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新北川居住建筑包括原北川县曲山镇受灾群众的安置住房和新县城用地范围内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住房两部分。
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多头并进的情况下,安居房建设始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 ”的“12字方针”,目前,共计完成了包括红旗片区、温泉片区,白杨坪片区在内的近 100万m 2安居房工程。
新北川的安居房建设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时间紧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在诸多矛盾中最为棘手的难点。
尽快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居房是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心愿。
用不足2年时间完成100万m 2的安居住宅建设这一重建的基本目标,显得格外艰巨。
在居住建筑设计前期,经过对当地实际情况和对周边援建省市的调研,设计团队编制了针对北川新县城安居房建设的《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导则》和《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这两个技术文件为之后的整个设计和建设奠定了基础,保证了标准和质量的统一。
特别是在多单位、多项目同时不同地作业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中着重体现了6项原则。
1 贯彻”12字方针”的原则“12字方针”是对新北川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指导安居房设计的基本依据,对居住建筑具有直接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中,以下设计理念得到了应用:1.1 城市街坊理念根据北川新县城的总体规划要求以及原北川县城居民生活习惯,安居房住区的空间组织以小街坊为基本单元,其空间结构凸显出街坊布局的优点:空间开放,步行系统连贯,有助于实现环境均好;街坊的尺度较小,增加归属感,有助于形成亲密的邻里关系;道路网较密,可避免交通拥挤。
在组织城市街坊的同时,小区结合自然景观,使街坊周边的住宅能够享有较多景观资源。
通过在街坊内布置带状绿地,将环境进一步延伸,使更多的住宅能够接触到优美环境。
此外,带状绿地融入街坊有效地改善了通风条件,使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1.2 区位价值理念规划中,不同的区域有其自身的功能价值。
为使受灾群众刘燕辉 詹柏楠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景观资源、交通可达性、人流活动特点、道路功能等因素进行商业建筑建设;从使用和安全性角度,合理安排社区活动站以及幼儿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
根据羌族同胞敬山乐水、能歌善舞的民风,安排多条亲水、观山廊道,并结合重要的景观节点和界面安排小广场,作为羌族同胞跳锅庄舞的场地。
在文化特色的表达和塑造上突出重点,画龙点睛,以体现羌族文化和地域特色。
同时利用原黄土镇保留的民居、石碑、石桥等作为景观设施,通过合理设计,体现区位价值。
1.3 尊重习俗理念大地震对人们的物质财产和生命伤害巨大,对人们内心的精神伤害更为严重,所以在安居房的设计上建筑的安全被列为首要问题,户型设计充分考虑结构合理性和可行性。
普通住宅采用砖混结构,底层为商铺的住宅采用异形柱结构,独安居北川温泉片区一期建筑形态分布立商业采用框架结构。
户型设计充分尊重地域生活习惯,平面布局动静分离,分区明确。
起居厅基本保持南北通畅,便于通风换气,同时餐厅也尽可能获得自然采光,设计生活阳台,并考虑冰箱、洗衣机等具体位置,结合居民生活习惯尽可能多地设计储藏空间,尽量做到明厨明卫,扩大厨、厕面积,改善生活条件。
1.4 地域特色理念北川新县城应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新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对羌族文化延续和传承,在建筑风貌上主要吸收羌族“白石崇拜”的传统,提取汉羌建筑符号,通过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塑造出羌风浓郁的当代建筑风貌。
2 贯彻社会公平原则居住建筑关系到受灾群众和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他们对自己住宅的关心程度非常高。
只有贯彻了社会公平原则,才能更好地落实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政策。
安居房的居住对象为地震受灾群众以及拆迁农民,为了使群众满意、政府放心,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路线,在规划前期通过公众参与和专题研究等方法,得出了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共向板房区和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系统发放问卷1000份,板房区实际回收39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81份;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系统回收40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48份。
这些细致的调查研究为规划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停车与商铺”的调查中,板房区受灾群众和公务员家庭对停车位的需求都非常高,分别为70%与73%。
有85%的群众有租用商铺的意向;公务员因有固定职业与生活技能,对商铺需求略低,为58%。
基于群众对于以后就业的意向以及对新县城发展实际情况的预期,服务业和零售业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车位和商铺的实施成为新县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深入的调研工作,对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导了居住建筑设计。
设计严格按照政策的指导方向,对具体的户型面积以及配置进行了严格地核对,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人口构成特点,在温泉片区一期共设计了90m2南、北梯户型,105m2南、北梯户型,120m2北梯户型,以及包含50m2、70m2小户型的转角单元户型共7种户型单元。
并且根据北川新县城安置办法,以达到居民生活最基本标准。
对安居房进行了装修设计,其中包括室内瓷砖地面、室内门、厨卫墙砖、经济型节水洁具、厨房灶台、内墙涂料等,使居民不需二次装修就可直接入住,在细节上体现了对宜居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在安置房建设方面尝试了成品住宅的建造过程。
在设计上住宅底层尽量设置小型商铺,人均面积达4m2,充分满足了居住区内的就业及经营需要,也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服务设施。
3 贯彻“羌风羌貌”的原则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重筑有特色的羌家儿女家园得到各界的认可。
“羌风羌貌”既可以塑造新北川的形象,又是今后旅游资源的重要元素。
