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非基元反应动力学
(CH 3 )2 N 2 (CH 3 )2 N 2 k1 (CH 3 )2 N 2 [(CH 3 )2 N 2 ]*
rAZO* ,1 k1C
2013-7-30
2 AZO
7
• 活性中间体的进一步反应
(CH 3 ) 2 N 2 [(CH 3 ) 2 N 2 ]* k2 (CH 3 ) 2 N 2 (CH 3 ) 2 N 2 rAZO * , 2 k 2C AZO C AZO *
2013-7-30 27
• 依此类推 P M ( j 0
• 转化率
M 0 kt j 1 1 2 ) ( ) 1 M 0 kt 1 M 0 kt
M0 M 1 p 1 M 0 kt M0 1 p
2 j 1
Pj M 0 (1 p) p
• 链长为j的聚合物摩尔分数 y j M
2013-7-30
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Ziegler - Natta聚合
22
分步聚合
nARB A Rn B (n 1) AB nAR1 A nBR2 B A ( R1 R2 )n B (2n 1) AB
2013-7-30 23
确定分步聚合中聚合物浓度
• 链引发中R1的形成速率 rR1 ri ki ( M )( I ) 2 fk 0 ( I 2 )
自由基I — PSSH : r1 2 fk 0 ( I 2 ) k i ( M )( I ) 0 2 fk 0 ( I 2 ) (I ) ki ( M ) 2013-7-30
• 准稳态假设
2 AZO
k 2C AZO * C AZO k 3C AZO *
rAZO * 0 k1C
2 AZO
k 2C AZO * C AZO k 3C AZO * 0
• AZO*浓度
C AZO*
2013-7-30
k1C k3 k2CAZO
9
2 AZO
• N2生成速率
2 k1 3k1 [C 2 H 6 ] k 3 ( ) [C 2 H 6 ] k5
1 2
1 2
2013-7-30
16
反应路径
• 乙烷裂解 • 雾的形成
2013-7-30
17
聚合反应 Polymerization
• 聚合物是一种由重复单元构成的分子 • 聚合是单体通过化学反应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的 过程
3 2
非基元反应及动力学
H 2 I 2 2 HI rHI k1k3CH 2 CI 2 k2 k3CH 2
• 反应动力学是一系列基元反应作用的结果 • 反应级数不能确定(非基元反应),反应 级数和化学计量系数没有直接的联系。
2013-7-30 4
活泼中间产物
• Lindemann活性中间体理论(1922年) –中间体是分子活化后生成的,由碰撞或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 –包括自由基(如H·)、离子中间体(如正 碳离子)、酶-基复合体等 –活性中间体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存活 时间很短(约10-9s),浓度很难测量。
2013-7-30 11
求解速率方程的步骤
• • • • • • 假定活性中间体 利用从实验数据得到的速率方程,假定反应机理 将反应机理中的每个方程视为基元反应 写出目的产物的生成速率方程,写出活性中间体 的速率方程 应用准稳态假设 在速率方程中通过求解第4、5步中的联立方程, 消去中间物的浓度项 如果得到的速率方程与实验不吻合,则假设一种 新的机理或中间体重复第3步 有机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预测一定条 件下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2 1 2 2
r3 rP 3 2kP1 P2 2kP1 P3 2kP2 P3
rP 1 2kP1 Pj 2kP1 M
j 1
rPj k Pi Pj i 2kPj M
i 1
j 1
2013-7-30
26
间歇搅拌釜
dP1 rP 1 dt
dM M0 2 kM M dt 1 M 0 kt M0 2kP1 M 2kP1 1 M 0 kt
y j (1 p) p j 1 ~ Flory Schulz
2013-7-30 28
Pj
链式聚合
2013-7-30
29
自由基聚合
I:引发剂;M:单体;R:自由基;P:聚合物
2013-7-30
30
自由基聚合
• 自由基的形成速率
rIf 2 fk 0 ( I 2 )
f 0.2 ~ 0.7 引发链增长的自由基比 例
聚合反应 两种聚合方式
• 分步聚合
