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辽宁省散文阅读8篇(2003—2018)春色第一枝乔忠延①第一缕春风是从哪里吹来的?秧歌。
②第一声春雷是从哪里响起的?秧歌。
③秧歌是窝蜷过沉闷的冬天后,第一次舒展腰身;秧歌是喑哑过漫长的冬天后,第一声放声吼喊。
舒展腰身的汉子婆娘还嫌自己的腰身太低太矮,一意想把冲天的志向舒展到九霄云•端去,于是手里就有了一绫比阳光还要鲜艳的红绸子。
放声吼喊的汉子婆娘还嫌自己的嗓音太低太弱,于是胯上就挂了一个能敲出雷声的西瓜鼓。
腿一踢脚一幽红绸子旋舞开来,乘风飘扬,像是翩翩欲上高天仙界。
臂一肠手一押西瓜鼓响开来,隆隆轰鸣,像是雷神在唤醒贪睡的山水。
④秧歌是歌,开春第一歌!秧歌是舞,开春第一舞!⑤大年的腿脚还在严寒的风雪里艰难跋涉,家家户户己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秧歌表演的道具了。
德高望重的老奶奶,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针一线地缝制万民伞。
这家忙着绣伞盖,那家忙着预置鼓。
西瓜鼓放在火炉边上缓缓烘热,让牛皮绷得展展的,鼓槌轻轻一敲就能发出震耳的轰鸣声。
尘封的红绸布旧了,扯来光鲜泛亮的新绸缎,放下来是红红一堆火,撒开去是烈烈无数焰。
还有更忙的,做高跷,扎竹马,糊旱船,裱龙灯……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前赶,赶光阴,赶年节,赶在除夕到来之前必须万事俱备,万无一失,万人称心。
⑥似乎还是那么遥远的大年,眨眼间就耸立在面前。
穿戴一新的人们吃过年饺,喜眉笑眼地走出家门,涌向打麦场,簇拥着秧歌登场亮相。
满天晴亮却有惊雷响起,不是雷声,是鼓声,鼓乐声里秧歌队曼舞着来了。
⑦不是琼楼玉宇,却有仙人下凡,手中红绸一扬,恰似高天霞光落尘寰。
脚步轻盈,双脚踩十字,这种扭秧歌最基本的步法,不仅脚踏实地,还要十全十美。
舞队,是秧歌表演的主要形式。
排列成行的舞队,蹦跳着前行,变化着花样,样样寄托着人们的厚望。
忽而,前后交叉走阴阳,走出黑白太极图,走向和谐的美景。
忽而,前行后随卷浪花,卷出疾风, 卷出浪涛,还要乘风破浪挂云帆。
忽而,首尾重叠布成阵,阵营密实,众志成城,犹如铜墙铁壁。
忽而,舞步细密,钻进钻出,像是枝繁叶茂,乱花迷眼;像是五谷丰登,欢欢喜喜收获,收获了再欢欢喜喜播种……⑧当然,这秧歌,或紧或松,或收或扬,都离不开伞头引领。
伞头是指挥,虽然是指挥,却不是趾高气扬地挥手甩臂,同样也在舞蹈,而且舞得最灿亮,最夺目。
无论舞步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手中都擎若那把万民伞。
伞头高举的万民伞,是为平民百姓遮风挡雨的伞,是为平民百姓遮热挡寒的余。
秧歌队跟着伞头走,就是跟着自己的夙愿而奔走;秧歌队跟着伞头舞,就是为着自己的幸福而起舞。
⑨秧歌队走着舞着,走出大场,走进家户,无论院大院小,逢门必进,每家每户都要狂跳的心啊,你能不能平静些,告诉我,告诉我,能不能不迈将过去?怎样地迈将过去?……你怎能不迈过那青春的门槛?那是无可回避的。
世上有那样一种人,他年龄早己超过青春期,但心理结构和为人处世水平仍停留在青春门槛以内。
这种人常常因不能适应社会、生活、他人而被视作低能儿,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是非常美好的,永远保持青春期的心理结构和为人处世水平,特别是超越青春期仍建立不起坚实的信仰、理想、道德观和事业心,那就不但不称其为美好,甚至要堕入丑陋和丑恶了!你必须迈过那青春的门槛!当你脚尖触到青春的门槛时,你必须勇敢地失去育春!只有丢失青春,才能换取成熟。
只有任仲春的劲风吹落花瓣,才能在骄阳中结出你青色的幼果。
怎样迈过那青春的门槛?要义无反顾。
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
迈过去!敢于用你还不够坚实的肩膀,承受社会压下来的责任和义务;敢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敢于迎接微妙的眼神、莫测的心机与需要仔细破译的话语;敢于在感情世界里经受痛彻肺腑的考验;敢于树立起宏大的理想目标;敢于以坚韧的毅力和奋发的进取开创出时代、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业绩……要欢欣鼓舞。
青春诚美好,但青春的门槛那边更奇妙。
花儿落了,会有果实。
最初的果实的确是苦涩的,甚至是丑陋的,然而果实比花朵更有价值,随着新的岁月中的奋斗,果实将逐渐硕大,逐渐饱满,逐渐光彩照人,逐渐果香四溢一一青春如花,点缀得这个世界缤纷似锦,但主要是供于观看;青春后的生命果实,使这个世界变得滋养,并通过种子延续着人类的文明,它就不仅是供于观瞻而是创造出新的生命……迈过青春的门槛,在失落的痛苦之后,又将获得多么大的快乐!预支一部分那至高的快乐吧,果断而敏捷地迈过青春的门槛!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
他画出了一个高耸的门洞,门洞这边是一个撑壁犹豫的青年,门洞外的强光勾勒出他的剪影,他正待迈出那门洞下的门槛却还缺乏最后的一束勇气一一而门洞外是一眼望不清的缤纷世界,显得神秘莫测……他该怎样才能把这幅画儿画得更好呢?年轻的朋友们啊,让我们一起帮他来画吧!16. 本文以“青春的门槛”为题,其用意是什么?(3分)1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3分)18. “道德是生活这个大鱼缸的玻璃外壁,原以为看似透明无妨穿游,却原来无比坚硬不许超越。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19. 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①要乂无辰顾。
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
