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发展

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发展

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9-07-30T09:24:17.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石敬东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的大力支持,广播电视网络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

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陈巴尔虎分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500
摘要: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的大力支持,广播电视网络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

在三网融合形势下,本文分析广电网络技术的优势及弊端,探讨了其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广播电视技术提升方案,促进广电业务的融合,从而实现网络技术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创新;发展
引言
实现三网融合,能实现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的优势互补,从而进一步满足当前客户群体的需求。

三网融合在实现资源共享时,也使越来越多的客户走向网络,这对于广播电视发展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只有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开发新的发展渠道,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 三网融合背景
三网融合是指将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相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体验。

从细节角度上讲,互联网可以提供十分广泛的信息化平台,在三者之间起着主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电信网涉及典型系统的有效互联,为用户提供远距离通信的基础设施。

广电网络则是运用电视作为载体的平台。

总之,三网融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各种网络发展模式能够趋于统一,从而可以让用户享受更丰富的资源。

如今,国家持续推进三网融合技术向着多样化的目标继续发展。

三网融合之所以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是因为其对未来国家产业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

三种网络产业涉及技术知识,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均有着强大的基础,因此推进三网融合为大势所趋。

三网融合并不是单纯意味着网络或公司的简单合并,也不是指不同网络之间相互替代,而是指三种网络在网络层面上能够相互联通,在业务发展方面能够相互渗透,能够确保资源共享程度达到最大化。

2 广电网络技术发展安全性探讨
三网融合提出以来,传统的广播电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包括:信号传递方式、电视播出、以及安全保证,尤其在安全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广电安全性探讨必不可少。

2.1 广电双向相关网络安全分析
HFC 双向网络是广播电视的一个网络服务设施,需要从内容层面和接入层面来实现它的安全保障。

目前网络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EPON 和CMT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方案在输出保密的性能上并不成熟,从而有数据被盗的风险。

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广电网络传输信息的保密以及设备防范外来病毒攻击的工作很重要。

2.1.1 网络接入层安全
从接入层来看,安全性保证需要接入的终端设备进行密钥的注册及认证,以防外来不明人员盗取数据信息。

其中运用的技术称为PKI 技术,它使用有效的加密算法,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在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时,需要将用户ID 传给认证系统服务器,服务器对比过后会根据对应的判断给出密钥,之后通过数值传递给实际服务器系统。

2.1.2 网络内容层安全
从内容层来看,主要涉及到数据的传输。

广电数据一般都通过HFC 网络进行传输,黑客容易进入到该网络系统中篡改数据,在此过程中最需要考虑安全性的问题。

因此除了对接入层进行安全防护,内容层也要用PKI技术进行加密处理。

2.1.3 数字证书
接入层和内容层的用户使用的信息需要保持一致,并且用户的信息应该时刻处于监控状态。

数字证书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对用户的身份和密钥进行绑定,确保用户信息一致。

它的功能和人的身份证一样,能够明确判别出用户的合法性。

广电行业可以建立相关的数字证书服务,实现安全性的最大化保障。

2.2 广电安全防护方案
2.2.1 服务器安全方案
广电网络服务器上的软件数量日益增多,对重要服务器需要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工作。

采取的措施可以如下。

(1)研发入侵扫描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反馈,必要时给出解决方法。

(2)部署相应的服务器防火墙,设置过滤策略。

对网址进行合理分配,为指定网段的用户提供广电网络业务服务。

(3)部署文件服务器的网关,有针对性地保护系统软件带来的恶意攻击。

2.2.2 VOD 区安全防护
广电网络的VOD 区由视频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组成,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资源访问服务。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此区域进行安全防护,检测区域是否存在漏洞,防止机顶盒及信息通道被控制而产生风险。

3 广电网络技术提升
3.1 技术应用创新
广电数据信息分为多种,有视频数据、语音数据以及图像信息。

在广播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其传输新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数据广播,一个是数字音频广播。

在实际的区别上主要是调制调解技术和模拟技术之间的差别。

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则取代了这种方式。

在数字音频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模拟信号来进行的,而新广播的推广中,在传播技术的发展下,电台数据广播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受众提供咨询信息的需求,能够通过卫星电视、图文电视传达图片、文字,并且可以和观众之间进行有效地互动。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广播电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随之提升,并且能够脱离原始的工作方式,进入到技术时代。

故而,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新需求。

3.2 网络建设优化
三网融合给广电网络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有关部门需要把握机会对网络建设进行下一步的考虑,努力开发合适
的网络新技术,积极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扩建核心网络业务。

我们需要对知识产权体系做优化,研究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同步传输来支持整合发展业务体系。

3.3 广电技术向IPv6 过渡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计划之后,我国在广电网络方面的工作需要抓紧落实。

广电需要承载多业务体系就需要更多的IP 地址,而如今IPv4 地址枯竭,提前部署好IPv6 网络对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网络具有极大的意义。

(1)升级互联网的网络节点,实现广电骨干网络与互联网IPv6 之间的互通。

建立一个完善的IPv6 网络体系。

(2)加快推动广电终端、网络平台对IPv6 的技术支持。

实现全国传媒领域的业务升级,推动使用IPv6 广电设备终端。

广电网络向IPv6 过渡的技术有多种选择,包括双栈技术、翻译技术和隧道技术。

其中双栈技术是指IPv4和IPv6 共存的技术,对网络的设备投资成本要求偏高。

翻译技术把IPv4和IPv6 通过边缘翻译设备实现互联,隧道技术则是通过封装IPv6 载荷到IPv4 报文进行传输,要求端设备同时支持两种协议。

IPv6 过渡技的变化过程经历了一次次改变,有最初的双栈技术,到现在的翻译技术和隧道技术结合方法。

4 广电融合业务发展
广电网络融合业务的代表是IPTV业务,它结合了流媒体和宽带平台,包括了各种丰富的应用。

我国在2010年IPTV 用户达到了近2000万,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广电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必须要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平台,发展高清交互的数字电视,让用户具备收看节目的选择权,可以自由点播、回看视频。

目前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发展数字转换技术,研发高清数字机顶盒,推行交互业务,这必将成为广电业务的优势。

广电业务需要从基础定位出发,分析目前的市场,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

通过组件新的业务运行代理来节约成本,促进业务不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若要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应依据广播电视自身特色,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并深入实际加强探索、系统优化,从而为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奠定技术。

参考文献
[1]魏海龙. 浅析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网络技术问题[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4):200-201.
[2]徐玉峰.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技术问题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2):241, 244.
[3]李琼, 陈硕.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发展问题思考[J].山西青年,2018(8):222.
[4]姚熔灼.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性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8(7):252-253.
[5]张津. 论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平台网络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7(7):91.
[6]廖世敏. 从三网融合看广电网络发展[J].广东经济,2017(4):209,2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