淡饮食,待肝功能趋向正常,食欲好转后,可适当放 宽脂肪供给量,要多供给易于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 各种植物油等。
病人复苏后,随其病情好转每日可供给 1500~2000kcal的热能,碳水化合物供热仍占大部 分(占70~75%),可供给蛋白质20~30克。并可 由脂肪供给一小部分热能。
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时应严格禁食,应通过静脉补 充营养。
.
19
2.控制蛋白质的质与量,减少外源性氨的来源
从饮食上减少氨的来
源,抑制其产生或减 少其吸收,是对肝衰 及肝昏迷营养治疗的 重点。控制饮食中蛋 白质的摄入量是防止 血氨升高的基本措施 之一。
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形,以促进患者食欲,并利于消 化吸收;忌用油煎炸的食品及胡椒、辣椒等刺激性调味品,以 保护肝脏。在不妨碍营养原则下应尽量照顾病人的饮食习惯。 少食多餐
肝炎病人每日可用4~5餐。每次食量不宜太多以减少肝脏 负担。食物应新鲜、可口、易消化,
.
14
肝性脑病(肝昏迷)的营养治疗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是指各 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 紊乱为基础,以神经、精神症状 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障碍症候群。由于最终导 致昏迷,故又称肝昏迷(hepatic coma)。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如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均 可发生肝昏迷。
响了许多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所以膳食中应供给丰富的 多种维生素,必要时,还要用维生素制剂来补充。
维生素对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特 殊意义,在临床上有人提出用多种维生素治疗肝炎来消除 或减轻肝脏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