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品牌建设的发展与未来作者:熊志芬(chris_xzf@【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林业形势,指出人工林将成为中国木材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接着,阐述了中国林业品牌的现状,着重对林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人造林企业的代表嘉汉林业作为案例,探讨了林业品牌的建设之路;最后,预测了中国林业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
1、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资源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林木等基础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的增长推动着林木产业的发展,而林木产业的充分发展又呼唤着林业品牌的出现。
市场需要品牌!只有树立起了强大的林业品牌,进而成长为名牌,才能走在产业的前端,引领林业的发展。
当前,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林业产业正面临着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
但长期以来,我国林业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企业自我展示、自我宣传严重不足,而提高品牌意识,培育品牌产品,发展品牌市场已经成为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作为林业企业,要将品牌建设提到一个重要日程上来,以品牌抢市场,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2、中国林业形势分析21世纪,谁掌握资源,谁就主宰世界。
林业作为基础资源,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
中国的森林面积约为175,000,00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其森林覆盖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木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木材产品加工中心及消费国,国内木材资源可供使用的人均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北美、西欧等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的5%。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木材的需求每年上升10%。
过去的十年间,建筑业及家具制造业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室内装修业以8%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家具生产加工及出口中心,拥有50,000余家家具制造企业,这三个行业所消耗的木材总量相当惊人。
据Poyry Forest Industry的一份行业预测,2010年中国国内的木材总消耗量预计可接近5亿立方米。
不断攀升的市场巨大需求使中国的森林资源显得尤其紧缺。
据调查表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森林资源总计112亿立方米,建国50年来,已经采伐了100亿立方米木材,相当于总储量的90%,致使天然林被大量过度开发,现在基本处于无林可采的状况。
为解决所需木材问题,国家不得不大量进口,2002年,进口额达134亿美元,2003年猛增到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亿元。
继1998年中国发生惨重的洪灾之后,政府制定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禁止在砍伐天然林,该项工程于1999年正式实施后,令中国的木材采伐量每年以20%的幅度减少。
到2010年,商业木材产量预期将减少1,240万立方米。
加之近年来国际木材出口亦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这无疑令中国的木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天然林木的供应日益减少,而需求却与日俱增。
为解决日益扩大的供求不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木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天然林木材,这就召唤着人工林培育企业的诞生。
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林将成为中国木材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3、林业企业品牌现状林业产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林业企业要适应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和林地开发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改变单纯以卖原木或者半成品的局面,而是要通过精深加工、多层次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
总之,在我国的林木企业中,品牌建设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林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又以品牌来推动市场发展。
在目前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首先,品牌战略的市场导向功能有利于林业企业的发展更具长远性和稳定性。
其次,品牌战略的优化功能有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并以品牌的增值示范效应达到兼并、联合、控股其它林业企业的方式拉引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向自身集聚,使企业更具实力。
最后,品牌战略的规模经济功能反映了品牌与规模经济的互动关系。
在林业产业化过程中,实施品牌战略,必然会使资源向自身集中,增强市场竞争力,成长行业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
因此,中国林业行业的品牌建设不仅迫切,而且切实可行。
主要表现在:一、政策机遇。
当前,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为此联合国的环发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全球环境和发展问题。
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林木产业。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提出“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基本方针,允许私有制进入林业建设,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而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2005年,国家又对林业经营实行了免税政策。
政府的支持为前林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必将刺激林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此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建立起强大的市场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二、市场机遇。
目前中国的林木企业生产规模相对偏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产品品种少,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都比较落后,在国内及国际的林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在林业企业中,除了终端品牌,如地板、家具品牌等建设比较完善外,林木培育的上游品牌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
在这种阶段,我们要高瞻远瞩,看到当前最易树立林木上游品牌的机遇机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发制人,为今后争取更多的市场竞争筹码。
三、观念机遇。
当前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自我展示,自我宣传。
同时,林业产业品牌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难度更大,如:①林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②林业企业实力弱,林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③大多数林业企业普遍技术能力低下,直接影响品牌战略的效果;④林业名牌战略是一项跨越一、二、三产业综合优化的经营活动,要求科学制订适合不同产业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贯穿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而一般企业达不到这种水平。
品牌建设的难度让许多林业企业干脆放弃了品牌建设,更加的不重视。
在这种观念之下,我们更要大力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中国林业行业的品牌优势。
5、嘉汉林业的品牌建设状况嘉汉林业是一家加拿大上市公司,实力雄厚,是最早在中国发展商业用材人工林的外国投资公司,亦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外资商业林场营运商之一。
拥有广阔的林地资源,具备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在品牌建设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土地资源优势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企业来说,拥有越多的土地,企业发展的后劲越强。
嘉汉林业人工林场的地理位置甚具战略性,位于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地带(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华南及华东核心省份,毗邻广州及上海这两个中国主要的木材市场。
广州和上海也是国内家具、建筑材料的生产中心,并拥有日益增多的国际化纸厂。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蓄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供应各时间段所需的木材,以满足各行业及消费者的需求。
二、技术研发优势嘉汉林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支持优势突出。
公司拥有种苗培育、专用肥料开发技术、专业营林工艺以及整个营林控制和林木资产的评估等各方面,并有系统的运用这些先进的种植和造林技术,带来更佳的营运业绩,令嘉汉林业的边际利润持续改善。
三、资金优势企业造林一般一次都是几十万亩的,占用资金额度大,而且造林的经济收益周期较长,对资金的占用非常大,林业企业初级阶段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而嘉汉林业资金充足,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四、产业规模优势嘉汉林业已在中国拥有十多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科研机构,形成了规模效应。
这就意味可以在其合作渠道上改革创新,不仅要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投入到研究和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产能上,并且要把如何减少木材的损耗提上日程,通过在其种植林区建立地方市场并利用粗加工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木材的浪费,确保其木制原料的供应。
并通过各种加工手段扩大木材的用途,省下运输费用,增加企业收益。
嘉汉林业的这些优势都为其品牌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嘉汉林业成为人工林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品牌的建设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只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必定能在林业行业塑造出自己的品牌,甚至是名牌。
6、中国林业品牌的未来森林是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中清晰提出: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并提出“五个转变”: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今后国家将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
国家将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减轻林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合有”的政策,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上,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从以上的国家政策导向可以看出,国家大力支持林业,特别是人造林业的发展。
在这种大好的林业政策机遇下,将会有许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林业产业,林业企业将在今后几年里快速增加,林业市场将由供不应求慢慢变为供求平衡,以前一边倒的林木卖方市场将向买方市场倾斜,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林木市场充分发展下,林业品牌效应将日益凸显,林业企业的竞争将由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层面的竞争,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更高,谁将成为市场的胜者。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现有的林业企业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在中国林业企业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时,先知先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这样方能抢尽先机,成就林业品牌的长青企业。
可以预见的是,当中国林业经过充分发展,竞争将愈加激烈,最后必将迎来市场的重新洗牌,形成几大林业品牌巨头共同角逐的局面。
谁能尽早实施品牌战略,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林业品牌的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