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以《让子弹飞》为例摘要海报又叫“招贴”、“宣传画”,是户外广告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瞬间效应吸引关注,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促进销售。
电影海报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
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外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直观地将电影的片名、剧情、编创人员等重要信息清楚、及时地告知受众,吸引大家去观看,从而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产业的衍生物,现在不仅仅是电影推介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而且正逐步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引言多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达不再单单局限于文字,众多非语言的信息也涌入人们的视野。
人类交际行为的多模式化,使得单纯的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蕴含了众多非语言因素的交际方式,即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海报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符号变体,因此它属于多模态语篇。
本文试图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让子弹飞》的宣传海报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是如何共同实现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海报类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多模态性社会体系或文化可以表述为一种意义建构、一种符号系统,构成社会体系的意义是通过许多模态和渠道传递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交际模态,决非唯一的交际模态。
多模态语篇是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换言之,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
电影海报中有文字,有图像,还有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因此具有多模态性。
二、《让子弹飞》为例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平面视觉符号,主要是由醒目的文字、照片等视觉符号构成。
它是电影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电影的造势和票房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海报的再现意义分析与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对应的是图像的再现意义。
克瑞斯、勒文认为,图像作为视觉符号所构建出故事情节、背景、参与者等因素,对于图像的再现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把图像分为两大类,叙事的和概念的。
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方面;概念的再现相当于功能语法中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
同时,他们提出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概念图像中则没有矢量。
动作者可以发出矢量,本身也可以构成矢量,当矢量仅仅是由参与者的眼光方向构成时,就构成了反应过程。
《让子弹飞》的海报属于矢量的反应过程,是不及物图像。
其中主要展示了三位参与者:土匪,骗子和恶霸迥异的神态。
这里的矢量主要是由参与者的目光构成,所以图片大部分为朦胧的背景,只有这三人的面庞在剪影的映衬下清晰可见,并且色彩的对比明显,所有的焦点都集聚在这三大主演身上,通过不同的表情凸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
这三个人物的头像占据了海报的中心位置。
他们站立的方向不尽一致,各自凝视着某物。
侠客的剪影、双枪、以及影片选择的棕黄色彩,这些细节透露出影片讲述的主要是一部乱世传奇,是一部融合了江湖拼杀和幽默轻松的传奇故事。
并且颇具意味的是,在这位侠客剪影的背后,又描绘出一条若隐若现、诱人的女性曲线,营造出一种性感妩媚的意境,使得这部影片在暴力美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些许的细腻、性感。
更加能够激起人们的猎奇心理,挑起人们的欲望去一探究竟。
高明的设计师对色彩的选取往往能够勾起人们的联想,在这里,整幅图画主色调采用了棕黄色,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故事的结局最终是不是以落寞收场。
此幅图片准确的传达出了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背景,达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
2.2 海报的互动意义分析对照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就是图像的互动意义,它指图像的观看者和图像中所展示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图像互动意义的时候,必需考虑四个要素:距离,接触,情态和视点。
正是由于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准确、完整的传达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2.1 距离距离就是依靠图像的框架尺寸来体现人际关系的差别。
特写、近景等手段可以体现出亲密的社会关系或者人际关系,反之,长镜头或者远景提示一定的社会距离或者公共距离。
从距离方面来看,《让子弹飞》这幅海报通过对参与者的特写手段、近景手段营造亲近距离来试图拉近影片和观看者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进而扩大影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参与者的头像又局限在剪影里面,这无形之中又拉大了观看者和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再加上海报整篇所采用的颜色基调所透漏出的沧桑气息,这一切远距离的设置均表明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属于过去的,是符合事实的。
2.2.2 接触接触指图像中的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通过视线建立起的一种想象中的人际关系。
