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驻村扶贫故事精选4篇

驻村扶贫故事精选4篇

驻村扶贫故事精选4篇驻村扶贫故事应该怎么写?你是不是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一起来看看吧!篇一经常有朋友问我:“你们这些干部在村里扶贫都干了些什么,有效果吗?”对此,我曾也心存疑虑。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骄傲的回答他们:“我们做了很多实事,成效当然显著!”驻村参与扶贫工作的这几个月,是我进步很大、感触很深、感悟很多的几个月。

予以小事,温暖人心我,来自平原地区,在我的家乡看不到一座山,基本上对山的概念不是很强,直到刚出门工作,来了这座偏远的鄂西小城,看到被崇山峻岭包围的横岩坪村才知道,这里是多么的偏僻和艰苦。

群山中依稀看的到几处居民,道路也十分的崎岖,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悠然自得。

驻村以来,通过对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家庭住房安全、水源保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生活中面临的重大困难等基本情况的询问了解,我才真切体会到扶贫这项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伟大。

记得第一次走访去李奶奶家还是夏天,迎面看见的堂屋就是杂物房,李奶奶完全驼背,正在掰玉米。

家里基本没有任何像样的“八大件”,所有的衣服全部散落的搭在一根长篙上,一些衣物也因为屋里太潮而发出一丝丝霉味,吃水极为不方便,每天都独自驼着背外出背水。

我懊恼于并不能立刻帮助她改变什么,当天我便帮着李奶奶把家里的储水用具全装满了水,把衣物重新收拾了一下,心想着下次带个柜子来装。

走的时候,李奶奶拉着我的手不断道谢,纵然我对于这里的方言还不是完全懂得,可我从她的眼里读到了感动和那份乡村独有的朴实。

好久,李奶奶都不愿松开手,喃喃的说道:“跟家人一样呐,你们干部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出门时,我轻快的在路上小跑着,浑身都是一股干劲儿,我暗下决心,以后碰到乡亲们,一定要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即使每天只做那么一件小事。

予以耐心,消融坚冰基层工作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常常会遇到部分农户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愿听;他们刻意抵触我们,说些风凉话,不待见扶贫干部;他们邻里矛盾交错复杂,难以调和;他们之间互相攀比,不满足现状;他们性格激进,刁钻发难;他们言辞“朝令夕改”,态度反复无常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我想,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唯有抱着一颗迎难而上的心,脚踏实地,永不放弃,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方能迎接胜利曙光。

刚开始,领导们带着我去周大叔家走访,谈话基本靠“吼”,我们根本无法心平气和的和这么个“刺头”讲道理。

周大叔的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他固执的脾气和激进的性格让我们每个驻村干部都对他较为熟知。

他可以为户口簿上的某个别错字发上几个小时的牢骚,也可以因为他自以为的某些“不公”对着我们大发雷霆,甚至还执拗的认为他开拓的村集体土地产权应该归他所有,跟我们扯上歪理闹个半天。

所谓“好事多磨”,我们在宣讲有关政策、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未想过放弃他。

前些日子大雪封山期间,我们冒雪探访周大叔,解释一遍两遍不行,我们讲十遍;走访一次两次不行,我们走访十次,后来我们终究是融化了周大叔心中对扶贫工作的这块坚冰。

“这么冷的天,你们搞扶贫的干部也辛苦,都进来烤烤火吧......”现在每每路过他家门口,他都会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去陪他拉拉家常。

“现在条件好了,土地还能随便开拓种植成自己的呢。

”我们故意打岔。

周大叔不好意思的低头笑笑:“我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以前不懂,老给你们添麻烦啦,着实不好意思,你们难道还跟我一般见识啊。

”我想,这层“隔阂”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是感动。

予以坦诚,收获真情漫漫扶贫路,走访需坚持。

一是要勤快,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切实解决农户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要真情,要争做农户的贴心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三是要能吃苦,无论刮风下雨、大雪封山,我们翻山越岭、铲雪清路也要去。

记得去常大哥家,送去了年画、水果等物资,天空依然飘着鹅毛大雪,谈及村中变化,常大哥也非常认可。

“村里的条件确实越来越好,如今大家用水、用电不用怎么发愁了,房屋改造还有补助可以拿,路也修到家门口来了。

冬天你们还送吃的穿的用的,每天还能烤着火炉看会儿电视,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要不是你们干部,我能有这些?几十岁的人了,原想着窝囊在山旮旯里一辈子,这下好,碰上盛世了,生活又有盼头了。

”“你们要注意身体,生活变好了,我们才觉得扶贫是做到位了。

”我答道。

“小田,你家乡没这么大的雪吧,多穿点,路也滑,注意安全,为了我们贫困户,你们也是够拼的,别摔着了。

”临别时,常大哥坚持送出很远才返身回去。

那一刻,我仿佛觉得屋外的雪比火炉还暖,扶贫工作期间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如此有意义,都成了我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显得弥足珍贵。

看到贫困群众他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农户家围着火炉吃着饭,那发出的阵阵欢声笑语,深深的在我脑海里定格,我想这就是同一个小康梦吧。

踏着**新年里仍未融化的雪地,迎着的寒冬里升起的暖阳,我将再拼尽全力,披坚执锐,继续投入这一场战斗......篇二从前,我单纯的把扶贫工作当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做,随着扶贫工作的渐渐深入、随着走访次数越来越多、随着验收考核越来越近,这项工作掺杂的许多小情绪也逐渐显露。

