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周期一年半( 5月— 11月),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实施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行。
当前课题研究完成了前期准备、课题立项和部分子课题实施研究工作,正进入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仍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
这使得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她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
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
新课改尽管已进行了多年,但语文教学的收效却并不明显。
不论教师如何换花样,但教学的中心依然是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揣摩作者意图等内容。
原本还有一点点生动的语文课文常常被教师那枯燥的教学模式“嚼”得索然无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发现有些孩子愁眉苦脸,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
课。
对许多学生来说,语文课的学习,不再是生活中的一种渴望,而只是一种无奈,她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常常背叛自己的心灵。
语文学习本身并不枯燥,为什么我们在教给孩子的时候,却使它变得那么让人生厌呢?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连培养学生对母语最起码的亲近与爱都办不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1、就课题本身而言,是对行知小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借鉴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的一次运用和实践检验的过程,对发展学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经过开展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实践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信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3、经过对小学赏识课堂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及其规律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独特认识。
4、经过开展农村小学赏识课堂的实践研究,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行为、教学环境的改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研究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集中体现为经济和科技实力
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教师管束学生的意识较强。
当前,在农村小学有相当部分教师依然在依照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用独裁的、官僚的行为支配学生的学习活动。
当学生犯错时,小至语言节奏上的变化,表情上的流露、示意,大至明确的批评、谩骂和体罚,师生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师生间心灵距离越来越远,造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
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特别是我校的教育现状,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赏识教育方法,不但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经过研究,既能强化我校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能为我校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师资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结合快乐学习的理论,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语文不快乐的原因,在教学中总结赏识激励教育的恰当时机。
2、开发快乐学习内容,设计游戏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人人参与、合作交流,寻找快乐、实现价值。
二、课题研究进程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5月—6月)
1.对学校已有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经过查阅、梳理材料,对学校“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所有课题进行摸底调查,把握学校总体课题研究走向;理性分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口。
经校
行政会议商讨,邀请教科研资深教师论证,确定学校“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方向。
课题组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2.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
课题组经过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寻找适合教师教科研工作实际、迎合教师不同发展需求、构建学校教科研网络的切入口,初步确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3.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课题组经过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和“对学科教师评价的态度”两方面情况,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完成“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学生调查问卷”的现状研究报告,确定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申报和开题工作( 7月— 10月)
1.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申报工作
课题组经过研究创新教育文献、学习理论、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寻找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明确当前的宏观形势和中观教育背景,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邀请市教科研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初步论证,课题组再次修改,准备申报。
(三)实施研究工作( 11月— 6月)
(主要研究内容、策略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文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