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过程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