让自己惊讶的是,这些情绪不是烦躁、不是疲惫、不是推脱,而是对帮扶户发自内心的关心关怀,挂念亲人一般的事事想着他们,来力所能及的帮他们完成一些事。

每次到丁大妈家走访,她只要在院子里看到我的车从远处过来,她总会在门口站着等我,一直望着我的那种眼神总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就像是母亲等待自己的女儿一般。

丁大妈和她的儿子两个人住在一起,儿子因为精神上的残疾很少说话,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戒备,每次都是站在丁大妈身边看着我们讲话,一言不发。

下雪那几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他们家走访,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她的儿子从火笼屋里抱出来一大个红薯,足有两三斤重,说:“你把这带回去吃”,我突然愣住了,丁大妈不好意思的“责怪”她的儿子说道:“这么大一个有什么用,你去捡点好点的给小黄带着”,回过神来的我说“不用不用,你们自己留着吃”,大哥没有动,又重复了一句“你把这带回去吃”,看着大哥严肃而真诚的脸,我马上道谢并收下。

离开丁家的时候,丁大妈和她的儿子还是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目送我走远,看着后视镜里面的母子俩,眼泪一下子涌上来,我想大哥一定是想用他家里最大的红薯来表达对我们的感激之情。

钱家婶子是我们“第一书记”邓书记的帮扶户,之前随邓书记去过她家,她是因病致贫被纳入扶贫对象。

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给我打电话,也没有说什么具体事,就问邓书记在不在村里,在忙什么。

这次又来电话了,我跟她说邓书记在村里,一会儿的功夫,她和她女儿就到村委会来了,邓书记给她们泡了茶,我开玩笑的问她你咋不直接给我们邓书记打电话呢?钱家婶子不好意思的说“哎呀,我晓得邓书记是你们的领导,每天工作那么忙,我怕给他打电话打搅到他哒,我就先打你的,你说他没开会什么的,我再给他打”,朴实的一番话总会带给我们莫名的小感动,邓局说:“你给小黄打也行,给我打也没得问题,有什么重要的事接不成,我会给你回电话的,天气这么冷,你们俩多坐会喝点热茶,等会儿我开车送你们回去”,钱家婶子马上摆摆手说:“不要紧的,我今天听说你们帮扶干部都在,我是专门来接你们去我屋里吃饭的,下个星期杀猪,接你们来吃肉”……去年年底刚纳入扶贫对象的李叔,因为办残疾证的事,我和他的帮扶人去过他家一次,在他家火笼屋里聊天时就随口提到大冷的天吃点烤红薯、烤土豆最热乎了,第二天到村委会参加政策培训时,李叔提了一袋烤好的红薯土豆,嘱咐我们趁热快吃了,凉了就不好吃了……一次次感动总能戳中泪点,点滴细节汇成最真的感情,2017年,我们和他们初次相识,带着工作任务,带着扶贫决心想要大干一场,走访、慰问、签字、拍照、讲政策……一步步走下来,发现都不及和他们一起吃一顿饭、喝一杯热茶、一起烤烤火聊聊天来的贴心。

一年时间不到,我们从陌生人变亲人,从我们单方面关心他们变成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这个冬天,有温度的帮扶才是最暖心的帮扶。

篇三如果要给2017年的**找个关键词,我想“精准扶贫”再适合不过。

这一年,**作出如期完成“脱贫摘帽”这一庄重承诺;这一年,全县选派2500余名驻村干部参与到这场攻坚战役中;这一年,我也收获了一份份珍贵的革命友谊,也见证了一个个暖心的扶贫故事。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精准扶贫。

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段时间的感悟。

为了同一个使命,我们吹起“集结号”2017年对于**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大变样的一年,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切都源于精准扶贫这个共同的使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为了在2017年完成“户销号、村出列、县摘帽”这个光荣使命,我们集聚各方力量,吹起了战斗的集结号,发起了脱贫的攻坚战。

面对精准扶贫,我们勇立潮头。

15名县级领导上阵一线包保乡镇“坐镇指挥”、103名“第一书记”下沉一线对接帮扶、51名攻坚干部24小时待命、618名干部脱产驻村,我们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约2500余人集结到攻坚主战场。

当然,我们不是独自在战斗,还有省、市统一安排的10家省直单位定点帮扶,6支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

为了同一场战役,我们奔赴“第一线”精准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次意志的历练,更是一次奉献精神的检阅。

2017年5月,我有幸从县国土局抽调到县扶贫攻坚办督查组,和来自县政协办公室的老领导**搭档工作,跟他一同奔赴在扶贫“第一线”。

说起出生于1962年的他,称赞其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毫不为过,他曾不顾疲劳连续走访几十户而最终声音嘶哑,在酷暑的盛夏每天颠簸几个小时山路而汗透衣裳,连续走几个小时山路入户至双腿打颤...走访结束回到办公室的他,更是不顾一天劳累逐字逐句推敲督查汇总报告,直到晚上十点多才下班。

对待扶贫,**是认真的。

在他下乡的手提包里,永远有政策资料、笔记本、水,还有离不开的胃药和降血压药。

有时他也会调侃说:“像这样下去,我身体真要受不了了。

”可第二天上班他仍会早早赶到,从不缺席任何一次例会,每次督查报告打印出来他总是第一时间关注,不论任何情况,他总是冲锋在扶贫第一线。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帮扶队员每天进村入户结穷亲,做贫困群众的知心人;还有很多单位和企业相互联动,确保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兑现见效、落地生根。

习总书记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所以,我们就坚定不移的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贫困户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给自己沉寂的梦想插上翅膀,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为了同一个梦想,我们谱写“新篇章”2017年,**走出了不平凡的扶贫之路;2017年,我也收获了别样的心得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