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整体食品行业和功能食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整体食品行业和功能食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整体食品行业和功能食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2006 年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1-12 月,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51.06 亿元,同比增长25.74%。

全行业实现利润268.5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8.35 亿元;亏损面17.39%,同比下降2.4 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我国食品行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伴随着越演越烈的竞争局面,食品行业的走向也逐渐开始明朗化,从我们食品行业整体来看,我国食品行业的产品将会象“五化”发展在食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现在有发展出了一类以改善身体技能为目的的功能食品“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

”整体的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近期比较热点的功能食品问题的具体现状以及将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一、我国食品行业整体现状⑴.2006年食品市场简析2006 年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1-12 月,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51.06 亿元,同比增长25.74%。

全行业实现利润268.5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8.35 亿元;亏损面17.39%,同比下降2.4 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累计31.83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4%。

截至2006年12月底,食品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864个,比2005年年底增加了436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68.5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8.35 亿元;其中亏损企业单位数为1020个,亏损面为17.39%,比上年同期的19.79%下降了2.4 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累计31.83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4%。

2006 年,食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以及产品销售费用分别为4570.68 亿元、3638.52 亿元和405.66 亿元,较上年同期都有较大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5.46%、26.57%和15.09%,利润总额268.5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8.35 亿元,累计税金总额184.7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1.66%。

但食品制造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食品价格上升。

2006 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而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CPI 的平均涨幅,上涨2.3%,其中粮食上涨2.7%。

而且,价格上涨主要是出现在2006 年后半年,上涨速度呈上升态势。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⑵.2007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2007年上半年我国食品行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伴随着越演越烈的竞争局面,食品行业的走向也逐渐开始明朗化,从我们食品行业整体来看,我国食品行业的产品将会象“五化”发展:①品牌化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竞争和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该怎么办?答案是肯定的——打品牌!食品行业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产品和技术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

许多企业已经明白,拼产品、价格,打渠道战、终端战、广告战等,拼来拼去,打来打去只有死路一条。

经过多年打拼,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经营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企业开始在品牌经营方面下工夫。

据了解,越来越多食品企业包括一些大企业开始主动牵手“外脑”,并且由阶段化合作走向全程化合作,服务内容也由营销咨询扩大到品牌战略规划等领域。

这些都说明企业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意义,这是食品行业竞争升级的重要转变。

另外,食品安全化将成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硬性规定和重点,也是大势所趋。

由于近年连连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如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但引起消费者注意,同时也是国家下决心杜绝的。

2007年食品安全问题已提上章程,国家将进一步强制执行QS认证和规范“绿色标志”使用,所以,很多食品企业开始把安全要素作为营销的利益点进行宣传推广。

②功能化2006年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营养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食品和营养素及营养强化剂产品在高位运行。

这说明:营养、功能食品是食品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从目前食品市场上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食品如糖果、饮料、乳制品、方便食品、食用油、面粉、酱油、醋等企业,开发出许多功能性的产品,并将产品的功能作为营销的利基点进行宣传和推广。

目前市场上功能食品的销售也十分看好。

中国人一向认为药补不如食补。

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的功能食品是众心所想,食品功能化是食品业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③娱乐化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使举国上下都在为其加油喝彩,此举也为企业将运动元素融入食品营销提供了大背景。

食品是以感性消费为主消费,需要更多感性诉求和引导,所以,运动元素很容易作为一种诱因和导向的元素被运用到食品的营销之中。

乳品老大伊利和可口可乐等企业对奥运提供赞助,将运动元素始终贯穿品牌营销推广之中,他们分别聘请刘翔为形象代言,尤其是可口可乐最近推出的《分享篇》广告片,将运动和娱乐的元素完美结合,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运动食品、饮料也在不断出现。

2007年之后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食品营销方式将朝着运动化趋势发展。

④时尚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着消费观念发生很大转变。

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吃饱吃好到吃着玩、吃着“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方式上开始追求前卫、另类和个性化。

在他们看来,非时尚不生活——他们认为喝咖啡是一种时尚、嚼口香糖是时尚、早晨吃面包再来一包酸酸乳也是一种时尚。

如今的食品市场,时尚无处不在。

尤其是休闲食品,过去,茶几上的消遣品多是瓜子、花生等一些炒货,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休闲食品的时尚化、健康化,尤其是标注“野生”、“地方特产”等字样和包装奇特新颖的食品更受青睐。

