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A .肺炎B .休克C .缺氧D .发热E .水肿第二章疾病概论(一) • 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 B )A .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B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C .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D .疾病是祝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E .疾病是细胞损伤的表现.1.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B )A .疾病的条件B .疾病的原因C .疾病的危险因素D .疾病的诱因E .疾病的外因2.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A )A .疾病发生的条件B .疾病发生的原因C .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D .疾病发生的诱因E .疾病发生的外因4.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C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 .存在的诱因C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D .机体的抵抗力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7.有关健康的正确定义是( E )A .不生病就是健康B .健康是指体格健全C .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D .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E .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26.有关健康的正确定义是( E )A .不生病就是健康B .健康是指体格健全c .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D .健康是指社会适应熊力的完全良好状态E .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15.能引起疾病的特定性因素称为( A )A .疾病的原因B .疾病的条件C .疾病的诱因D .疾病的外因E .疾病的内因1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B )A .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B .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 .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D .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E .条件也可称为诱因18.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 E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条件C .疾病发生的诱因D .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E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27.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损伤的因素属于( C )A .生物性致病因素B .遗传性致病因素C .先天性致病因素D .营养性致病因素E .免疫性致病因素28.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 A )A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 .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C .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D .因果转化规律E .疾病转归的规律29.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A )A .疾病的条件B ,疾病的原因C .疾病的诱因D .疾病的外因E .疾病的危险因素22.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B )A .生物性因素B .遗传性因素C .先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13.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 E )A .生物性因素B .理化性因素C .先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8.电离辐射属于( D )A .化学性致病因素B .遗传性致病因素C .免疫性致病因素D.物理性致病因素E .先天性致病因素9.艾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A )A .生物性因素B .理化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 .免疫性因素E .营养性因素3.C0 中毒属于( A )A .化学性致病因素B .遗传性致病因素C .免疫性致病因素D .物理性致病因素E .先天性致病因素16. 下述哪项属于物理性致病因素( A )A .中暑B .结核病C .糖尿病D .青霉素过敏E .铅中毒17. 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C ) A .病毒B .细菌C .基因突变D .立克次体E .疟原虫25.不完全康复时( C )A .致病因素已完全消失B .功能、代谢和结构的障碍完全消失C .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D .机体的自稳调节完全恢复正常E .劳动力完全恢复正常30.下述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E ) A . 致病因素已经消失或不起作用B . .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 .劳动能力完全恢复D .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E .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5. 临床死亡期时( B )A .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B .延髓处于深度抑制C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D .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E .小脑功能丧失6.死亡的概念是指( C )A .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B .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C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D .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E .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损伤10.濒死期时( A )A .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B .延髓处于深度抑制C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D .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E .小脑功能丧失14.按照传统的死亡概念临床死亡期是指( B )A .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状态B .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C .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D .脊髓处于抑制状态E .小脑功能丧失19.死亡的标志是( A )A .脑死亡B .反射消失C .脑电波消失D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E .瞳孔散大20.下列哪项不是脑死亡的必备条件( D )A .瞳孔散大固定B .脑电波消失C .自主呼吸停止D .心跳停止E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二) • B型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 —5个)共用A, B. C, D, E五个备选答案。
