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请将第I卷、第II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12 N: 14 S: 32 Al:27 Na: 23 Cl: 35.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XX年3月28日,兰州某大学一实验室的实验装置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
由此可见,注意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服,不准穿拖鞋,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B.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要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熟悉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和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2.下列实验操作:①过滤②溶解③蒸馏④取用药品⑤萃取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⑥D.④⑤⑥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B.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D.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4、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R2-发生如下反应:RO3n +2 R2-+6H+=3R+3H2O,下列关于元素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R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RO3n-中的R只能被还原C.H n RO3一定是强酸D.R的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CO2 B.BaSO4C.Zn D、食盐水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A.用CO还原氧化铁来炼铁B.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C.用稀硫酸除铁锈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
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⑦易拉罐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⑦⑧B.⑥⑦⑧C.③⑤⑧D.③④⑤⑥⑦⑧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故氯气是电解质B.没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在水中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9、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其他成分不跟酸反应),跟大量废盐酸接触形成污水,产生公害。
若向污水中撒入铁粉且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污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Fe2+、Cu2+B. Cu2+、 H+C.Zn2+、Fe2+D. Zn2+、H+10、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A.1:1 B.2:3 C.3:2 D.1:611、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Mg2+、SO42-、K +、Cl- B. Na+、NH4+ 、NO3-、MnO4-C.K +、Cu2+ 、Cl-、Br-D.Ba2+ 、Na+ 、OH-、HCO3-12、把含有氧化铁的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直到铁片完全溶解,经分析该溶液中无Fe3+,且生成的Fe2+与反应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原混合物中Fe2O3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5 C.4︰1 D.3︰113、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D.都能跟碱液反应1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 6H+ =2Fe 3+ +3H2↑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OH―+ HCO3―= CO32―+ H2OC.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 +H2↑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 + 4NH3·H2O =AlO2- + 4NH4++ 2H2O15、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A.只有NO2 B.只有NO C .NO2和NO D.NO2和H216、答案详见群内,请加群号:七四二二七零九零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HI、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HCl B.一定存在SO2C.肯定没有CO2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I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共7题,52分)17、(6分)实验室需配制500mL 0.2mol/L 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为:A.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B.在天平上称取14.2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将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⑴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⑵答案详见群内,请加群号:七四二二七零九零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必要仪器是。
⑶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A.某同学观察液面时仰视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18、(6分)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1)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填写编号)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2)产生0.1molCl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3)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1g质量的物质得到的电子数)是Cl2的倍。
19、(6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下列阳离子或阴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Fe3+、Cu2+、Mg2+、Cl-、SO42-。
现做以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无现象;(3)向混合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
再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4)用铂丝蘸取少量粉末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时,火焰呈紫色。
试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这包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并写出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6分).(8分)向100mL 3mol/L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测得最后溶液的PH>7。
(1)此时溶液的溶质若是单一成分,可能是或;如果是多种成分,可能是或(2)在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1mol/L 的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不考虑溶解于水)关系如图所示。
①B 点时,产生的CO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mL②B 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21、(6分)下列框图中A —G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除B 、G 外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 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5。
其中A 、F 为酸,D 、E 为盐,C 、G 为气体,其它反应产物略去。
(1)物质A 是,G 是(填化学式);(2)写出图中由C 生成D 和E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a mol C 无论按途径(Ⅰ),还是按途径(Ⅱ) ,若每步反应均完全,则最终生成的G 的物质的量均为mol ,其本质原因是。
22、(6)已知A 是一种金属,B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D 、F 相遇会产生白烟。
A 、B 、C 、D 、E 、F 间有如下变化关系:(1)A 的名称是;F 的化学式是 。
(2)B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 在空气中遇水蒸气产生白雾现象,这白雾实际上是。
气体F A H 2O 气体E 溶液B Cl 2 点燃 固体C△ 气体D固体C23、(1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
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答案详见群内,请加群号:七四二二七零九零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 +2H2O请指出该反应中的液体反应物在反应中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
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