(《青春的门槛》)②为了如期登上珠穆朗玛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登上• ・• •地球之巅》)20. 文中“狂跳的心啊,你能不能平静些,告诉我,告诉我,能不能不迈将过去?怎样地迈将过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21.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4分)①迈过去!敢于用你还不够坚实的肩膀,承受社会压下来的责任和义务:敢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敢于迎接微妙的眼神、莫测的心机与需要仔细破译的话语;敢于在感情世界里经受痛彻肺腑的考验;敢于树立起宏大的理想目标;敢于以坚韧的教力和奋发的进取开创出时代、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业绩…… (《青春的门槛》)②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青春的内容看透吃透。
这样,当你胸有成竹地走进人生的课堂,你就能够用自信的目光,把理想的风铃碰出一阵鸣响。
当岁月的钟声敲响15 F 16 下或者17下18下,你就可以自豪地说:青春,你一定在我身上绚丽!(《读者•卷首语》)22. 文章最后三段文字,有人说应该删去,有人说不应该删去。
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2分)【参考答案】16. 用“青春的门槛”比喻人生两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以此为题目点明题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
(3分。
一点1分)17. 文章以一个青年的一幅尚未完成的画开头(做引子),写出青年跨越青春门槛时内心的矛盾、痛苦。
/①用“然而”进行转折,进一步阐述迈过青春的门槛要肩负的责任和义务:②接下来阐述迈过青春的门槛的必然性:⑨以及怎样迈过青春的门槛,要义无反顾,要欢欣鼓舞。
/最后,鼓励、号召年轻的朋友们,一起来面对人生这个课题。
(3分。
一点1分。
①®③如只答出其中任何两点给1分,只答出其中一点不得分)18. 将“道德”比喻成“生活这个大鱼缸的玻璃外壁”,表现了青年人对道德的认识是幼稚的、浅薄的。
/现实中道德观念是不易打破的,是有约束力的,青年人不能为所欲为,要遵守道德规范。
(2分,一点1分)19. 不可以。
因为“义无反顾”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勇往直前”是不畏艰险,勇敢地一直往前走。
/这两个词语都有勇敢前行的意思,但是“义无反顾”,强调认定了就不回头。
/ “勇往直前”强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一直走下去。
(4分。
一点1分)20. 提出两个问题,“能不能不迈将过去”和“怎样地迈将过去”。
/作用是过渡,引出下文。
(2分。
答“过渡给1分;只答“引出下文"不给分)21. ①②段都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都运用第二人称进行表述,显得亲切而热情。
/①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势,强调要义无反顾地迈过青春的门槛。
/②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写出了理想的绚丽多彩。
(4分。
一点1分)22. 不应该删去,由青年人个人的思考,而推及到更多人都来思考这个问题。
(用议论方式,发出呼吁,号召青年人来思考人生这个话题)/这样才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应该删去。
因为前面己对怎样迈过“青春的门橙'作出了总结性的回答。
/内容表达己经清楚,明晰了。
没有必要重复。
23. 提示:从青春的责任和义务、青春的理想、学习知识和如何成才,自我价值的实现、珍惜时光等任选一个角度来谈都可以。
从正面说,以积极的态度来写即可。
(10分)(08辽宁大连)人生的春池莉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就如偏僻山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给人的意象却是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不要以为意象中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不是的.能够形成这种意象,要木篱笆,要野玫瑰,要好阳光,要一道碎石小路,从篱笆下面蜿蜒伸出,远远地、远远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要林子里淡淡地散发着松香.说的是人呢,说的是人生的春呢.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人生的春,天衣无缝,浑然大气, 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的.用一种更加日常的话来说,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憧事.有一句成语,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就是煎熬.