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朱龙英 西电版)第06章 轮系

机械原理(朱龙英 西电版)第06章 轮系


5
z1z2'z3'
z2z3z5 z1z2'z3'
轮系传动比的正、 负号也可以用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如图6-1所示。
第6章 轮系
(2) 轮系中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不都平行, 但首、 尾 两轮的轴线相互平行。
第6章 轮系
图6-3 2K—H型周转轮系
第6章 轮系
图6-4 3K型周转轮系
第6章 轮系
图6-5 K—H—V型周转轮系
第6章 轮系
6.1.3
在各种实际机械中所用的轮系, 往往不只是单纯的定 轴轮系或单纯的周转轮系, 而是既包含定轴轮系部分, 也 包含周转轮系部分, 或者是由几部分周转轮系组成的, 这 种复杂的轮系称为复合轮系。
第6章 轮系
i12
1 2
z2 z1
i2'3
2' 3
2 3
z3 z21
i3'4
3' 4
3 4
z4 z3'
i45
4 5
z5 z4
第6章 轮系
将以上各式两边分别连乘后得
i12 i2 '3i3 '4i4 5 1 2
2
3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4z2 z3 z4 z5 5 z1 z2 'z3 'z4

i15
1 5
z2z3z5 z1z2' z3'
第6章 轮系
2. 主、 根据轮系中各个齿轮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 下面分几 种情况对主、 (1) 轮系中各轮几何轴线均相互平行。 这种轮系由圆柱齿轮所组成, 其各轮的几何轴线互相 平行, 因此它们的传动比有正负之分。 如果输入轴与输 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则其传动比为正; 反之, 为负。 因连接平行轴的内啮合两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故不影响轮 系传动比的符号。
6.2
6.2.1
当轮系运动时, 其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角速度之比称为该
轮系的传动比。 设A为轮系的输入轴, B为输出轴, 则该轮
系的传动比为
iAB
A B
nA nB
式中: ω和n分别为角速度和每分钟的转数。 要确定一个轮系的传动比, 包括计算其传动比的大小
和确定其输入轴与输出轴转向之间的关系。
第6章 轮系
第6章 轮系
机械原理(朱龙英 西电版)第06章 轮系
第6章 轮系
6.1 轮 系 的 类
轮系可以由各种类型的齿轮(圆柱齿轮、 圆锥齿轮、 蜗 轮蜗杆等)组成。 在工程上, 通常根据轮系运动时各个齿轮 的轴线在空间的位置是否固定将轮系分为定轴轮系、 周转轮 系和复合轮系几大类。
6.1.1
当轮系运动时, 所有齿轮轴线相对于机架都固定不动的轮 系称为定轴轮系, 也称做普通轮系, 如图6-1所示的轮系就是 一个定轴轮系。
复合轮系由定轴轮系与一个或几个行星轮系, 或全由 几个行星轮系串联而成。 图6-6(a)为定轴轮系1′-5-4-4′-3′ 和行星轮系1-2-3-H串联而成; 图6-6(b)为行星轮系 1-22′-3-H1 和行星轮系4-5-5′-6-H2串联而成。
第6章 轮系
图6-6 串联复合轮系
第6章 轮系
第6章 轮系
图6-2 周转轮系
第6章 轮系
周转轮系的类型很多, 为了便于分析, 通常按以下方 法进行分类。
1. 设定中心轮用K表示, 系杆用H表示, 输出构件用V表 示。 常见的类型有如下三种: (1) 2K—H型, 其基本构件为两个中心轮和一个行星架, 如图6-3所示; (2) 3K型, 其基本构件为三个中心轮, 如图6-4所示; (3) K—H—V型, 其基本构件为一个中心轮、 一个行 星架和一个输出构件, 如图6-5所示。
第6章 轮系
而外啮合两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以每经过一次外啮 合就改变一次方向, 如果轮系中有m次外啮合, 则从输入 轴到输出轴, 其角速度方向应经过m次变化, 因此这种轮 系传动比的符号可用(-1)m来判定。 对于图6-1所研究的轮 系, m=3, (-1)3=-1, 故
i1
5
1(1)3z2z3z5
上式表明: 定轴轮系中输入轴A与输出轴B的传动比
为各对齿轮传动比的乘积, 其值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
从动轮齿数的乘积与各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之比, 即
第6章 轮系
iAB B A 从 主=所 所有 有各 各对 对齿 齿轮 轮 齿 齿的 的 数 数主 从 的 的动 动 乘 乘(轮 轮 6积 积 -1)
在上面的推导中, 因为齿轮4同时与齿轮3′和齿轮5相 啮合, 对于齿轮3′来说其为从动轮, 对于齿轮5来说其为 主动轮, 故公式右边分子、 分母中的z4可互相消去, 表明 齿轮4的齿数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 这种齿轮通常称为惰 轮。 惰轮虽然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 但能改变输出轮的转 向。 由图6-1可见, 如果没有齿轮4而齿轮3′直接与齿轮5啮 合, 则齿轮5的转动方向与齿轮1相同。
1. 如图6-1所示, 设齿轮1为主动轮, 齿轮5为最后的从 动轮, 则该轮系的总传动比为i15=ω1/ω5, z1、 z2、 z2′、 z3 、 z3′、 z4及z5为各轮的齿数; ω1、 ω2、 ω2′、 ω3、 ω3′、 ω4及ω5为各轮的角速度。 下面来计算该轮系总传动比的 大小。 由图6-1可见, 主动轮1到从动轮5之间的传动, 是通 过一对对齿轮依次啮合来实现的。 因此可先求出各对齿 轮传动比的大小:
第6章 轮系
图6-1 定轴轮系
第6章 轮系
6.1.2
如图6-2所示的轮系运动时, 它的齿轮1和3以及构件H各 绕固定的互相重合的几何轴线O1、 O3、 及OH转动, 而齿轮 2则松套在构件H的轴上, 因此它一方面绕自己的几何轴线O2 回转(自转), 同时又随构件H绕几何轴线OH回转(公转), 所 以该轮系是一个周转轮系。 齿轮2的运动和天上行星的运动 相似, 因此称其为行星轮; 支持行星轮的构件H称为系杆(行 星架或转臂), 而几何轴线固定的齿轮1和3称为中心轮或太 阳轮。 系杆绕之转动的轴线OH称为主轴线。 由于中心轮1、 3和系杆H的回转轴线的位置均固定且重合, 因此通常以它们 作为运动的输入或输出构件, 并称其为周转轮系的基本构件。
第6章 轮系
2. (1) 差动轮系, 即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周转轮系, 如图6-2所示。 在三个基本构件中, 必须给定两个构件的 运动才能求出第三个构件的运动。 (2) 行星轮系, 即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周转轮系, 如 图6-3所示。 由于中心轮3固定, 因此只要知道构件1和H 中任一构件的运动就可求出另一构件的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