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1期(总第142期)人口与经济POPU LATION &ECONOMICS N o.1,2004(T ot.N o.142)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3王 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2)摘要:进入本世纪,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老年人口将呈现高龄化趋势。
本文运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及高龄老人规模变动趋势、成因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及高龄老年人口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认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出生人口队列影响,同时死亡率下降的作用在逐渐增大。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将使孤寡老人及老年妇女问题尤为突出。
关键词:高龄人口;高龄化;人口队列;死亡率;老年妇女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04)01-0006-06收稿日期:2003-04-283有关中国人口未来数据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状况国际比较研究》预测方案四为基础计算。
作者简介:王琳(1969-),女,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西安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学,人口与发展。
I nternational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Aged T rend and R easons in ChinaW ANGLin(Institute of P opulation Research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Abstract :Started from this century ,older population is aging while population aging g oes fast.Based on population censuses data ,the paper analyzes changes in age structure of older population and its im plications.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 paris on study.we get m ore com 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ged population.C om 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ged aging process is in fluenced by birth cohort and m ortality rate m ore.In the meantime ,the old widowed problem is coming to be a big issue.K eyw ords :the older old ;population cohort ;m ortality rate ;older female ;Aged w oman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后才日益引起重视的。
进入本世纪,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同时,老年人口将呈现高龄化趋势。
2000年普查资料给我们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数据,使我们可以对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变化趋势、成因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国际比较,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最终对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及高龄老年人口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认定。
本文以60岁为老年人口起点年龄,80岁为高龄人口起点年龄,用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例反映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
一、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11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改变,老年人口高龄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
整个中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53~1990年,65岁以下低龄老人比重下降(除1964年),高龄老人比重快速增长;1990~2015年,65岁以下低龄老人比重快速上升,从2712%上升至3710%左右。
高龄老人比重上升至10%以上;2016~2030年,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保持稳定,高龄老人比重维持在10%到1019%之间;2030~2070年为老年人口快速高龄化阶段,65岁以下老年人比重从30%以上降至20%,高龄老人比重从10%左右上升到27%以上。
此后,高龄老人比重开始下降。
图1 中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1953~2080)根据以下资料计算: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1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起步晚于世界,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由于各国出生率、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存在很大差异,高龄老人比例提高的幅度及高龄化开始的时间都存在很大差异。
1975年前,中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年轻型结构,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特点。
即60~64岁组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维持在40%以上;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直至2000年前,中国高龄老人比例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
早在1960年发达地区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比例已超过10%(1013%),世界平均水平在1985年达到1011%,而中国高龄老人比例在2003年左右才达到10%以上。
2030年左右,发达地区高龄老人比例将达到20%以上(2115%),中国预计在2050年左右达到该水平(21125%),早于世界平均水平(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比例为1914%)。
31高龄化程度最严重时期的高龄老人比例仍低于发达地区,高龄化程度并不是最严重的2030年后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加剧,高龄老人比例上升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2030~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比例从10187%上升到21125%,提高了10138个百分点。
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在相应时期高龄老人比例上升的幅度分别为515个百分点、712个百分点、615个百分点。
但届时高龄化程度仍远低于最严重的日本、新加坡,并低于发达地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古巴等。
而在此之前,2025年日本近三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
二、我国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11我国高龄老人规模及年净增长量变动趋势图2 部分国家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2025~2070)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2000Revision Volume I:Compre2hensive Tables,United Nation,New Y ork,2001.从现在至本世纪80年代,我国高龄老人规模将由1199万猛增到2031年的4000万左右, 2041年的6000万左右,2050~2080年高龄老人规模将维持在9000万至111亿之间。
相当一段时期,高龄老人规模处于世界第一位。
但高龄老人规模增长幅度存在很大差异。
高龄老人规模的净变化主要受各个出生人口队列规模变化的影响。
图3 中国高龄老人年净增长变动趋势(2000~2080)根据以下资料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2026~2040年高龄老人规模净增长进入第一次高峰,高峰期每年净增300万人左右。
这次高潮的回落与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出生人数下降有关。
(2)2041~2055年是高龄化最快、高龄老人规模增长最迅速的时期。
这段时期进入高龄的老年人口是1963~1975年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队列,高峰期每年净增400万人左右。
(3)2056年以后,高龄老人规模净增长幅度波动较大。
但受人口惯性影响,高龄老人规模还会小幅增长。
21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及低龄老人,快速增长具有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营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年龄越高,死亡率下降幅度越大。
从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增长速度,年龄越高增长速度越快,这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普遍规律,中国也是如此。
目前,中国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并不是最快的,低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随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本世纪40年代前后进入高龄组,中国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加快。
至2050年,高龄老人年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各地区,但仍慢于日本1975~2000年水平,韩国、新加坡2000~2025年水平。
之后,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缩小的人口队列陆续进入高龄人口,中国高龄老人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表1 部分国家高龄老人年均增长速度(1950~2050)%年份中国西班牙新加坡日本印度韩国1950~19754192193124173174131975~20003133177145173125112000~20253152105104113125152025~2050418211416111317411 资料来源:同图2三、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成因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出生率,它通过人口惯性以人口队列的形式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二是人口死亡率,特别是老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2]。
在人口出生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老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进入老年及高龄的人口数增加,人口年龄金字塔顶部收缩放慢,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必将带来人口高龄化的出现。
我国本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高龄化的加速主要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次生育高峰及80年代生育波动的影响。
生育率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但也正是生育水平的及时控制决定了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时期不会很长,水平不会很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队列效应在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过程中的作用如此显著,是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所未有过的。
进入本世纪后,在生育率相对稳定,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生育率下降对老龄化的影响作用渐渐淡出,死亡率的作用则在日益加大[3]。
同时,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影响着老年人口及高龄老人的性别结构。
11我国人口高龄化过程中死亡率的作用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后开始显现并日益增大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死亡率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婴儿、低年龄组死亡率的降低[4]。
这点从死亡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可得以体现(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