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 PPT

神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 PPT


八、头颅CT检查
➢ 最常用的客观检查手段 ➢ 强调多次检查对比
- ➢ 注意防止检查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案例:解主任;院士 护士)
九、血气电解质监测
➢ 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监测,在病情危重、变化较多时 则必不可少。
十、脑电监测
➢ 不常用,但对于癫痫病人或发生癫痫可能性较大的病人, 可进行该项监测。
➢ 应注意观察两侧瞳孔的对光反应、瞳孔大小、两侧是否对 称、等圆,且要连续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注意直接和间 接反应,这对鉴别颅内病变与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引起 的瞳孔改变有重要意义。
四、运动障碍的观察
➢ 神志清醒者:
1、让患者按指令活动上下肢体,观察有无偏瘫; 2、笑、露齿、皱额时面肌有无瘫痪; 3、双手握力、分指力检查及对比; 4、双上肢前伸上举,瘫痪侧肢体先坠落; 5、观察卧床姿势、自然体位。
➢ 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室 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T波低平。
➢ 患者躁动而心率不加快,提示脑疝已形成。
二、意识状态
➢ 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为: 各种因素导致大脑皮质或轴索弥散性损伤、丘脑及下丘脑损伤 以及脑干损伤;
➢ 意识障碍的程度反映脑损伤的轻重,而意识障碍出现的早晚和 有无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这种危象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慢性则不明显。 若伴有休克,生命体征更加紊乱。
一、生命体征观察
➢ 未经明显的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而突然发生呼吸停止,提 示有后颅窝病变导致枕骨大孔疝。
➢ 颅脑术后患者会有间歇性高热。 术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又突然上升,应考虑切口、颅
内、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
一、生命体征观察
神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
提纲
• 第一部分 术后重症监护项目 • 第二部分 术后监护要点
第一部分 术后重症监护项目
1、生命体征 2、意识状态
3、瞳孔的改变 4、运动障碍 5、感觉障碍 6、眼球运动 7、颅内压监测 8、CT检查 9、血气电解质监测 10、脑电监测
Add Your Text
一、生命体征观察
四、运动障碍的观察
➢ 神志不清者:
1、给予疼痛刺激,观察反应;
2、拉举双侧上肢,瘫痪侧迅速落下; 3、双下肢屈膝立起,瘫痪侧不能维持
立位; • 4、观察去皮层强直
(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 病、大脑皮质广泛损害的脑血管疾病及外伤等)
• 或去大脑强直状态(角弓反张、四肢强
直、肌张力增高,常见于中脑受损、后颅窝病 变、缺氧或低血糖。)
➢ 术后应将病人安置在有抢救设施的观察室内,或有监护设备的ICU 内。
➢ 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误吸),应有专人护理至清 醒。待血压正常、神志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30°,避免体 位性窒息,同时可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淤血和脑水肿。
➢ 手术后要避免压迫减压窗,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 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颈椎骨折、脱位),防止头颈 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 意识状态的观察是重点。
二、意识状态
➢ 意识程度可以分级表达,临床常用两种方法:
1、传统方法:清醒、嗜睡、昏睡、浅昏迷和深昏迷。
2、Glasgow量表评分 评分范围3-15分:15分表示意识清醒,等于或低于7分表
示昏迷状态。
三、瞳孔的改变
➢ 瞳孔的改变对判断病情特别是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时非常 重要。
五、感觉障碍的观察
➢ 神志清醒者:
1、令患者闭眼,观察对轻刺激的反应; 2、用针轻刺或棉棒擦触; 3、刺激左右两侧,进行对比;
五、感觉障碍的观察
➢ 神志不清者:
1、强捏皮肤; 2、强握肌腱(胸大肌); 3、压迫骨突处(眶上神经); 4、用针刺痛。
六、眼球运动的观察
➢ 眼球运动(由动眼、滑车及
外展神经完成)
二、严密观察病情(ICU护士、主人)
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并按Glasgow 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分和记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切口感染。 ➢ 观察有无脑脊液漏,一旦发现,应及时通知医师。为防止颅内感染,头部
包扎使用无菌绷带,枕上垫无菌治疗巾并经常更换,定时观察有无渗血和 渗液。 ➢ 术后2~4日是脑水肿高峰期,应按医嘱准确及时(快速)使用脱水药物,注意 观察颅内压增高症状。由于禁食和使用强力脱水剂,应定期监测电解质、 血气分析,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 常用24小时脑电动态描记仪(ECG Holter),必要时可进 行连续视频脑电监测。
第二部分 术后监护要点
1、体位 2、严密观察病情 3、加强基础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营养和补液 6、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7、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8、防止继发性损伤
Add Your Text
一、体位
一旦出现颅内压突然升高或峰值上升后波动小、常规使用 脱水、利尿药物,无明显效果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颅内压监测技术
神经外科ICU成功开展了“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技 术,将颅内高压的治疗从以经验治疗转变为精准治疗, 对今后重症脑出血、颅内高压及颅内病变等患者的救治 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护理创新
自制床头抬高角度标尺在ICU中的应用
➢ 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项目并记录。 若人工冬眠及(亚)低温治疗,
体温要求控制在31-35℃。
一、生命体征观察
➢ 脉搏缓慢、洪大,<60次/分,呼吸慢、深大,血压升高、 脉压差增大(二慢一高),进行性变化并伴有意识障碍、呕吐, 提示有颅内压进行性增高,若伴有一侧瞳孔改变则提示小 脑幕切迹疝发生。后期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 弱,直至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而死亡。
1、两眼协同运动 2、两眼周期性瞬目 3、眼震等异常运动
➢眼球位置: 1、共同偏视 2、单侧/双侧眼球突出或凹陷 3、眼睑下垂 4、眼裂增宽
七、颅内压监测及处理
➢ 动态监测颅内压波动情况,术后48小时内是早期并发症及 脑水肿发生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
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 应迟钝或消失为颅内压增高(脑疝)的表现,应立即抬高床头 30°,并充分给氧,以改善脑缺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