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分析摘要:人口迅速老龄化将是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现象之一。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发展机遇。
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结构变化出发,了解了我国老龄人口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其变动趋势,并预测了未来特定几年我国老龄人口的数据,同时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也提供了几点应对它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变动趋势英文摘要:关键词: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老龄化不是某个长寿高龄的人,而是人类群体老化的社会现象。
它包括绝对老化和相对老化。
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数量的比值中日益增大,这一老化过程被称为绝对老化。
但是人口老化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老年人口数与其他年龄人口数的相对比值。
如果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或成年人比老年人增加得更多更快,那么,即使老年人数也在增多,也不能形成人口老化。
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引起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减少,最后引起总人口数减少,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也会引起人口老化。
这种老年人口与总人口数量减少而出现的老化,称为相对老化。
(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类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用表格表示近几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1 近几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1996年—2004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根据上表我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在人口统计中,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和分析人口年龄构成的类型,通常与性别分组结合起来,用几何图形表示。
图形可根据各年龄组男女人数绘制,也可根据男女各年龄组构成比绘制,人口统计学称之为人口年龄金字塔。
人口年龄金字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年龄段和性别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我们画出了几个年份的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如下页图1)。
图1 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资料来源:姚新武、尹华《中国基本人口数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司《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图中左边的柱型为特定年龄组男性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右边为女性人口的百分比。
从图形的变化可以看到,早些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金字塔具有宽大的底座和比较狭长的顶尖,意味着比较年轻的人口结构。
而到了90年代以后,人口金字塔的底座已经缩小,顶尖变宽,人口结构趋于老化。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死亡率迅速降低;同时,由于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速度也比较快,使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特征。
(一)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是126583万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6.96%,总人口数为8811万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达到1.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我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瑞典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日本用了26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与日本不相上下,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据专家预计只需要27年。
(二)人口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平衡,主要分为三个过程:第一阶段是1990——2000年,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和比例都在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1990的9800万增加到2000年的1.3亿,所占比重也由8.59%上升到10.41%,而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开始下降。
逐渐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化。
第二阶段是2000——2025年,在这25年当中,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上升到18.51%,65岁以上老年人将接近14%,而少年人口的比重继续下降到18.28%,这一阶段是中国开始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2025——2050年,这一阶段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阶段。
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上升到27%左右,而少年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17%左右,此后,中国的人口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下来。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别很大。
总的来说,东南沿海地区属于老龄型,内陆和西部偏于成年型;城市偏于老龄型,乡村偏于成年型。
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五省市率先进入老龄化,而部分边远省市区在2000年之后10-20年时间才能进入老龄化。
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平衡性具有两头突出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城市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寿命延长而表现为大城市人口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人口大量外流而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
目前,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已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4.9%。
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三)呈现高龄化趋势从1982年至199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1990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4.1%,快于世界平均3.0%和发达国家平均2.0%的水平。
在1950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万人,占总人口的0.6%,而中国有233.8万人,占总人数的0.42%;2000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万人,占总人口的0.98%,而中国有1343.4万人,占总人数的1.07%,预计到2025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1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而中国有2574.8万人,占总人数的1.76%。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四)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三者大致是同步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已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在经济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至少1万美元左右,到目前平均达2万美元左右。
所经历的时间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在时间上有一个缓冲的机会,从而能相应的做好各种工作。
即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大大超过我国,例如乌拉圭,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在2000美元左右。
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元。
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发展,未富先老,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解决老年问题的难度。
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老龄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时,我们的经济实力也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建国50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在急剧增长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经历了快速的转变。
先后经历了年轻型人口结构时期、成年型人口结构时期及老年型人口结构时期。
1、年轻型人口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口的出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外,年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持续的高生育率使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减少,这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年龄属于年轻型。
2、成年型人口时期70年代末,我国开始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出生率,使出生率大幅降低。
1975年至1990年间,人口出生率锐减为23.01‰以下,其中生育率水平最低的1984年为17.5‰。
不断下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已经开始成年,成年人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转向成年型。
3、老年型人口时期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全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4‰以下。
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
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人口的死亡率持续下降,老年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
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0-14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是27.69%,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8.59%(9724.9万),其中,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5.58%(6319.4万)。
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22.89%,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为8811万人,占6.96%,可见,老年人的绝对数在增加。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则下降了4.8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82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上升了1.3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也在增加。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趋势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一下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图2)。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这个阶段。
图2 人口老龄化趋势(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司《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从各年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中国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另外,在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幼儿年龄组人口比例的变动与老年组人口比例呈现一种互相消长的态势。
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幼儿年龄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未来老年人口比例将继续上升。
关于中国人口的未来趋势,有多家机构进行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