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五第1章解三角形归纳整合

必修五第1章解三角形归纳整合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4.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来解决.其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分析此题属于哪种类型 的问题(如: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等),然后依题意画出 示意图,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示意图中(目的是发现已 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用哪个定理转化, 哪个定理求解,并进行作答.解题时还要注意近似计算的 要求.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解;若方程有唯一正数解,则三角形一解;若方程有两不同 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两解. 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方法 3. 判定三角形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化边为角(如:a=2Rsin A,a2+b2-c2=2abcos C等), 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此时注 意一些常见的三角恒等式所体现的角之间的关系.如: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例2】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 足(2a-b)cos C=c· cos B,△ABC的面积S=10 3 ,c=7. (1)求角C; (2)求a,b的值. 解 (1)∵(2a-b)cos C=ccos B, ∴(2sin A-sin B)cos C=sin Ccos B, 2sin Acos C-sin Bcos C=cos Bsin C, 即2sin Acos C=sin(B+C), ∴2sin Acos C=sin A.
-2ab1+cos
π , 3
2
1 -2×40×1+ . 2
∴a+b=13.② 由①②得 a=8,b=5 或 a=5,b=8.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专题三
解斜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步骤: (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准确理解应用 题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 等.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 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立数学模 型,然后正确求解,演算过程要简练,计算要准确,最后 作答.
1 π ∵A∈(0,π),∴sin A≠0,∴cos C= ,∴C= . 2 3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1 π (2)由 S= absin C=10 3,C= , 2 3 得 ab=40.① 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 C, 即 c =(a+b) ∴7 =(a+b)
2 2 2
本章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Hale Waihona Puke 要点归纳1. 解三角形常见类型及解法 在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要知三个(除三角外)才能求解,常 见类型及其解法见下表:
已知条件 一边和二角 (如 a,B,C)
应用定理 正弦 定理
两边和夹角 (如 a,b,C)
余弦 定理
一般解法 由 A+B+C=180° ,求角 A; 由正弦定理求出 b 与 c;S△= 1 acsin B,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2 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 c; 由正弦 定理求出一边所对的角,再由 A+B+C=180° 求出另一角. 1 S△= absin C, 在有解时只有一 2 解
bsin A b = ,得 sin B= .若 sin B>1,无解; sin B a
若sin B=1,一解;若sin B<1,两解. (2)利用余弦定理讨论:已知a、b、A.由余弦定理a2=c2+ b2-2cbcos A,即c2-(2bcos A)c+b2-a2=0,这是关于c 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方程无解或无正数解,则三角形无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专题二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中的综合问题
在高考中,正、余弦定理与向量、三角函数的综合命 题出现的较频繁,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有时除了 运用正、余弦定理外,还会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角 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半角公式、向量的计算公 式等.因此,应结合题目给定条件,综合运用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以及相关知识解题.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已知条件
应用定理
一般解法 由余弦定理求出角 A、B,再利用 A+ 1 B+C=180° 求出角 C.S△= absin C, 2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 B;由 A+B+C=
三边(a,b,c)
余弦 定理
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如 a,b,A)
正弦 定理
180° 求出角 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c 1 边.S△= absin C 可有两解,一解或 2 无解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2.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确定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解这类 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 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及几何图形帮助理解,此时一般 用正弦定理,但也可用余弦定理. a (1)利用正弦定理讨论: 若已知 a、 b、 A, 由正弦定理 sin A
c 1 设 a,b,c 满足条件 b +c -bc=a 和 = + 3,求 b 2
2 2 2
A 和 tan B 的值. b2+c2-a2 1 解 由余弦定理 cos A= = , 2bc 2
因此 A=60° .在△ABC 中,C=180° -A-B=120° -B . -B 1 c sin C sin120° 由已知条件,应用正弦定理 + 3= = = 2 b sin B sin B sin 120° cos B-cos 120° sin B 3 1 = = + , sin B 2tan B 2 1 从而 tan B= . 2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专题一
正、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
应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往往和面积公式、 正、余弦定理的变形等结合.在解三角形时,注意挖掘题 目中的隐含条件和正、余弦定理的变形应用,注意公式的 选择和方程思想的应用.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例1】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
sin A=sin B⇔A=B;sin(A-B)=0⇔A=B;sin 2A=sin 2B π ⇔A=B 或 A+B= 等;二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 2 b2+c2-a2 a 边, 如: sin A=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cos A= 2R 2bc 等,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