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抒情方式
古诗词鉴赏之---抒情方式
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步骤。 2.抒情方式有哪些?
3. 如何判断所设问题属于抒情方 式类的考查?
4.理解古诗词内容和情感的常用方 法?
1.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怎样的感情的。 2.抒情的种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以物写人、移情于物) 借景抒情 借古抒怀 (用典) 以景衬情 触景生情 以哀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哀情 以哀景衬哀情 以乐景衬乐情 反衬 正衬 融情入境(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课内实例引导1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是如 何抒发的?(6分) 小组快速讨论作答(3分钟),写成文字答 案。
全诗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方式。2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开篇 展现一种辽阔、壮观的景象;接着“树木丛生,百草丰 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描绘出一派生机盎然 的景象;最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大海的气魄 和胸怀。2分 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诗人表 现了自己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 襟。 2分
实例4.(1)借景抒情、喻情于景。通过对 “杨柳” “梨花” 等意象的描述,勾勒 出一幅悲凉、凄惨的景象。(2)通过反衬 的手法,表面写春日,意在衬托自己对友 人的不舍之情。
实例5.借景抒情。曲中通过对“杨柳 风” “梨花雨” “花瓣落” 等景 物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春景,渲染了 一种离别时的感伤、愁苦的氛围,表 达了作者对离别之人的不舍之情。
实例6.通过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 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春天的美景不舍。 实例7.运用了抒情的方式表现别春之 情,通过描写杨柳 、梨花雨、柳条、 花瓣落等事物,描写出春天的美丽以 及春将归去的无奈之感。
实例8.动静结合。丝丝风、点点雨,风雨 交加,凄凉之情顿生;雨打花落、风吹柳 条,此虽写动景,但凄凉之意不退,表达 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你能说出学过的古 诗词中的直抒胸臆 的名句吗?
课堂练习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问: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6分
答: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 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 春意盎然,(2分)此联寓情于景(2分) 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 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2分)
实例9.(1)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春天成为 虚设,无奈欢喜即将归去,春天归去何必 太迅速呢?我问司春之神谁能留住春天呢? (2)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春天即 将逝去的不舍之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词中词人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 方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词人主要运用用典(借古抒怀)的方 法来抒发情感的。2分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 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 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2分
下片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 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 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2分
实例2.杨柳风轻轻的吹着,梨花雨点点的下着,雨滴随 着花瓣落下,风随着柳条轻轻的刮,春天的事情已经成 为了虚事,无奈的喜事已经没有了,春天的速度太快, 问司春之神谁是春天的景物的主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 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实例3.“梨花雨” “花瓣落” “风逐柳条疏”描写的 是春天特有的景物,“春事成虚”“春归何太速”表现 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物逝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世事变 化之快的无奈之情。
课堂小结
1.表达技巧题型的答题步骤。 2.抒情方式的种类。
3.抒情方式题型的提问方式。 4.理解诗歌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方法。
课内实例引导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课堂练习2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析。(6分)
答: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 借景抒情,(2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 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 清的氛围,(2分)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 情感。(2分)
“五看法” “意象 法” “关键词法”
问题实例分析
下面是三类存在问题的实例,对 每类实例各小组一分钟的讨论时 间,然后回答指出其中的问题。
对每个实例进行打分,满分6分。 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加分,一人次 2分。
实例1.本诗通过对杨柳花瓣的飘落莺啼花开等景物的 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想留却无奈的惋 惜心情。
3. 如何判断所设问题属于对抒情方式的考查?
(1)本诗(某句)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2)诗中表现了诗人某种情感,请就某句诗赏 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3)诗中是如何表现xx之情的? (4) 从景和情的角度分析· · · · · · (5)分析所给定诗句的艺术手法。
4.理解古诗词内容和情感 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