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一、校读。
学生互读、齐读。
(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三、诱思导学1、课文导入生齐读: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遭遇,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点评:“幽人独往来,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苏轼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
而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也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作者在与朋友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2、文本鉴赏(目标2)[鉴赏重点] 通读全文,挖掘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文本细读,学习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牵一发动全身、层层追问的文本解读法。
师:“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问题1:作者与方山子遇见时,他的表情如何?生:惊讶,师:用文中的词是生:矍然师:作者惊讶,方山子怎么会在这里呢?问题2:这里具体是指什么地方?生:光、黄间,岐亭,师:这一带我们用文本中出现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生:穷山中问题3:方山子在穷山中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生: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师:方山子是作者的故人即老朋友,从作者刚才惊讶的神情可知,方山子本是不应生活在这穷山里的。
问题4:在作者记忆里,方山子本应该生活在哪里的?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生:洛阳、园宅、得官、显闻、富乐师:这是两种多么迥异、悬殊的两种人生际遇呀问题5:方山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到了穷山中呢?是像苏轼那样被贬到了这里的吗?生:不是,是他自己放弃的师:是他无缘无故就放弃了那一份通俗意义上的闪亮人生吗?生:他不得志、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问题6:方山子人生不遇,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生:不是,他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师:那方山子也称得上是什么的人才生:文武全才问题7:那么,方山子人生不遇的根本原因应是什么?生:朝廷腐败、社会黑暗[总结1]: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起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
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我认为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师:那么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在文本中,作者在“异之”之前加有一个修饰词“耸然”大家注意没有?这是一个表程度的修饰词,这提醒我们,方山子之“异”还有更让作者感到惊讶的内容?问题8:方山子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如何?生: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自我满足……师:你们怎么了解到的?生: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师:这又不是写方山子的生:这是侧面烘托[总结2]: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
所以我认为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是: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方山子之“异”的内涵:1、世道浑浊,人生不遇,弃富贵荣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生命取向让人惊异!2、不悔选择,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让人惊叹!四、疑难解析[问题1]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很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刻画。
俯仰之间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问题2] 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参考答案】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独特的品德与修养,及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问题3]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参考答案】提升文本的广度,表达自己对方山子及其志同道合的所谓的“异人”们的欣赏之情。
异人显于外:颠疯、肮脏;常人显于外:堂皇、冠冕藏于内:清醒、高洁藏于内:肮脏、污浊[问题4]……[附]板书设计异生命取向、生命意境弃:得官、显闻、园宅、富乐取:穷山、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自得方山子传练习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五、达标分层训练A组基础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B 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C 然终不遇遇:对待D 因谓之方山子因:于是2.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③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④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3.下列句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B.晚乃遁于光、黄间C.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D.因谓之方山子B组提高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相类似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过岐亭,适见焉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①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②余告之故C.①因谓之方山子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D.①游西山,鹊起于前②余谪居于黄6、选出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D、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7、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②③④⑥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译文:———————————————————————————。
②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
③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
《大铁椎传》同步练习要点说明文中有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许、力、寝、骑、足、之等,学习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