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分析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分析

诗的后两句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 但对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真情流露其间。说说 诗歌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借景抒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 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 交融在一起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小结: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 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 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 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 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 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 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 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Fra bibliotek情景关系
什么是“情”和 “志”?
“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 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抒情方式的考查,是高考诗歌鉴赏常考的一个考点,主要 考查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几种。同学们一定要熟 悉,掌握。
课堂演练
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抒情方式。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直抒胸臆 )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托物言志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
“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 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 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文学作品常用的抒情方式
古 诗 鉴 赏 之
炼 字
抒 情 方 式
.
语言炼字
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
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 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 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 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 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 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 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 果。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高考命题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抒情(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与模式:
赏析步骤: 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绘的景(物)象—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 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
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 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 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
—分析所表达的情感——指出产生的效果。
即:方式+分析+情感+效果
答题规范: 本诗(或本句)运用了……手法,描绘了……景象(或
刻画了……形象 或描述了……事情),表达了……情感(或 表现了……心境 或体现了……追求),达到了……的表达效 果。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 情感)
答题要领
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 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课堂总结
在诗歌中,以景(或事或物)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 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对白梅耐寒、高洁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了 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小结: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 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 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即借所咏之物表达 自己的情操志趣,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 感。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 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 意苦闷的情怀。
小结: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 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 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