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子精神与侠文化

墨子精神与侠文化


5. 墨子的宗教,虽然主张敬天事鬼,却极力反对命定论。在他看来,天与鬼的存在 不是为了直接控制人们的行为,而是要对人们的善行恶举加以公允的奖惩。命定 论的最可怕的后果是方便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天”,让人感到无可无不可,
解除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这约束本该是通过奖惩实现的),最终导致人祸肆虐、
天下大乱。因此必须提倡“非命”思想,树立起世人的进取心,激发他们为求善 报而践履善行的动力。
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於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 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著极 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二)墨子精神
第二条理由有很浓的宗教意味。与其它学派不同,墨家信仰一个人格化的“天”,
“天”有自己的神圣意志。这意志,据墨子说来,就是要人“兼相爱,交相利”。其论证 方式很独特,大意是说,上天一视同仁地抚育我们,说明他兼爱着人类,他必不愿看到世 人互相残害,而是一心要人们相爱相利。这使人想起了基督教的教义,基于这一教义上的
认识密切相关。这种认识即是:天下物资本非十分充裕,必须把每一分每一毫都充分利用起来
才能使天下人皆得饱暖,任何奢侈的耗费都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的衣食为代价才可能的,必须 坚决反对之。后来荀子试图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否定动摇墨子的整个立论,可见两派理论上的分 歧根源还在于不同阶级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迥异体认上。 “节葬”主张可以视为“节用”理念在丧仪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它似乎更触怒了传统派, 因为在那个时代丧仪是整个礼仪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否定厚葬久丧无异于对 整个“礼治”传统发出了挑战。坚持这一主张是要承受不小的压力的,墨子不屈于这种压力而 倡导“节葬”还是因为实用主义的考虑占了上风。这是一种高尚的实用主义,墨子为消灭“糜 财贫民”、“伤生害事”的时弊不惜向传统势力宣战,真正把百姓的福祉放到了首位。 “非乐”的主张是实用主义由合理走向极端的一个例子。一直以来就有人以此诟病墨子,。 实用主义如果被囚禁在一个过于狭隘的空间里就会走向荒谬,最终失去大多数人的同情,这不 能不看作这位伟大先贤的一个教训。
二.侠文化
(一)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名]
侠,俜(pīng)也。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
——《说文》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 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史记·游侠传》
侠客: 旧指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 侠士: 旧指行侠仗义的人;
2.思想体系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 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学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
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 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对於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於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於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 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 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
博爱理想与“兼爱”思想是相通的。
合观这两条理由,我们发现墨子的一个极重要的特点:他是个极度实用主义与极度理 想主义于一身的人物。而这两种主义通常是不能并存的,它们在墨子的思想里构成了一种 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墨子提出了一个在那个时代“高难度”的道德标准,又 全身心地投入实践。这不是件轻松的事,能够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完成它的,只有圣徒式的 人物。
2.“非攻”大概是“兼爱”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墨子的主张。“非攻” 直接源于“兼爱”理想,墨子竭力用“非攻”思想劝说各国君王 止战息争,就是为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困苦中。
墨子愤慨于某些高谈仁义道德的战争辩护士,抨击他们“明
小物不明大物”。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具说服力,除了用严密的 逻辑推理论证攻伐之事悖于天理外,墨子更列举了历史上穷兵黩 武招致败亡的实例说明侵略战争损人害己的实质。这一些话是墨 子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上说给统治者听的,反映了平民的呼声。
“侠”是什么?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侠客就是一群以拼命的方式侵犯法律、王道等 禁忌,谋取公平正义和平的人。 班固则认为,他们是一群以私力窃取生杀大权的暴徒,罪不容诛; 虽然也有可以称许之处,可惜不合正统,要是走入歧途,沦为末流,还
有杀身亡族之祸。
