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

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4.设计思想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包括历史事件以及时事新闻,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落实知识点的讲解。

通过利用各种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培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

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清楚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课堂延伸部分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以及练习题,及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探究各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和拉力因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与“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通过了解相关时事新闻热点,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并且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6.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7.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8.课时安排1个课时二、教学过程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判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A、高一A班的B同学从礐石中学转到达濠华侨中学读书B、高一B班的C同学从濠江区搬家到龙湖区C、陈先生一家到泰国旅游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E、居住在汕头的D同学高中毕业考取北京大学去北京读书F、为了参加高考,小明一家暂时从揭阳搬到汕头居住【归纳】根据学生回答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强调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

【判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回归教材】按照迁移的空间范围,我们将人口迁移分为国际迁移和囯内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哪些是国际迁移?①北宋末年,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理解人口迁移含义,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及其分类。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内容做好课堂笔记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

学生自行对人口迁移事件进行分类。

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通过读图分析,进一步巩固人口迁移的概念。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了解近现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情况。

【自主探究】结合图1-9,描述近代世界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归纳】【合作探究】阅读以下材料,思考现代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材料一】海湾国家靠外籍劳工养活【材料二】据统计,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接受入境约20万名战败国科学,1953—1969年,美国从发展中国家引进约10万名科学技术人才。

1969—1979年,美国接受近5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3/4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50%来自亚洲。

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与小组成员探究问题。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完成自学任务。

【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回归教材】结合课本P19,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从上述内容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迁移主要是国家引导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迁移,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被迫性迁移,而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从中西部农村迁移到东部城市则是自主性迁移。

这种由农村迁往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学生根据上述探究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后可得出答案。

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从而为接下来的知识点做铺垫。

层层深入引导探究【过渡】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口不断从农村迁往城市呢?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各抒己见】请你说说什么原因促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归纳总结】正如各位同学所讲,促使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原因有很多,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则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过渡】在影响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是最为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美国本土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寒冷地带”向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1)引起该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2)还有哪些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会导致人口大规模的迁移?请举例说明。

(地形、水、土地、矿产资源等)【探究活动二】“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广东火热般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外省和本省农村走上市场化的大批劳动力,一个前所未有的“民工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个人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活动进行探究。

潮”在八十年代后期呈现高峰并延续至九十年代初。

1989年春节刚过,由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数以百万计的民工就如潮水般涌来……(1)经济因素中的拉力、推力分别是什么?(2)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探究活动三】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60年代移民支援边疆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1)引起该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四】当下,越来越多的夫妇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迁往其他城市购置学区房。

(1)引起该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还有哪些社会因素会导致人口迁移?请举例说明。

【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在以上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看,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分析资料,从迁移人口数量及迁移方向等角度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强调经济因素对于人口迁移影响的重要作用。

观察对比迁移探究【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以及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请你根据个人经验或者结合身边的例子,思考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分别会造成什么影响?【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迁入地居民,一组作为迁出地居民,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人口迁移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自主探究,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环境、自然灾害2、经注因素:自然资源开发、城市化、大型项目的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交通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人口政策、战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整理笔记,跟着教师的节奏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通过知识梳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脉络,基本掌握重要知识点。

课堂练习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据此完成下题。

1、左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训练。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同时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