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和国债
11
2、按政府举债的形式——政府借款和发行债 券
– 政府借款是最早出现的举债形式,它具有手续 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此现代国家在 举借外债和向本国中央银行借债时仍主要采用 这一方式。但借款通常只能在应债主体较少的 条件下进行,不具有普遍性
– 发行债券具有普遍、安全、持久等优点,应用 范围较广,便于流通,因此对公众和企业的借 债主要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发行债券的主要 缺陷是成本较高,需要有发达的信用。
12
3、按偿债期限——短期、中期和长期公债
– 短期公债多指1年以内到期的公债,其特点是 周期短、流动性强,近似货币。
– 中期公债一般指1年以上10年以内的债券,它 与短期和长期公债相配合,有利于吸收资金, 既可以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又可以作为重点建 设资金的来源。
– 长期公债是指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债,一般用 于特大的经济建设项目或应付突发事件
14
5、其他分类方法
– 按公债发行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愿公 债;
– 按公债利率的确定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公债、市 场利率公债和保值公债;
– 按公债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货币公债、实物公债、 折实公债;
– 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 按证券的有无,可以分为证券公债和登录公债。
1、按发行地域——内债和外债
– 内债是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公债,其认购主 体是国内法人和本国公民,债权人为金融机构 、机关团体、企业和居民个人,其发行与偿还 一般以本国货币为计量单位。
– 外债是本国政府在境外举借的债务。债权人可 以是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外国银行、外 国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通常以债权国通货 为计量单位,也可以以双方同意的第三国通货 作为计量单位。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财政赤字与国债的关系 国债理论 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国债市场
1
讨论:
• 预算赤字=预算支出-(税收收入 +国债收入
• 征税? • 举债? • 这是个问题!
2
第一节 财政赤字与国债的关系
• 一、财政赤字与国家负债 • 财政赤字的弥补
– 动用结余 – 发行货币(向中央银行透支) – 发行公债 – 增加税收
• 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实质是将本属于私人企业和个人支配 的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以信用的方式让渡给政府
16
2、筹集建设资金 • 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
的国家,公债也承担着筹集建设资金的任务 3、调节经济 • 公债的发行、偿还、使用都会对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公债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 ——公共债务的简称,是一国政府为了筹集财 政资金,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通 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所形成的债务。
(1)主体
政府
中央——国债 地方——地方债
公债
个人和企业——私债 8
(2)公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 • 属于非经常性收入;发行必须遵循信用原
则 (3)公债又是一个特殊的信用范畴 • 由政府的信誉担保,有“金边债券”之称 • 在现代经济中,公债既是政府增加收入的
3
4
5
6
Hale Waihona Puke 二、我国的国债状况• (1)1950年代,当时先是发行了公债,但到 1950年代末就不再发行了。
• (2)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恢复了公债,但先是 国外借款,然后才是国内公债的恢复。
• (3)恢复后的公债也是呈阶段性逐步增长。 • 2009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在1.3万亿以上
7
第二节 国债理论
17
四、公债的经济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 无论政府选择征收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公 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其对经济的影响是 一样的,既不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也不会影 响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
– 该定理暗含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公债只是延 迟的税收,当前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公债将来必须通过征税来还本付息。
15
三、公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 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产生的首要动因。 • 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约
为1999年—2003年的平均水平),并且财政赤字 靠新增国债弥补,则我们预计2009年新增国债规 模至少在5000—6000亿,考虑到2009年到期国 债规模7900亿,则可以判断2009年国债发行规 模至少在13000亿以上。
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宏观财政管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
9
•图
2、公债的特点
1、自愿性:
公债的发 行和认购建 立在居民自 愿的基础上。
2、有偿性:
政府发债是 以偿还本金、 支付利息为 条件的信用 行为。
3、灵活性:
公债是否 发行、发行 的规模和条 件一般有政 府根据具体 情况灵活加 以确定。
10
二、公债的种类
–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定,公债替代征税时所减的税是 总额税,减少的税负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 且每个消费者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但实际上 ,减税的效应不会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各 个消费者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不相同的,这就 从两方面破坏了等价定理的前提。
– 消费者具有将财产的一部分遗留给后代的动 机,并以利他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
– 李嘉图等价定理便会在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 者死于公债到期之前的情形之下继续成立。19
• 托宾(Tobin, J.)对定理失效原因的分析
– 李嘉图等价定理不仅要求消费者是利他的,而且要 求消费者在遗留财产给后代时必须保证遗产为正值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可能为自 己的后代遗留负值的财产。
13
4、按流动性——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 可转让公债,也称上市公债,是指能够在证券 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认购者可以根据 资金需求和市场行情随时兑现公债或转让给他 人,从而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降低其机 会成本,因此特别受欢迎。
– 不可转让公债,是指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 卖的,公债只能由政府到期还本付息,由于其 流动性差,投资的机会成本比较高,所以推销 余地不大,在公债中所占比重较低。
18
• 李嘉图等价定理遇到的难题
– 每个人都会死去,不会按长生不老的假设安 排消费和储蓄。要是一些消费者在公债到期 偿还之前就去世了,他们就会享受到政府以 公债代替征税而带来的减税的好处,从而增 加自己的消费支出。
• 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R.J.巴罗:对李嘉
图等价定理难题的解决
– 其论点建立在将遗产行为和利他动机相混同 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