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沙市高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试卷总分:145答题时间:90分钟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l50分钟,满分3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说明[4分]-----正确答案(B)1.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A 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B 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C 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D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4分]-----正确答案(C)2.中央集权的加强A 君主专制的减弱B 儒学地位的提高C 世家大族的出现D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
”这一材料体现了[4分]-----正确答案(A)3.儒家思想的法典化A 法家思想的具体化B 道家思想的合理性C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 下图为清代前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增长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根本原因是年代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清乾隆59年公元1794年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人口数量0.7亿 1.97亿 1.50亿 3.13亿 4.30亿[4分]-----正确答案(D)4.政府为增加人口税的有意推动A 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B 中医药学的发展降低了死亡率C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D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4分]-----正确答案(A)5.海军的出场与角逐A 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B 清廷的宣战与媾和C 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D 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
这说明[4分]-----正确答案(D)6.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A 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B 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C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4分]-----正确答案(C)7.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A 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C 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D 著名党史学家李新记载了这么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8.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参考答案:农民。
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
这件事情可以说明[4分]-----正确答案(B)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A 大包干符合农村实际B 机械化不合农业的方向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4分]-----正确答案(C)9.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A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B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C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司法机构不得以司法审查为工具,来干涉立法与执法机构行使自身职能,这一规定的理论依据是:[4分]-----正确答案(B)10.共和主义与三权分立A 人民主权与三权分立B 主权在民与司法独立C 联邦主义与司法独立D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
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4分]-----正确答案(D)11.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A 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B 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C 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D 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分]-----正确答案(A)12.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A 《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B 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C 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D (25分)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
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
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
(15分)[25分]13.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82共同点一:都把目标投向了印度洋原因: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印度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活动。
共同点二:背后的支持力量都是专制君主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君主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
共同点三:尽可能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风险巨大,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有利于节省成本,获取最大收益。
(每一点6分)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参考答案:(15分)(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 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6分)(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6分)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
(言之成理即可。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
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
)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
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
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
……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9分)[15分]1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
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
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材料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16.参考答案:(15分)(1)大革命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
(1分)农民阶级:不堪忍受沉重的封建剥削,要求变革。
城市市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要求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