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与地壳运动
Agents of m 变质作用因素
温度:使原成分重结晶,生成新矿物。如石灰 岩 -大理岩 砂岩 - 石英岩。 压力:静压力使岩石的重度增大(页岩-板 岩),定向压力(构造运动和岩浆入侵)使矿 物定向排列。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岩浆活动的含有复杂 元素的热液和气体,促使岩石成分的改变。其 成分以H2O与CO2为主,富含金属与非金属元 素及F、Cl等挥发性气体,导致绢云母化、黄 铁矿化等。
地壳物质沿 地球半径方 向升(海退) 降(海进) 运动。其结 果是使相邻 块体发生差 异性上升或 下降。
3.1.2 地质年代 Geologic Time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位法:同一地质时代在一定地质环境形成的沉积地层 具有相同的特征。未经受剧烈构造运动的岩层上老下新。 2、古生物法:根据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生物进化由简单 到复杂,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生物群,灭绝的生物不会重复出 现。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 相同时期相同环境形成的岩层具有相同的化石。 3、岩层切割法:侵入岩与围岩相比,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围 岩时代老。
变质岩分类简表
岩类 主要岩石 板 岩 片 理 状 岩 类 块 状 岩 类 千枚岩 片 岩 片麻岩 石英岩 大理岩 主要矿物 构 造 成 因 石英、绢云母及 板 状 页岩轻微变质 粘土矿物 绢云母、石英及 页岩、粘土岩 千枚状 粘土矿物 浅变质 由泥岩、板岩 石英、云母等 片 状 中等程度变质 长石、石英、角 岩浆岩及沉积 片麻状 闪石、黑云母 岩强烈变质 石英砂岩变质 石英 重结晶 块 状 石灰岩变质重 方解石、白云石 结晶
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Mechanical Properties
岩石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强度特性
岩石的破坏形式 岩石抗压强度
岩石抗拉强度
岩石抗剪强度
岩石的破坏形式
脆性断裂 破坏形式 拉伸断裂(拉应力)
无生物
返回
岩石是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共生组合在 一起所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的产物。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按形成方式有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岩石的形貌特征: ①岩石的结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 及彼此 间的组合方式。 ②岩石的构造:矿物集合体之间排列及充填方式
返回
3.1.1 地壳运动
板块运动学说
1915年德国魏根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大约1.5亿年 前,地球表面有一个统一的大陆-联合古大陆,其周围全是 海洋。从侏罗纪开始,联合古大陆分裂成6大板块,它们覆 在软流圈上各自漂移,最终形成现今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返回
原始板块
垂直运动
3.1地壳运动与地质年代 Geologic Time
3.1.1 地壳运动 3.1.2 地质年代
Movement of Earth Crust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不仅改变了地表形态,也改变了岩石的 原始状态,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现象。 构造应力:由构造运动引起在地壳岩层中产生的应力。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的结果,使 岩层发生连续和不连续的永 久变形与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火成岩—块状构造 沉积岩—层状构造 变质岩—片理构造
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是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
岩浆岩:成因环境与矿物组成、结 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层理构造;结构类型 变质岩:片理构造,变质程度,变质 作用因素、变质作用类型; 岩石的主要力学特性。
52 ~ 40 SiO2 含量(%) >65 酸性 65~52 中性 基性 颜 色 浅(浅红) (灰红) (深灰) (黑绿)深 成 构 矿物 主 正长石 正长石 斜长石 辉石 因 造 结构 次 石英 云母 角闪石 斜长石 流纹 玻璃质碎屑 凝灰岩、黑曜岩、浮岩 喷 气孔 隐晶质 流纹岩 粗面岩 安山岩 玄武岩 出 杏仁 浅 全晶质 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 玢岩 辉绿岩 成 斑状 块状 深 全晶质 花岗岩 正长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成 等粒状
Metamorphism-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在大规模区域性地壳变动影响 下,使大面积岩体处在高温、高压、岩浆 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促使岩石变质。 接触变质:是伴随着岩浆作用而发生的, 由于岩浆具有高温并含有大量的溶液和气 体,在接触处及周围的岩石便产生变质。 动力变质:是伴随着构造作用,尤其是伴 随着断层作用而发生的,多出现在断层的 两侧,主要变质因素是定向压力。
绝对年代的确定
地质年代的划分
也称同位素年龄,放射性元素具有固定的衰变系数(碳-14)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地 层 单 位:宇、界、系、统、层
地质年代表
相对年代 国际 代(界) 纪(系) 代号 Q 新 第四纪 N 生 新第三纪 E 代 老第三纪 K 中 白垩纪 J 生 侏罗纪 T 代 三迭纪 P 二迭纪 古 C 石炭纪 D 泥盆纪 生 S 志留纪 O 奥陶纪 代 寒武纪 远古代 Z 震旦纪 太古代 Ar 前震旦纪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绝对年龄
(百万年)
主
要
特
征
2 37 67 137 195 230 285 350 405 440 500 570 2500 4600
地球成现代地势,出现人类 地球表面初具现代轮廓,哺乳 动物、鸟类发达 后期地壳运动剧烈,岩浆活动 广泛,海水大部分退出大陆, 爬行动物称雄,恐龙时代 华北为陆地,普遍缺失泥盆纪 和早石炭纪沉积;华南为浅海 沉积,鱼及两栖类发达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浅海环 境,华北缺失奥陶和志留系地 层,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海侵广泛,原始单细胞生物时 代,晚期构造运动强烈
沉积岩分类简表
岩 类 碎屑岩 主要岩石 主要矿物 角 砾 岩 岩石碎屑 砾 岩 或岩块 砂 粘土岩 化学岩 生物岩 页 岩 岩 结 构 砾状结构 >2mm 砂质结构 石英、长石 2~0.05mm 泥质结构 粘土类矿物 <0.005mm 方 解 石 致密状、粒 状、鲕状 白 云 石
石 灰 岩 白 云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