唐李德裕也认为,“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 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处于两难境地,这是 矛盾。因其两难,兼而有之方为侠。 清末汤增璧《崇侠篇》说,侠“白刃可蹈,而坚持正义,弗见,则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 “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 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 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 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 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 的墨家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 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和依据的。
1.“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墨子所谓“兼爱”的本义
可以更精确的阐述为“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这与儒家倡导“亲亲”“尊尊”的 “推爱”是相对立的。分歧的关键在 “爱有无差等”这个问题上,儒坚持有而墨以为无。 墨子为自己的主张辩护的理由中,有两条是值得一思的: 第一条来自现实层面。墨子说,你若不爱别人的亲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亲人。爱 有“别”的结果只能是“交相恶”,因此必须行“兼爱”之道。这与墨子的一个观念紧密 相关,即“爱人者人必爱之,恶人者人必恶之”,爱、恶之行必有相应的报偿。其实这是 不确然的,但强调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召唤爱,只有整个社会树立起互爱的风尚,人才能幸 福地生活于其中,不能不说是墨子的一片苦心。
墨子精神与侠文化
一.墨子精神
(一)墨子
1.人物介绍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一说 前479年—前381年),名翟(di),又称墨翟, 鲁国人(山东滕州)人。墨子是我国春秋时
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
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 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 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 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 “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 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思想中并未得到逻辑上的完善统一,但矛盾的存在也有好处,它防止了墨子滑向民粹
主义或歧视平民的立场。
4.实用主义精神在墨子思想中显露得最直接的地方应是“节用”、“节葬”和“非乐”的主张。
“节用”的观念,在生活艰苦的平民中是很强烈的。墨子站在平民立场上不能不坚持这一 主张。他把一切无实用的“巧且华”的东西都视作浪费,要求那些权贵们也和他一样过清苦朴 素的生活。且不论他的呼吁绝不会得到权贵的响应,我们细究一番,发现这种主张其实与一种
众所周知,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因
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
(《淮南子》),遂决然举起叛旗,自立一宗。可见墨子最 初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破旧立新的,这种实用主义精神贯穿 《墨子》全书之始终,与之相适应的,墨子把“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墨子的一切主要主张, 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节葬”、“非命”、“非乐”等都是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
起而舛之,是之谓侠。”这是对侠的完全正面评价。
(二)侠与法律
侠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归功于汉代史家司马迁。他在 《史记》七十二列传中设立了《游侠列传》,为一批侠客留下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从此使侠客这一社会群体在中国历史进 程中占据了或隐或显的地位。对这一群体,太史公的评价先是 借用了《韩非子·五蠹》的说法“侠以武犯禁”,然后又加上 一段评语:“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
但热中于兼并各国君主根本听不进“非攻”的说教,墨子的努力
然而他的奋斗中焕发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却是非 常难能可贵的。
收效甚微。墨子实际上还是在做一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
3.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治国理论,这一理论在具体的行政层面上可以 “尚贤”、“尚同”主张为代表。选贤任能其实是除道家外先秦诸家的一致主张,墨 子的“尚贤”只不过在打破门第观念不拘一格用人上比儒家更彻底些,故不能算有特 色。富有特色的却数“尚同”的主张。“尚同”,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我们出 操列队时一起向排头看齐,排头再向他那一列的第一个人看齐,如此递进,最终使队
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即已存亡死生矣,而
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些观点,至今仍 是理解“侠”的基本思想。
韩非子的一句“侠以武犯禁”,长期以来都成了侠与法之关系的基本 注脚。历代统治者,对侠客是能拉拢使用最好,否则格杀勿论。汉王朝对 田横五百壮士的处理,可为明证。尤其和平时期,侠更是被视为作奸犯科 的危险分子。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法律学者反对人们读武侠小说,甚至主 张灭掉这个门类。
很显然,这种“非命”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它要人用主体性努力
去追求幸福的生活。相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命”观念,这实在是非常先进和健康 的。
总的说来,墨子作为一个热心的救世家,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