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诗歌习作训练歌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童诗:从快乐出发——童诗习作课的一次尝试陈婕教学目标: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习作训练,在语言表这方面有了较强的能力。
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想象特别丰富。
本次教学,我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发挥想象,写写关于快乐的小诗,让儿童从此懂得发现和享受快乐,这样的诗化教育在于培育一颗健康的心。
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两个目标:其一,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愿意把快乐和别人分享;其二,发挥想象,让学生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感受快乐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公开课,你们快乐吗?快乐其实很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教师播放课件:一组体现快乐的图片。
看,他们多快乐啊!我们似乎都听到了他们快乐的笑声。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肯定也充满了快乐,愿意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板书:分享快乐二、分享快乐同桌交流:你生活中有哪些快乐呢?可以说说你曾经的、现在的或是你想要的快乐。
教师指名说,相机板书。
学生纷纷表达:快乐是竞选胜出时同学们响起的掌声,快乐是旅游中欣赏到的美景,快乐是为劳累的父母捶捶背,快乐是与家人的欢聚……总结: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快乐在哪里呢?快乐就在你的书声中,快乐就在你的笑声里,快乐就在你急匆匆的脚步间。
快乐也许只是同学一句真诚的问候,快乐也许只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快乐也许只是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
快乐就这么简单。
其实,我们刚刚已经合作完成了一小节诗。
今天,老师想教你们用一种最浪漫的方式——诗歌,记下你们的快乐!你们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快乐吗?板书:学写小诗学生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合作完成小诗的第一节:快乐是竞选胜出时同学们响起的掌声/快乐是旅游中欣赏到的美景/快乐是为劳累的父母捶捶背/快乐是与家人的欢聚想想这节小诗,我们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三、想象快乐现在我们写第二节,咱们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大自然里美好的事物比喻快乐。
你会用哪些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快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乐像小鸟、小草、花儿、太阳……教师示范,出示句子:快乐像一尾活泼的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学生:快乐像展翅的雄鹰自由飞翔;快乐像鲜艳的花朵尽情绽放;快乐像灿烂的阳光洒遍大地;快乐像森林的小草无处不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完成了第二节小诗。
把第一节和第二节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小诗人!学生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合作完成小诗的第二节:快乐像展翅的雄鹰自由飞翔/快乐像鲜艳的花朵尽情绽放/快乐像灿烂的阳光洒遍大地/快乐像森林的小草无处不在四、表达快乐老师刚才也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了一首富有文学色彩的小诗,你们想听吗?出示课件:老师写的诗(配乐朗诵)。
快乐是那春天最初的蝴蝶/橘黄或紫红/轻快飞过我的路/快乐是那飞翔的花/改变着日子的颜色/快乐是好久不见的老友的问候/如风铃的叮咛/快乐是小孩和小狗的相互追逐/坦然心中一片纯净快乐如同一群群可爱的小精灵/在天上飞行/快乐如同一阵阵温暖的春风/吹过我们的脸庞/快乐如同一轮鲜活而炽热的太阳/照耀着辽阔的大地/快乐如同夜空里皎洁的月亮/讲述着宁静而美丽的故事我看着天空都会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开出快乐的花/快乐快乐/快乐就是快乐/一无所有依然独自快乐你们想和老师一样把自己的快乐写成一首小诗吗?那么,请赶快动笔吧!交流赏评。
学生依次上台配乐朗诵自己的快乐小诗,师生相机点评。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作者:钟建英1、教学内容:《西沙渔人》第二、三节2、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剽悍的西沙渔人捕鲨鱼的紧张激烈。
(2)通过朗读句子,了解钓钩的特点。
(3)积累语言,整合运用。
3、教学过程:(1)充分朗读第2节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朗读西沙渔人捕鲨鱼时最紧张最激烈的片段。
①出示: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了惊涛骇浪。
巨大的鲨鱼能拖着小帆船奔上三五十里,甚至一二百里。
②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③朗读体现西沙渔人机智勇敢的语句并体会。
(2)通过朗读句子,体会钓钩的特点,并画出来。
①交流、评价学生画的钓钩,并与课文进行比较。
②师生共同.总结钓钩特点:比普通的钓钩(大),有锋利的(倒刺),钓绳(粗),靠近钓钩的地方包有(铜片)。
③练习说话,出示: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粗,能_________________;靠近钓钩的地方包铜片,能________________。
钓钩小、倒刺不锋利,就___________________;钓绳不粗,就________________,靠近钓钩的地方不包铜片,就_______________。
(3)创设情境,运用课文语言练习说话。
出示:小朋友(指着钓钩):叔叔,这是什么?讲解员(指着钓钩):这是钓钩,看________。
(介绍钓钩形状)小朋友(惊奇地):为什么这钓钩这么特殊?讲解员(耐心地):钓钩大、倒刺锋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钓钩特点及作用)小朋友(好奇地):叔叔,能放一段西沙渔人钓鲨鱼的影片吗?讲解员(抱歉地):对不起,暂时没有,但我可以生动地向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赞美地,钦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新意:体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积累,重运用,指导学生综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促进理解,通过积累,形成语感,迁移运用,掌握语言。
《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西沙渔人》教学片段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指名读,齐读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出示板书:判断)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
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
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
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再指名读,齐读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
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
交流。
(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四、朗读训练重点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