官能团A, B : OH , COOH COCl , NH 2
nARB A Rn B (n 1) AB nAR1 A nBR2 B A ( R1 R2 )n B (2n 1) AB
• 链式聚合
I M R1 M R1 R2 ( I:引发剂 )
31
• R1的净消失速率
– 因链终止引起
R1 R j k ta Pj 1 r1t k ta R1 R j
j 1
– 其它的可进行类似处理
生成
链增长
链结合终止
j 1
链歧化终止
j 1
r1 ri k p R1 M k ta R1 R j k td R1 R j k m M R j kc C R j k s S R j
2 1
r3 P 1 r3 P 3 r3 P 4 2kP1 P3 r4 P 2 2 r4 P 2 2kP2 , r4 P 4 kP22 2
2013-7-30
25
• P1、P2、P3净反应速率
r1 rP 1 2kP12 2kP1 P2 2kP1 P3 r2 rP 2 kP 2kP1 P2 2kP
1 1
k3 2k1 2 [ H ] ( ) [C2 H 6 ] 2 k 4 k5
2k1 [CH 3 ] k2
15
2k1 [C2 H 5 ] { [C2 H 6 ]}2 k5
1
乙烯生成速率: C 2 H 4 r
乙烷消耗速率: rC 2 H 6
1 2k1 1 k3 ( ) 2 [C 2 H 6 ] 2 k5
rN 2 k 3C AZO * k1k 3C k 3 k 2C AZO
2 AZO
高浓度:rN 2
k1k3 C AZO k2
2 AZO
低浓度:rN 2 k1C
2013-7-30
10
反应机理
• 拇指法则
– 出现在速率方程分母中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物质可能与 活性中间体发生碰撞,如: A+A*→[碰撞产物] –如果在分母中出现常数项,反应步骤之一可能是活性 中间体的同步分解,如: A*→[分解产物] –在速率方程分子中出现具有一定浓度的物质,反应的 某一步骤中产生活性中间体,如: [反应物]→ A*+[其他产物]
Polystyrene Poly (vinyl chloride) Polyethylene Poly (acrylic acid)
Poly (vinyl acetate)
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 Poly (vinyl alcohol)
Poly (cyano acrylate)
第7章 非基元反应动力学
本章的内容
•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 准稳态假设 – 聚合反应 – 酶生化反应 – 生化反应器
2013-7-30
2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rA kC
n A
例如,乙醛分解反应的速率方程
CH3CHO CH 4 CO
rCH 3CHO kCCH 3CHO
2013-7-30 3
2013-7-30 5
准稳态假设(PSSH)
• 基本思想
– 活性中间体的生成速率和消失速率相等,即: 活性中间体的净生成速率为0
rA* riA* o
i 1
n
– 由此可计算活性中间体的浓度
2013-7-30 6
偶氮甲烷(AZO)分解反应动力学
• 反应方程式 (CH3)2N2 → C2H6 +N2 • 活性中间体的生成
2013-7-30
Poly (ethylene glycol)
18
聚合反应
• 聚合物链可以是线性、带支链的、或交叉 连接状的
2013-7-30
19
聚合反应
• 均聚物
– 一个单体重复组合的聚合物
• 共聚物
– 由两个以上单体重复形成的聚合物,有五种类型 • 交替共聚:QSQSQS • 嵌段共聚:QQQSSS • 无规共聚:QSSQQQSQSSS • 接枝共聚:QQQQQ | SSSS
2 4
r2C 2 H 6 r3C 2 H 4 r4C 2 H 6 r5C 2 H 5 0 H CH 3 :
2013-7-30
rH r3C 2 H 4 r4C 2 H 6 0 rCH 3 2r1C 2 H 6 r2C 2 H 6 0
[(CH 3 ) 2 N 2 ] C 2 H 6 N 2
* k3
rAZO * , 3 k 3C AZO * rN 2 k 3C AZO *
2013-7-30
8
• AZO*的净生成速率
rAZO * rAZO * ,1 rAZO * , 2 rAZO * , 3 k1C
nARB A Rn B (n 1) AB
• 确定ARB初始浓度为M0、链长为j的聚合物 浓度和摩尔分率、未反应官能团M的浓度、 聚合物常数k和时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