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职称评定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初中化学教案(65页)
教师职称评定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初中化学教案(65页)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概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本课的实验探究活动需要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预习和准备,因此教师要预先计划好教学进度并做好课前的实验指导,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校: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Fe3O4
2Cu + O2===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归纳: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能否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
观察、表达。
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
【讲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1、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金属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
3、什么是合金?
4、合金与组分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镁条、锌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
问(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2)比较三种金属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学生实验
归纳:
Mg〉Zn〉Fe〉Cu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分组实验:
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从中得出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师生
总结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3.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4.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为液体);
5.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6.大多数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的用途由什么决定?
三、什么是合金?
四、合金与组分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熔点低,密度小,强度和硬度大,更具抗腐蚀性能。
表达、倾听
思辩、评价
(指定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1、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镁、铁、铜、金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情况
观察
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解】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2MgO
4Al + 3O2=== 2Al2O3
阅读教材,发现并提出问题。
讨论,梳理问题
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识别能力
实验
【实验探究】
以常见金属铁、铜、铝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它们的物理性质。
例如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密度 、熔点、硬度的差异。1.用砂纸打磨铁丝、铜丝、铝箔后观察它们的色泽,将铁丝、铜丝弯曲然后拉直;2.用坩埚钳夹住金属丝的一段,另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心触摸(当心烫伤)不加热的一端感受金属的导热性。3.用电池、小灯泡等连接电路,测试铜、铁、铝的导电性。
8.1金属材料
学校: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质、功能用途。
2.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生铁、钢等重要合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金属的知识,通过实验比较更深刻地认识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共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积极地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深刻地体会教材重点和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二、合金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分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熔点低,密度小,强度和硬度大,更具抗腐蚀性能。
课后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深刻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和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再将掌握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设计
2、学习运用文字、图表或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讨论
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பைடு நூலகம்识进行以下讨论:
1.为什么菜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
此性质常用于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3、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思考:
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