于是,可以说,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像我这样,写作半辈子,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旦不谈自己的写作,单说艺术鉴赏方面,在十余年前,我就觉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不少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玩可爱,装童稚气,于大庭广众之下玩虚假的游戏,以此获得名利.于此,我会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开厌恶.我要求文如其人,要求格物致知,要求道德文章真而不伪,要求艺术家将他获得的核心理念完全融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也就是十余年前,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激烈的,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大约是在五年前,我的坚信开始动摇.我开始强烈地怀疑自己.后来我想明白了,便知道自己最多也就只有一部分的知春。
还是要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来检验,哪怕仅仅是鉴赏艺术作品.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鉴赏经验和艺术标准,但我却不可拿自己的经验与标准当作正确本身,当作美德乃至真理本身.弟实上,偏偏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当作美德乃至真理本身,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嫉恶如仇.原来我要说的,还就是我自己,是我自己的渴望知春.那一天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依靠在篱笆上休息,目光散漫地随着炊烟望到了灰蓝色的天空.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颜色是很贵族气的灰蓝,温润又傲慢,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有说不出的洗炼与明亮. 好东西往往就是有气魄,就是要这样打动人心.我心一动,便有了心得: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人!我得先于一切地承认:人的观念、喜好、志趣与理想都是没有通约性的!比如我不看电视,可我不能否定电视,因为我的父母就看;我受不了商家大放流行歌曲,可许多顾客就是被这“热闹”吸引过来的.这就是说,观念的不同并非恶,价值的不同也并非恶,个人本性的不同更不是恶.因此,我何以动辄“嫉恶如仇”呢?别的艺术家追求什么理想或者什么名利,其作品使用什么形式,在这这里,可以不喜欢,可以进行学术品评,也可以置之不理调头走开,但是,我应该怀有善意的尊重.不是说一定要尊重我不喜欢的作品,而是尊重人,尊重人的选择的权利.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知春了.那一种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的境界,在现实生活里,大概就是要修养出一种善意的豁达与宽容来吧.修养善意的豁达与宽容,这么简单的•句话,以我愚钝的资质,悟也用了十余年,想要修养成为人生的态度,还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年的煎熬了.原来,人生的春是这样的难得啊.(池莉《熬至滴水成珠》,有删改)13. 作者认为人生的春是什么?(3分)答:14. 作者对人生的春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表.(3分)(表见图2)15. 文中两次出现“嫉恶如仇”,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16. 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大量的物象(见画线部分),其用意是什么?(2分)答:17. 下面两句话中的“熬”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1)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答:(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答:18. 比较下面的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表达特点及作用.(4分)(1)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依靠在篱笆上休息,目光散漫地随着炊烟望到了灰蓝色的天空.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颜色是很贵族气的灰蓝,温润乂傲慢,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济南的冬天》)答:19. 探究问题,说说你的看法.[任选-题回答,多答按第(1)题计分](2分)(1)“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这个说法你同意吗?(2)“原来,人生的春是这样的难得啊.”这个结尾删掉可以吗?答:20. 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在下面.(不要超出所给字格)(10 分)【参考答案】13. 人生的春是一种苏醒,/是一种憧事,/是一种善意的尊重,/是一种善意的豁达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