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作PPT。

相关资源
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
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
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

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
3.降水量的测量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
量。

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师讲解: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怎么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差异。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很大。

承转: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4.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学生活动2:绘制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动手绘制。

多媒体展示某地多年降水量资料: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
一横月: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1~12月)。

二纵水: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注意写单位:毫米)
三描线: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线段标注出来。

四画柱:在线段处画上长方形柱状,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最后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强调: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注意刻度均匀。

与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对比,区分其异同,便于掌握。

学生活动3:解读柱状图。

学生画好图后,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

(1)根据柱状图,某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某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400毫米)
(4)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答案。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法:
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

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二、降水的分布
教师: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基本相同。

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分析下列问题。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稀少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教师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不均。

(1)2000毫米左右。

(2)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3)南北回归线上,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赤道地区;
教师补充: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世界“干极”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世界“雨极”在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迎风坡)。

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4: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中国“干极”在新疆托克逊,“雨极”在台湾火烧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知道了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学会了降水量柱状图绘制与判读的基本方法,分析和掌握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知道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板书设计】
一、降水
1.降水的概念和形式
2.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
2.南北回归线两侧
3.中纬度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