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八)+钠及其化合物

《三维设计》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八)+钠及其化合物

跟踪检测(八)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某同学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B.热的纯碱可去除油污C.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D.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解析:选D D项,Na燃烧生成的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O2,因此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用沙土掩埋法灭火。

2.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B.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C.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碳酸钠D.Na2O和Na2O2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但Na2O和Na2O2中氧的价态不同解析:选B A项,正确;B项,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正确;C项,金属钠切开后臵于空气中,发生反应: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正确;D项,Na2O2中O为-1价,Na2O中O为-2价,正确。

3.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B.氧化钠C.钠D.钾解析:选B Na2O2、Na、K与水反应均有气体生成,均会使U形管内液面左边低于右边,A、C、D不符合题意;Na2O与水反应放热但没有气体生成,则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待恢复到原温度后又使U形管内两液面相平。

4.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中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0.4 mol电子C.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作氧化剂,故Na+具有强氧化性D.钠、钾是低熔点的轻金属,所以钠钾合金在常温时柔软似蜡解析:选B Na2O2中的离子分别是O2-2和Na+,其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项错误;9.2 g钠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其与足量重水反应生成重氢失去0.4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产生的气体中含有0.4 mol电子,B项正确;在化学反应中钠易失去电子作还原剂,Na+具有弱氧化性,C项错误;钠钾合金在常温时呈液态,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项错误。

5.下列各反应中,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NaHCO3和NaOH D.Na2CO3和HCl解析:选C A项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B项CO2的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D 项,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加入顺序不同,生成物不同。

6.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2-4、NO-3B.b点对应的溶液中:K+、Ca2+、MnO-4、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3、Fe2+、Ag+解析:选C 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时,a点溶液中含有CO2-3和HCO-3,b点溶液中含有HCO-3,不含CO2-3,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d点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A项,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MnO-4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c点为NaCl溶液,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D项,d点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 -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中的Cl-与Ag+也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7.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与H2O反应时,每生成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B.Na2O2分别与水、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C.Na2O2分别与水、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解析:选C Na2O2与H2O反应时,每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A项错误;生成相同量的O2时,消耗H2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项错误;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C项正确;Na2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2的漂白原理是其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D项错误。

8.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D A 项,如果为放热反应,U 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正确;B 项,CO 2易与NaOH 溶液反应,导致烧瓶压强减小,可形成喷泉,正确;C 项,铁丝的焰色反应为无色,可用来做纯碱的焰色反应实验,正确;D 项,套装小试管加热温度较低,NaHCO 3应放在套装小试管中,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证明稳定性,错误。

9.(2017·南通模拟)如表所示,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解析:选D A 项中陈述Ⅰ错误,治疗胃酸过多用NaHCO 3而不是Na 2CO 3;B 项中陈述Ⅰ错误,酚酞在Na 2O 2的水溶液中最终呈无色;C 项,陈述Ⅰ与Ⅱ之间无因果关系。

10.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0 g 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除W 0外)的是( )解析:选A A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消耗HCl的物质的量可确定Na2CO3的含量,正确;B项,CO2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错误;C项,CO2挥发带出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错误;D项,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错误。

11.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有OA<AB,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C.(2)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D.(4)图显示M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解析:选C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由方程式可知Na2CO3转化为NaHCO3消耗盐酸与NaHCO3反应消耗盐酸体积相等。

A项,图(1)中加入盐酸即有CO2生成,说明溶质只有一种,为NaHCO3,图(3)中OA=AB,说明溶质只有Na2CO3,正确;B项,图(2)中OA<AB,说明含有Na2CO3和NaHCO3两种溶质,图(4)中OA>AB,说明含有NaOH和Na2CO3两种溶质,正确;C项,图(2)中OA<AB,说明含有Na2CO3和NaHCO3两种溶质,只有AB>2OA时,才能得出M中c(NaHCO3)>c(Na2CO3),错误;D项,图(4)中OA>AB,说明含有NaOH和Na2CO3两种溶质,不存在NaHCO3,正确。

12.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为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且都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焰色反应为黄色。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F―→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目信息“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确定化合物E、F为钠的化合物。

结合常见钠的化合物——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氯化钠及转化关系图,可确定D是氧气,则化合物C是过氧化钠,A为水,B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F为氢氧化钠。

答案:(1)H2O CO2O2(2)2OH-+CO2===CO2-3+H2O(3)Na2CO3+Ca(OH)2===CaCO3↓+2NaOH13.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制取Na2O2。

查阅资料可知,钠与空气在453~473 K之间可生成Na2O,迅速提高温度到573~673 K之间可生成Na2O2,若温度提高到733~873 K之间Na2O2可分解。

除Li外其他碱金属不与N2反应。

(1)甲组设计制取Na2O2装置如图。

①使用该装置制取的Na2O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

A.Na3N B.Na2CO3C.Na2O D.NaOHE.NaHCO3②该小组为测定制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设计装置如下: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和烧瓶用导管连接可使稀硫酸顺利流下,也可防止产生实验误差,若没有该导管将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测定装置的接口从左至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2)乙组从反应历程上分析该测定反应存在中间产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为证明其分析的正确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上述实验中,能够证明乙组分析正确的最佳方案是____(填实验序号)。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反应溶液中存在的中间产物与酚酞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根据上述提供的有关信息,设计一个方案可准确的测定样品的纯度。

请简述实验操作和需要测定的有关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