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北川新县城地区属于汉羌风貌区,住宅设计需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借鉴民居建筑特点,结合气候特征与场地条件,提出体现传统建筑特征,反映地域文化精髓的设计要求。
温泉片区一期建筑形态分析木石结合的材料特征坡屋顶的汉羌文化符号的象征白石崇拜的表达板房区租用商铺需求分析院落入口在材料选用方面,建筑底层为外装饰面砖,顶层为木色涂料,从材质和颜色上体现木石结合的地域建筑特征。
在屋顶形式方面,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体现了汉羌建筑的特征,摒弃简单的模仿,试图从形态和意向上充分表达对羌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同时,在坡屋顶和平屋顶的组合上,采取周边和院落内的区分方式,即沿景观路及商业路周边布置坡屋顶住宅,院落内部为平屋顶住宅,从而使形态和空间组织上变得丰富,同时对降低造价,加快工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 贯彻“红花绿叶”原则面对一个新城同时同地大量崛起的建筑,为更充分表现羌风羌貌,设计确定了“红花绿叶”原则,即:对于整个北川新县城而言,公共建筑应该是“红花”,居住建筑应该是绿叶;对于每个居住小区而言,沿河、沿街的建筑是“红花”,组团中心的建筑是“绿叶”;对于住宅而言,环境和小品是“红花”,住宅建筑是“绿叶”。
正是由于“红花绿叶”的合理搭配,使整个城市更加层次分明,突出了重点标志性建筑,也营造了闹中取静的居住氛围,同时也在节约投资,加快工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安居房居住区内景观设计也坚持了“红花绿叶”的设计原则,注意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粗粮细做”。
例如采用不同颜色的透水砖铺砌出羌绣图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羌族人民的生活入手,以羌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民风与民俗为主线,在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倡导与羌族人民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相融合。
在设计中本着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宗旨,将羌族自己特有的1年12个月中的主要节日庆典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从而在景观层面反映地域文化的延续,丰富了住宅区的人文景观,为羌族居民喜闻乐见。
5 贯彻节能、省地、环保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道路组织,在保证居住舒适,活动功能齐全的同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组团式布局设计增加了道路密度,方便了居民出行,小区绿地景观充分利用周边新县城的景观带,提高居住的绿化质量。
安居房的布局在设计时满足了采光、通风、日照的要求,严格执行了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体现了以政府作为主导建房的严肃性。
在住宅建筑设计上遵循《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文件,力图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氛围。
设计前期编制的《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导则》和《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从选材到住宅功能布局,从构造节点到施工控制,均以建设绿色建筑为目标,使整个建设过程保持在受控状态。
北川安居房建筑坚持就地取材,绿色环保,这样大大缩短了运输的能源消耗。
特别是早期在结构选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期、造价等因素,与当地政府建材特供办公室共同确定了居住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并对页岩砖的质量和数量供应进行了慎重的测算,实现了就地取材和价格控制,为同时同地的大规模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
住宅建筑功能布局满足当地生活习惯,尽量将用水空间集中,节约管材消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利用大进深阳台和挑檐对建筑起到遮阳作用。
住宅外墙采用聚苯板(挤塑聚苯板)30厚外墙外保温,屋面采用40厚聚苯板(挤塑聚苯板)保温,外门窗采用塑钢单框中空玻璃窗,提高保温隔热效果。
北川安居房为“交钥匙”工程,新建住宅满足基本入住要求,居民收房以后即可开始生活,装修的标准在设计时也做了统一规定,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毛坯房带来的装修浪费,减少了材料垃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有效保证了各级政府按期完工的要求。
6 建立国家救灾机制的原则地震是突发性灾害,而我国各种灾害频发,通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应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的救灾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新北川的建设在救灾重建方面提供以下几方面有益经验:1)在设计前期,编制的《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导则》和《北川新县城居住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在整个设计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则》和《技术措施》的编制依据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针对新县城受灾群众安置住房、拆迁村民安置住房、失地农民安置住房、廉租住房、租赁住房;针对选址与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装修与设备、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保证质量和标准统一。
2)灾后重建需要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不能单纯的给予。
一个完整的家园不仅仅是靠建设一些房子来完成,其中的文化重建、精神重建将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3) 规划设计是先决条件,应该充分论证规划的科学性,规划一旦确定后,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保证规划的逐步实施。
4)灾后重建应实事求是,避免超标准建设,不可盲目求大求全,特别应控制公共建筑的规模,树立城市常态经营的概念。
北川新县城的安居房工程即将全面竣工,一座宜居的新北川雏形基本形成,原北川的受灾群众和当地拆迁农民将搬进新的家园,我们期待着“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北川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