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 空气柱的重量所产生的 压力,以百帕(hPa) 为单位。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结 论 一 : 同 一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
a2
3000米
P a1>P a2
a1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hPa) 940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等压面。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气 流 上 升

郊 区
市 区
郊 区
1、植树造林最好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2、水泥厂应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C
B
A
郊区
城市
郊区版块三:理论联系实来自,学以致用高低
热低 陆地
海风
海洋
冷高


高冷 陆地
陆风 海洋
热低
BD 1.读下列等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二)图示教学法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 法 指 导
(一)观察法
(二)讨论合作探究法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教 学 过 程
讲授新课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气压?
结 论 四 : 等 压 面 高 压 向 上 弯 , 低 压 向 下 弯 。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太阳辐射 在纬度间 分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的气压 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交通
人口
工业
建筑用地
城 市热岛环流 1、城市热岛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陆地 (陆地或海洋)。 远日点附近,则A点处在__________
一、气压和等压面
板 书 设 计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 射在纬 度间分 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 平面的 气压差 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三、应用:城市热岛环流
海陆风
放映结束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 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 础的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 的基础。高考中结合等压线、城市风、海陆 风等是考查形式。
结 论 二 : 高 压 低 压 指 同 一 水 平 面 而 言 。
A′
B′
800hpa
C′
760hpa
760hpa
B CC B′C′ > 气压由大到小排序? B > B′> C′
1030hpa
990hpa
1030hpa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五 : 高 空 和 近 地 面 气 压 状 况 正 好 相 反 。
热力环流
说课提纲
一 二 三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四 五
板书设计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
教 材 分 析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形 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生活实例分析

教 法 分 析
课堂练习

热 A


热 B

练一练
热 冷 C 热
热 冷 D 热
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
作用引起,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
3000米
C ; 高压区?_________ A 。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
返回*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白天和夜 晚所吹的风向是相反的,白天吹得是海 风,而夜晚吹得是陆风,这究竟是什么 原因呢?
返回*
960
980 1000
A
B
C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假设A两地受热少,B地受热多
高空
低压 d 热力环流 高压 c
高压 b
低压 a
地面
冷A
热B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 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三 : 一 般 而 言 , 近 地 面 热 低 压 , 冷 高 压
返回*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 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 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返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联想、整体的分析能力。
返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 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