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品贮藏与保鲜

蛋品贮藏与保鲜

第十四章 蛋品贮藏 与保鲜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鲜蛋在贮藏中的变化、蛋中的 微生物及蛋的腐败;熟悉鲜蛋的贮藏方 法;了解蛋构成与化学成分。
重点内容:鲜蛋在贮藏中的变化、蛋中 的微生物及蛋的腐败。
难点内容:鲜蛋在贮藏中的变化、蛋中 的微生物及蛋的腐败。
第一节 蛋的构成与化学成分
一、蛋的构成
蛋壳:主要有壳外膜、外孔层、乳头状层、壳内膜所 组成。
蛋的生理学变化,常常引起蛋的质量降 低,耐贮性随之降低,低温保藏是防止 生理学变化的重要措施。
第三节 蛋中的微生物及蛋的腐败
一、蛋在形成时污染的微生物:沙门氏菌 二、蛋在贮存过程中污染的微生物 1)蛋内发现的细菌:葡单胞菌属、沙雷氏菌属等。 2)蛋内发现的霉菌: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地
(五)蛋白层的变化:浓厚蛋白逐渐减少, 稀薄蛋白逐渐增加;与温度关系大
(六)系带的变化:系带减少到消失。
(七)蛋黄膜的变化:蛋黄系数减少。蛋黄 系数作为反映蛋黄膜强度的指标,可以衡量 蛋的鲜陈程度。
(八)蛋内容物成分的变化:
1、蛋白成分的变化:卵类粘蛋白和卵球蛋 白的含量比例增加,而卵伴白蛋白和溶菌酶 的含量比例减少。
2、蛋黄成分的变化:卵黄球蛋白和磷脂蛋 白的含量减少,而低磷磷脂蛋白的含量增加。
3、无机物成分的变化:在浓厚蛋白和水样 蛋 长白 而中 减少Ca,、而MgF和e的CO含2的量含却量相随应着地贮增藏加时。间的延
二、生理学变化
鲜蛋在保存期间,在较高温度(25℃以 上)下会引起胚胎(胚盘)的生理学变 化,使受精卵的胚胎周围产生网状的血 丝,此种蛋称为胚胎发育蛋,使未受精 卵的胚胎有膨大现象,称为热伤蛋。
思考题和作业
思考题: 1、蛋有溶菌酶,蛋内为何真菌和细菌
能危害? 作业: 1、简述鲜蛋在贮藏中的变化。 2、鲜蛋有哪些贮藏方法?
壳外膜:蛋壳最外面的一层薄膜,是蛋从泄殖腔排出 时常涂布在蛋表面的一层粘液干燥而成。这层薄膜是 抵抗微生物侵入蛋的内部的保护层。
蛋壳上密布着很多气孔:每只蛋有7,000~8,000个 气孔。
将蛋直立存放时较横向放置减少破损率。原因是蛋的 纵轴耐压力又较横轴为强。
蛋结构图
左从上到下: 胚胎 、蛋黄、系带 、
蛋白:从外到内由蛋白液、中层蛋白、 粘稠蛋白所组成。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 粘稠蛋白可逐渐变稀。
蛋黄:蛋黄的外部包有一层很薄的角蛋 白质膜称为蛋黄膜。这个膜对蛋黄的形 状和完整起一定的作用,它同时支撑着 胚盘和系带,另外蛋黄膜有一定的韧性 可以防止蛋黄和蛋白相混合。
二、蛋的化学成分
1、蛋壳的成分:有CaCO3、MgCO3、Ca3(PO4)2和有机 物;
霉属和白霉菌等。霉菌对蛋的污染往往与饲料和家禽 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 三、蛋的腐败:主要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气单胞菌、 产碱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 等。
第四节 鲜蛋的贮藏方法
鲜蛋的贮藏方法: ①冷藏法; ②浸泡法,包括石灰水贮藏法; ③涂布法,在蛋壳表面涂料; ④气体贮藏法,包括用CO2、N2、臭氧等。
第二节 鲜蛋在贮藏中的变化
一、物理和化学变化
(一)重量变化:减轻,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二)气室高度变化:变大 (三)蛋内水分的变化:蛋白中的水分,一
方面通过蛋壳气孔向外蒸发,同时向蛋黄内 徐徐移动,使蛋黄中的含水量渐渐增加 。
(四)CO2的逸散和蛋白pH值的变化: CO2 通过气孔向外逸散;蛋白pH变化较快,变到 pH9.0以上;蛋黄的pH变化较缓慢,从开始 pH6.0稍有增加,蛋黄膜对离子的透过有选择 性。
蛋黄膜 右从上到下: 外蛋壳膜、蛋壳、蛋
清(白)膜、内蛋壳 膜、气室、稀薄蛋清、 浓厚蛋清
壳膜:在蛋壳的里面有二层薄膜总称为壳膜。 这2层膜,1层紧附于蛋壳内表面称为壳内膜, 另1层则包于蛋白之外故称蛋白膜。壳内膜的 厚度较蛋白膜厚近5倍。
除蛋的大头二层薄膜分离成气室,其他则相 互附着。气室是由于蛋排出禽体后,因为贮 藏时水分蒸发和受冷内容物收缩而产生的, 不是它在排出禽体前就有的。
2、壳膜由蛋白质、类脂物和碳水化合物所组成。膜 蛋白质不溶解于多数的溶剂,它和头发蛋白质(角蛋 白质)非常相似。
3、蛋白:约占蛋重量的58%,主要要蛋白质组成。 4、蛋黄:不但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脂肪。
蛋黄占全蛋总重量的31%。 夏季产的蛋,因家禽多啄食青草,所以蛋的稠度较稀,
易受细菌感染,有时略带氨味,不适于长期贮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