选项在前,题干在后。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生物性致病因素B .理化性致病因素c .先天性致病因素D .遗传性致病因素E .免疫性致病因素32.寄生虫属于( A )33.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 E )34.染色体畸变属于( D )35.基因突变属于( D )(三) • X型题(为多项多选题,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36.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 BCDE )A •心跳停止B •自主呼吸停止C •瞳孔散大或固定D •脑电波消失E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7. 下列哪些因素属于疾病发生的原因(ABDE ) A •精神因素B •免疫因素C •年龄和性别因素D •心理因素E •先天因素38. 下列哪些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AD )A •一氧化碳中毒B •烧伤C •高山病D •汞中毒E •青霉素过敏39. 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ABD )A .细菌B .病毒C .一氧化碳D .寄生虫E .高温40. 以下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有(ACDE)A .休克B .尿毒症C .发热D .酸中毒E .水肿41. 下列哪些项目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CE)A .低钾血症B .肝性脑病C .代谢性酸中毒D .尿毒症E .发热42. 免疫性因素所致疾病有(ADE)A .免疫缺陷病B .基因病‘C .染色体病D .自身免疫病E .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三章和第四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一).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43.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E .淋巴回流受阻39.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D )A .血浆球蛋白减少B .血浆白蛋白减少C .血液浓缩D .血红蛋白减少E .血钠含量降低6.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 .淋巴回流受阻37.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C )A .体液丢失的总量B .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 .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E .细胞内液丢失的总量88.下列哪一类水、钠代谢紊乱在早期就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A )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急性水中毒E .慢性水中毒87.低渗性脱水的早期症状是( E )A .口渴B .尿量减少C .易发生脱水热D .组织失水体征不明显E .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1.低渗性脱水是指( B )A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 mmol/ L,血钠<150mmo l/ LB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 mmol/L,血钠<130mmol/LC .失钠与失水成比例,细胞外液渗透压=300mmo/L,血钠=140mmo/LD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310 mmol /L,血钠<150mmo/LE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 mmol/L,血钠<150 mmol/ L3.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 A )A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B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C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D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问液E .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22.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循环衰竭是由于( B )A .细胞内液减少B .细胞外液减少C .组织间液减少D .血浆减少E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23.给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充钠盐可引起( C )A .高渗性脱水B .等渗性脱水C .水中毒D .高钾血症E .水肿56.发生低渗性脱水的婴儿出现皮肤弹性降低、囟门凹陷主要是由于( D ) A .血容量减少B .细胞内液减少C .淋巴减少D .组织间液减少E .脑脊液减少57.下列哪项在高渗性脱水时不容易发生( D )A .少尿B .口渴C .脱水热D .休克E .氮质血症19.高渗性脱水是指( A )A •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B •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C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D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E •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j/ L,血钠>150mmoj/ L >280mmo|/ L,血钠>130mmoj/ L <310mmoj/ L,血钠<130mmoJ/ L<280mmoj/ L,血钠<130mmoj/ L =300mmoj/ L,血钠=140mmoj/ L21 •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 B )A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B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C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D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E •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38.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B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C •肾血流量明显减少D •细胞内液减少E •醛固酮分泌增多54 •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A )A •高渗性脱水B •水中毒C .低渗性脱水D .等渗性脱水E .低钠血症2.高热患者不作任何处理易发生( A )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中毒E .水肿40.最易发生脱水热的水与电解质素乱类型( A )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肿E .水中毒41.急性重症水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 B )A .急性血容量增多,血管破裂B .脑水肿、颅内高压C .肾脏负担过重D .急性肺水肿E .低钾血症60.下列哪项不属于水中毒的变化( D )A .细胞外液增多B .细胞内液增多C .脑组织水肿D .血钠>150mmol/LE .血浆渗透压<280mmo/l L42.水肿的概念是指( A )A .组织间液增多B .细胞外液含量过多C .体内液体含量过多D .血管内液体过多E .细胞内液含量过多5.下列哪项不是水中毒时的基本特征( D )A .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增多B .细胞内液低渗,细胞内液增多C .肾排水功能低下D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E.脑细胞水肿25.水肿时造成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C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D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E .淋巴回流受阻70.下列哪种水、钠代谢障碍易发生脑出血( A )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中毒E .水肿7.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高钾血症( D )A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 .大量应用速尿D .大量输注库存血E .大量应用胰岛素27.高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 )A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B .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D .细胞内外均碱中毒D .细胞内外均酸中毒E .