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课程:投资经济学班级:09投资1班报告人:詹翔,刘云鹏,吴学东,胡仁林檀静,陈继文,杨之欣,徐广现杨齐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首先,谢谢各位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听我们小组做报告!我们这份《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由小组成员詹翔、刘云鹏、胡仁林、吴学东、杨之欣、檀静、杨齐、陈继文、徐广现共同完成,我们分别负责了报告中的不同部分。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国家先后批准海南省成立了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保税区、亚龙湾国家级旅游渡假区。

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央“四万亿”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海南省提出了2009年至2011年的3年规划,重点项目一共有101项,3年计划投资746亿元,除了2009年计划投资173亿元外,2010年及2011年海南将分别投资249亿元和324亿元。

这是海南省积极拉动内需,加强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的结果,巨大的基建投资为海南的投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政府投资主导的同时,也需要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这为各类相关企业在今后几年里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这正是我们选取海南岛做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的原因。

我们的报告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我们将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基本设施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几个宏观方面做分析。

第二个部分为海南岛投资环境评价,我们将采用体制评估法对海南岛投资环境作评价。

一,投资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拟投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政局稳定和政策联系性、社会安定性等构成的社会和政治的综合条件。

近来,关于海南旅游政策最火热的无外乎离岛免税政策,所谓离岛免税政策,是指对乘飞机离岛(不包括离境)旅客实行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在离岛免税店内付款,在机场隔离区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中,离岛免税店是指具有实施离岛免税政策资格并实行特许经营的免税商店。

今年4月20日,期待已久的离岛免税政策即将落地海南。

这是继今年1月1日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在海南开展试点以来,海南旅游购物优惠政策的又一重大突破。

至此,海南已基本完成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开展离境退税试点”和“探索离岛免税政策可行性”,实现了旅游购物退免税政策的“两级跳”。

“双响炮”的打响,标志着海南向着打造国际购物中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2009年海南省最早提出这两项政策构想开始,政策的实现经历了两年多时间。

这一过程不仅是海南在发展旅游购物上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进展。

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系列政策支持中,离岛免税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这项政策是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具体步骤,含金量高,影响面广,可以直接带动海南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伐。

同时,离岛免税政策在我国是一项对外开放的重大尝试。

目前在世界上,类似政策只有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实施。

海南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国家赋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是我国对外开放又一项重大尝试和重要创新。

海南要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离岛免税政策不仅仅是旅游购物,更重要的是增强海南旅游的吸引力,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行离岛免税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海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旅客购物规模、提高旅游购物档次和人均消费增长,更重要的是改善海南旅游环境,带动游客数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体制创新,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这对保持和发挥海南的生态资源优势,支持海南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海南旅游要素国际化,提升海南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它包括投资地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政策和导向关于海南岛的经济环境,让我们以海南岛2010年经济发展状况为例,来看它的未来。

2010年海南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GDP增速高5.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9.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66.5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5亿元,增长19.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美元大关,经济社会步入发展新阶段。

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364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505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消费加快升级换代时期,服务业发展加速,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第一产业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转型,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

地方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全省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5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1.06亿元,增长52.1%,增速比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1.3%高30.8个百分点,增幅全国第一。

全年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10.5%,比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7.28亿元,增长31.1%。

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61.2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物价上涨较快,结构性上涨特征较明显。

201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8%。

受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拉动,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水电、燃料等居住类价格明显上涨,涨幅达9.7%,居八大类价格之首;其次是食品类上涨7.6%,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2%。

3,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投资地政府为规范投资秩序而制定的各项与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的完备程度以及法律、法规实践的公正性。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国家优惠经济政策给予照顾。

海南省拥有自主立法权,具有充分的制度、政策和机制创新的开拓空间。

并且国务院关于海南岛还有以下规定:国家鼓励境内外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简称投资者)投资开发海南岛,兴办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投资者的资产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投资者的资产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投资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投资者可以下列方式在海南岛投资经营:(一)投资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法律允许的其他类型的企业。

各类企业的经营期限,由投资各方在合同中约定或者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二)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三)购买、参股经营或者承包、租赁经营企业;(四)采用其他国际上通行的投资方式投资经营,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

第六条海南岛国家所有的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海南省人民政府可依法将国家所有土地的使用权有偿出让给投资者,土地使用权出让一次签约的期限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最长期限为七十年;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经批准期限可以延长。

投资者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等等,另外,海南岛还有一序列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

最重要的是,海南岛法律、法规实践具有公正性。

以2009年春节海南岛酒店等涨价为例,之后,海南省政府出台了一序列措施来整治,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指泥头地影响和制约外来投资活动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总和,主要括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

据统计部门调查,至2005年底,海南省常住人口为8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40多万,主要有黎族、苗族和回族等。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人口130多万,苗族7万多人,回族万余人。

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

海南是我国黎族的聚居地,五指山原是黎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船形屋”、“筒裙”、“竹筒饭”、“山兰酒”和黎家“三月三”,都体现了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苗族于16世纪中叶落户海南岛,多居于高山大岭,现以琼中、保亭两县最为集中。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广西苗兵驻防崖州安东营(今乐东县)。

军队撤防后,苗兵定居海南,逐步发展成为世居海南的苗族。

苗族衣饰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男女平等,重义气。

五色饭是苗族的特色饮食。

海南的黎苗族都能歌善舞。

回族在海南岛定居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聚居在三亚市的凤凰镇。

回族在许多方面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习俗,每年9月28日都举行集会,欢度伊斯兰教传统的节目--古尔邦节。

习惯与内地各省的汉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各民族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奇风异俗,集中地体现在地方民间的节庆活动中,如海南岛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以前称军坡节)、“三月三”、儋州中秋歌节和乡村的公祭等。

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增办了一批以热带海岛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地方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海南岛欢乐节、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万宁文灯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

根据旅游发展的要求,海南将努力做到月月有旅游节庆和特色旅游活动,展现海南富有浓郁地方色彩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特色文化娱乐活动,为旅游者创造轻松欢乐、心情舒畅的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的环境。

海南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华侨的数量仅次于广东、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

侨乡风情,构成海南人文景观的一部分。

据史载,海南人移居海外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在明代,郑和下西洋,南海航线活跃,海南大批移民到外国。

第二次在清代康熙年间,海南人口繁衍,相当数量的人口开始由海南岛向海外移居;清末,海南沦为半殖民地,大批无地农民和失业者被迫迁徙南洋。

海南移民海外最多之地有文昌、海口等地。

第三次在民国时期,社会动乱,经济调敝,又有大批人移往新加坡、泰国。

海南旅居和定居海外的琼籍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30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0%聚居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