⑤细分化食品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食品市场也由大众消费时代进入分众消费时代,消费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上更要有针对性,根据市场细分提供专一化的产品,打造某一类或某一人群市场专家和老大,抢先占据消费者心中有限的心智资源,从而做强做大。

洽洽企业从瓜子做起,在瓜子类产品中树立老大的地位;今麦郎从弹面品类进行切割,从而跻身方便面行业的老二地位;五谷道场从非油炸这一品类做起,从而树立非油炸方便面的第一品牌;汇源推出他+她饮料,首次对饮料市场按性别进行细分,别具一格地提出饮料也分男女,轰动了饮料市抄…近年一些成长较快的食品企业多数是在某一类细分市场领域开始运作,从而逐步壮大。

⑵从世界范围的食品行业发展来看食品整体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食品贸易化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扩大,二是区域贸易组织(RTAs)蓬勃发展。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03年4月,WTO成员已达146个,其中,自世贸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以来,有包括我国在内的32个经济体加入。

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多边贸易体系,意味着成员间的市场更加开放,跨境流动日趋自由,也为食品贸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贸易流动的实际情况已证明了这一点:2001年,全球商品出口下降0.5%,而食品出口增长3%,同期中国食品出口增长了4%;2002年全球商品出口增长3%,食品出口增长5%,同期中国食品出口增幅高达11.8%。

今年1~8月,中国食品贸易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其中粮油食品中的谷物及谷物粉同比增长55%。

食用油籽增长17%,烘焙花生增长30%,花生和花生仁增长了19%。

应当承认,这与我国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

区域贸易协定的达成是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又一重要标志。

特别是在多边贸易谈判受阻的情况下,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往往就会出现快速发展。

WTO多边贸易谈判---坎昆会议失败之后,全球又掀起新一轮区域合作浪潮。

欧盟东扩紧锣密鼓,美洲自由贸易区组建步伐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已正式启动(“早期收获”中188个税号的果蔬产品已于去年10月提前与泰国实现了零关税,其余300个税号的产品今年降税),许多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安排也在积极进行之中。

目前,绝大多数WTO成员已加入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协定。

据WTO统计,至2002年底,约250个RTAs向WTO提交了通知,预计至2005年,实际执行的RTAs将达300个。

在多边框架下和区域内市场开放这两大进程中,由于关税大幅度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步削减,国际贸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贸易增长都超过全球GDP的增长速度。

尽管食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1989、1995和2002年所占比重分别为9.7%、9.0%和7.5%),但其绝对量和值还是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

就我国食品贸易来看,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数据表明:中国食品出口占全球食品出口的比重,由1989年的2.3%、1995年的2.5%增长到2002年的3.3%;同期,中国商品总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1.7%、3.0%和5.1%,贸易排名也由14位、11位跃居世界第5位。

2003年可升至第四位。

中国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并在世界食品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

②食品壁垒多样化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有24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出口产品发起116起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一些贸易伙伴通过技术法规、标准、检验检疫措施、合格评定程序等限制我出口产品的案件亦呈上升态势。

对此,我国食品业界应予以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⑶从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应引各食品企业的起高度重视:①.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尤其是卫生检验检疫措施(SPS)对食品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

WTO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两个突出现象:一是向WTO通报的TBT数量,尽管发达国家仍占主角,但发展中国家明显增加,几近平分秋色;二是SPS通报量增势迅猛。

这些措施矛头所向,农产品、食品成为重灾区。

例如,美国FDA每年扣留约两三万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货物,其中70%以上是食品。

欧盟近年来接连出现疯牛病、二恶英、疯羊病、口蹄疫、李斯特杆菌,引起了食品安全危机,为此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制订一系列新的食品安全保证措施,包括动物源食品法规,实行了从生产源头每一个环节抓起直至餐桌的做法。

这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输欧食品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敦促欧盟解禁的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②.药残及有害物质检测门槛越来越高。

1993年日本对我国大米的药残和农残检测指标只有20多项,目前已增加到120多项。

日本对我出口的肉鸡要求其克球酚残留必须达到0.01ppm,而准许美国产品0.05ppm(WHO 规定标准),明显地采取歧视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