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47.高钾血症对机体的最大危害是( D )A .低血糖B .酸中毒C .心肌收缩性降低D .心室纤颤E.骨骼肌麻痹61.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D ) A.碱中毒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D.组织损伤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6 2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B )A.4.5mmol/L B.5.5mmol/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6 3.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 DA.高钠血症B.低钠血症C.低钾血症D.高钾血症E.低镁血症8.低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E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E .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44.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C )A .1.5mmol/LB .2.5mmol/LC .3.5mmol/LD .4.5mmol/LE .5.5mmol/L45.下列哪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B )A .长期使用速尿B .代谢性酸中毒.禁食D .醛固酮含量增高E .大量使用胰岛素46.过量使用胰岛素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E )A .大量出汗导致钾丢失B .醛固酮分泌过多C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D .结肠分泌钾增多E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26.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低钾血症( D )A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B .大量输注库存血C .严重组织损伤D .消化液大量丢失E .醛固酮合成减少9.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D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肾小管泌氢增加D .心律失常E .肾小管泌钾增加10.血浆[HC03-] 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A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28.血浆[HC03-] 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B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29.血浆[H2CO3] 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B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11.血浆[H2CO3] 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D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48.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 C )A .先增强后减弱B .先减弱后增强C .减弱D .增强E .不变50.酸中毒时血钾的变化为( A )A .增高B .先增高后降低C .先降低后增高D .不变E .降低12.代谢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B )A .脑内谷氨酸增多B •脑内丫-氨基丁酸增多C .脑内多巴胺增多D •脑内乙酰胆碱增多E •脑内谷氨酰胺减少13 •代谢性酸中毒时不会出现下列哪种变化(E )A •心律失常B •心肌收缩力减弱C •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D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E.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30 •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D )A •糖尿病B •休克D •缺氧D •呕吐E •腹泻51 •下述哪项原因可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C )A •糖尿病B •休克C •消化道丢失HC03一D •严重饥饿E.水杨酸中毒96•可以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B )A .服用含氯酸性药物过多B .酮症酸中毒C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D .腹泻E .肾小管性酸中毒97.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E )A .吸入C02 过少B .输入.NaHC03过多C .肺泡通气量减少D .输入库存血E .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65.乳酸酸中毒的常见原因不包括(E )A .休克B .低氧血症C .心脏停搏D .肺水肿E .严重饥饿67.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E )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呼吸道阻塞D.严重气胸E.肺泡弥散障碍68.碱中毒时血钾的变化为( E )A.增高B.先增高后降低C.先降低后增高D.不变E.降低49.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抽搐是因为(C )A .血Na+降低B .血K+降低C .血ca2+降低D .血Mg+降低E .血CI -降低26.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 C )A . K+摄入量减少B .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C .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D •消化道排K+增多E .肾滤过K+增多16.代谢性碱中毒时,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由于( C )A .脑内ATP生成减少B .脑内多巴胺增多C .脑内Y- 氨基丁酸含量减少D .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E .脑血流量减少17.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B )A .剧烈呕吐B .严重腹泻C .醛固酮增多D .大量输注库存血E .低钾血症85.下述哪项不属于代谢性碱中毒的变化( B )A .血浆[HCO3] 增加B . PaC02 降低C .血钙降低D .血钾降低E . AB SB均升高32.下列哪项原因不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D )A .呼吸中枢抑制B .气道阻塞D .肺泡通气量减少D .呼吸加深加快E •吸入气中CQ浓度过高5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 B )A .增加肺泡通气量B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C .肾小管泌H+、泌NH增加D .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E .肾重吸收HC03减少34.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E )A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B .增加肺泡通气量C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D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 .肾重吸收HCQ3-增加14. 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最明显( E )A .心血管系统B .血液系统C .泌尿系统D .消化系统E .中枢神经系统15.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项不能发挥代偿作用( D )A .磷酸盐缓冲系统B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C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D .肾重吸收HC03增加E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二) . B 型题( 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试题(2 —5 个) 共用A,B. C,D,E 五个备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