克瑞斯、勒文把这种直接面对观看者的图像叫做“索取”类图像。
参与者与观看者的目光没有对视的图像,就被称之为“提供”类图像,表达提供信息之意。
在《让子弹飞》这幅海报中,展现了三个参与者的侧影,他们的目光并没有投向观看者,没有指向观众,所以这里就不存在想象中的接触和想象中的人际关系,所以这幅海报属于提供类图像。
2.2.3 视点视点就是指图像拍摄时所采取的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
不同的视角可以体现不同的含义和态度。
从《让子弹飞》的整个图像视角来看,是从侧面拍摄的水平视角的图像。
不同视角的选取,体现出设计者不同的主观态度,这幅海报所采用的视角体现设计者着重强调参与者沉浸在他们所诠释的角色,那种意境,那个特定的时代,以此来增强新鲜感,激起人们探知的欲望。
2.2.4 情态克瑞斯、勒文指出,在图像分析中情态指某种图画表达手段(色彩、再现、细节、深度、色调等)使用的程度,它是对图像的现实主义的再现,以感官编码为出发点,是基于色彩的饱和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类。
《让子弹飞》海报采用了中间明亮的高感官情态,背景采用中感官情态,并且通过色彩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透视力。
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现状,也透露出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讲述土匪,恶霸和骗子之间的较量。
背景暗色的剪影和曲线则透露出这个故事也会加之情感以润色,从而使各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起来。
2.3 海报的构图意义分析构图时造型艺术的构图意义是和语篇功能相对应的。
克瑞斯、勒文提出构图的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信息值指任何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在左边、右边、中间还是边缘,上方还是下方。
显著性指元素可通过放置在前景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对比,鲜明度等手段的不同来体现对观看者不同的吸引力。
取景是指有无取景手段。
构图体现了设计者利用视觉元素,把各个元素组合成一幅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图画。
并且这些元素的不同的位置与大小体现出不同的信息值、显著性和有无取景手段。
海报设计要求简洁明确,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便于人们判断影片中不同因素的显著性和信息值的大小。
从心理学上讲,《让子弹飞》很好的运用了格塔式心理学,用人物的头像拼出的侠客剪影便于人们进行视觉归类,使观看者产生完整统一感和秩序性,同时也凸显出此部分信息值最大,这是符合人们的逻辑习惯的。
从中心信息值可以看出,本影片的三位主演的加盟正是本片的一大卖点,所以整幅海报的重心和着眼点就落在了这三位参与者的身上,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如色彩与背景的对比,以及背景的简洁化,参与者色彩的饱和度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参与者的显著性,瞬间攫住观看者的目光,使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三人身上。
并且这三位参与者的着装,以及背景显现的侠客剪影、双枪、礼帽、优美的女性曲线等因素,也是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如绿林好汉、侠肝义胆、儿女情长等文化因素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
这一切使得人们能够把这一局部的形象当作整体形象来感知,从局部的缩影中感知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命运和结局。
从取景角度来讲,侠客剪影明显割断了图像中的元素,于无声之中传达出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同时,女性的曲线也造成一条细微的分割线,透漏出情感也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一条细腻的暗线。
克瑞斯、勒文提出,在分析构图意义的时候,应该把多模式语篇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要打破对语言研究和图像研究的界限。
文字在海报中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达信息。
文字的大小、颜色、比例等因素决定了观众获得信息的主次,在《让子弹飞》的海报中,图像占据了整幅海报的中心位置,为了平衡构图,设计者在左下角放上电影名称以及发行信息,右上角对应的放上导演的大名。
颜色的选择也很好的起到了划分重点、拉伸空间的作用。
彩色、白色、黑色的运用很好的体现了不同信息值的大小。
在这幅海报中,语言和图片颜色等模态之间是互补关系,其它模态是对影片名称这一模态的强化,从而更加突出这部影片的观赏性。
总结本文以克瑞斯、勒文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为基础,对《让子弹飞》的雌款海报进行了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分析。
分析发现,同语言符号一样,海报作为一种特定的图像也具有社会功能。
这一论证有助于加深对多模态话语的理解,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对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别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致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论文终于告一段落了。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在这三年学习生活中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导师、在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搜集和撰写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
在他们的监督下,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的撰写,他们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少走许多弯路,令我受益匪浅。
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同窗学友和所有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无限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义无反顾的支持和无私的奉献使得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