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作者:李娅汤亮汤玉春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
【选文来源】
《小学生群文读本》六年级(上)
【执教年级】
六年级
【阅读篇目】
“1”:《在柏林》
“X”:《窗》《雪夜》
【议题分析】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

它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显著
特点是:小、新、巧、奇。

细读它的结局,能发现作者情节设置的巧妙。

通过结局去找线索,
根据线索推理结局,体会其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文体特点。

【文本解读】
《在柏林》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
短暂的一幕,以老后备兵役的一段话控诉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重大灾难。

《窗》这篇小小说以“窗”为线索,展开情节。

结局的构思是最精彩的部分,体会到靠窗
病人的善意,对他油然生出敬佩之情,更鄙视不靠窗病人的丑恶灵魂,从而体会到人性的美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雪夜》篇幅虽短,情节曲折离奇,一波三折。

最意外的还是小说的结局,落差感极强,
一系列“儿子还活着”的假象之后,最后才由警长说明儿子早已死去的真相,给人一种突转的
奇特感受,富有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 梳理文本线索与结局,感知小小说的结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

(教学重点)
2. 根据线索与结局的推理,建构起此类文本中线索与结局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交流】
1. 看一组漫画《打招呼》。

2. 这个结局真的很意外,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这样的一组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点题
1. 师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议题。

二、梳理文本,聚焦议题
(一)感知意外结局
1. 师:我们一起看小小说《在柏林》,读阅读要求:思考结局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到在意料之外?(板书:意料之外、结局)
2. 生自主学习,教师板书,相机指导。

3. 汇报交流,师贴板书。

(二)根据结局找线索
1. 过渡:结局的这些地方的确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可是再读文本,你会发现文中有很多线索都在暗示结局。

请孩子们快速浏览文本,勾画暗示结局的线索。

(板书:线索)
2. 生自主勾画。

师指导。

3. 小组合作学习,按这样的句式交流:
我从文中句子_______ 感受到________,我读出了结局______。

4. 生汇报,师在PPT找到对应的线索。

5. 播放二战视频片段,师介绍背景。

6. 线索与结局对应着读。

7. 第一次统整:①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板书:情理之中)
②多条线索指向同一处结局。

③一条线索指向多处结局。

三、文本共建,升华议题
(一)根据线索推理结局
1. 阅读《窗》和《雪夜》,勾画文中你认为是线索的句子来推理结局,补充在后面。

2. 生自主学习。

3. 生分享《窗》《雪夜》结局。

(二)建构线索与结局的关联
1. 过渡:回顾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从结局入手,找到了线索;又根据线索,推理了结局。

我们把三篇文本的线索和结局放在一起,你能找到线索与结局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吗?
2. 请大家看大屏幕:
3.第二次统整:线索为结局做铺垫,结局是线索的归宿。

(板书:铺垫、结局)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小说的结局有多种形式,意外结局只是其中一种,这种结局有什么作用呢,留给我们以后
来探讨。

推荐两篇文章:万斌生《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和史梯曼《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大家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检测一下。

【板书设计】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