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一霎时chà诀别jué可鄙bǐ 花蕾léiB.抹布mā 脸颊jiá攥紧zuàn 匿笑nìC.纠纷jiū 分歧zhī 步履lǚ 煎熬áoD.敷衍yǎn 蹒跚pán 嗅觉xiù怦怦pī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敏感伤疤笑嘻嘻各得其所B.沐浴折散婆婆嘴自作主张C.烂漫决别三蒂莲喜出望外D.坚难遮蔽一霎时不可抗拒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
D.他不但学习很刻苦,然而成绩却上不去。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这次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C.家长们常常自作主张,不让孩子接触大人认为可能带来坏影响的事物。
D.他翻来覆去的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
作者用五个特写镜头聚焦春日、春草、春花、春雨、春天人的活动等画面,描绘了春天绿草如茵、花草茂盛、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的景象。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的雨,借雨展示出了四季美丽图景,且充满情趣,富有韵律美。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6.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A.他身体好B.大家都说他身体好。
C.没有人说他身体不好。
D.没有一个说他身体不好《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②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③曹操《观沧海》中总写大海和山岛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⑥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二、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秋的气味林海音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
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
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
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
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
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
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
“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
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
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
“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
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
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
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
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
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
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
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
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
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
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
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
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
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
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
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一九六一年十月三十日(1)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2)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4)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枯萎的蒲公英叶子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气,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有删改)(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②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6分)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④俄而雪骤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_______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