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鉴赏之写景抒情

古诗鉴赏之写景抒情

古诗鉴赏之“写景抒情类”“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为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即景抒情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对比衬托,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

此类诗歌极具鉴赏价值,备受高考出题者青睐。

类型一【提问方式】该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析该诗景物描写的技巧。

【解题思路】(1)写景顺序:如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等,视角有俯看、仰望、远眺、近观之分。

(2)调动感官:如视觉(绘色)、听觉(摹声)、嗅觉(气味)、触觉(冷暖)等。

(3)运用技巧: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等)等。

(4)词语锤炼:动词、形容词、叠词、活用词等。

【经典例题】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2)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

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一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感动。

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1)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提示: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类型二【提问方式】该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或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解题思路】(1)紧扣诗歌文本,用描写性的语言形象地再现诗歌画面。

意象要全,语言要尽量优美生动,不宜直接粗糙地翻译。

(2)根据画面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或几个凝练的词概括意境特点,指出这些词句为全诗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渲染怎样的氛围。

(3)准确运用技巧术语,如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等。

情与景的关系一般分为三类;A以景写乐情。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以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以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4)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注意诗中表达的关键字眼和注解中的时代背景介绍,合理的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经典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有求答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有一个“望”,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鸣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续,你怎样看?(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

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接着自我作答。

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颈联两句诗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祖国山河的热爱。

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之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

这也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写景抒情类”诗歌拓展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胡兴安夜别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

行转轼:将要调转车回去。

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

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写出诗歌首联中构成对比的一组词语。

诗人以此对比凸显了什么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写“梅”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请以颔联、颈联为例,简析这种手法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梅晓臣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窦巩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1)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俩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写“马踏春泥半是花”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两首诗所写春天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谓“诗贵活句”(新鲜生动的句子),请依据这一点为这两首诗歌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