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一、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1.经济增长水平江西省经济较发达,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194.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0.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1.2%和25.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55.0:32.2。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5152.2亿元,增长16.1%,占GDP的比重达54.6%。

另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实现生产总值5554.6亿元,占全省的58.9%。

2.物价水平与全国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江西省总体物价水平较低。

2010年江西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6.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3%,其中冶金工业上涨31.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35.0%。

另外,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8%,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5%。

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

江西省2000年以前投资率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更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水平。

但是从2000年开始,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2001年首次超过30%,2002年上升为37.7%,2003年实现48.8%,2007年更达到了60.3%,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93项,完成投资369亿元;2008年是117项,完成523亿元;2009年153项,完成投资800亿元。

其中,江西铜业30万吨铜冶炼、蓝恒达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国电黄金埠电厂2台65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井冈山一号工程等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赛维多晶硅片项目、九江红鹰直升机项目、赣州出口加工区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这些项目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各个领域,对推动江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统计,江西省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56.7亿元,增长30.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0.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投资5046.2亿元,增长38.1%,工业投资5002.1亿元,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3478.5亿元,增长26.1%。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178.6亿元,增长24.1%;非国有投资6596.9亿元,增长35.0%,其中民间投资6134.4亿元,增长40.7%。

(二)市场环境1.市场规模江西省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比较繁荣。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42.6亿元,增长1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0.2亿元,增长18.5%。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74.1亿元,增长20.0%;零售业零售额2110.7亿元,增长17.8%;住宿业零售额35.9亿元,增长23.6%;餐饮业零售额312.2亿元,增长27.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173.3亿元,增长43.0%;家具类4.9亿元,增长22.0%;金银珠宝类9.9亿元,增长3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6.2亿元,增长82.7%。

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93家,全年实现成交额1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2.地理位置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并且濒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腹地,便于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做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接力手”,从而大大节省转移成本。

(三)基础设施1.交通运输江西省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

据统计, 2010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完成旅客运输量76446.8万人,比上年增长8.4%;完成货物运输量100324.9万吨,增长17.2%。

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561.7万人,增长18.8%,其中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474.9万人,增长20.6%。

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航空运输网。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枢纽干线机场、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是亚洲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

另外,江西省还有赣州、景德镇、九江、和井冈山4个民航机场。

其中,赣州黄金机场为中国首个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大型机场,引进全国地级市首家航空公司基地。

江西铁路交通运输发达,全省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另外,环鄱阳湖城际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昌赣城际铁路也拉紧江西城市间的交流。

2006年,江西省铁路运营里程2307公里,平均每日装车数为3961辆,比2005年增长81.72%,比2000年增长1.72倍。

江西高速公路网络极为发达,2011年9月境内高速公路达到4344公里,在全国排名第4位,主要出省通道全部高速立体化。

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昌九高速)、南至赣州(赣粤高速)、西至萍乡(沪昆高速)、东连上饶至浙江、上海(梨温高速)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此外还有九景高速(九江到景德镇),景婺黄高速(景德镇到婺源到黄山)武吉高速公路也已通车,经过铜鼓、宜丰可到吉安直至广东,沿沪昆、梨温、赣粤等高速可直接进江西,直达南昌市和庐山等地方。

江西水路运输便捷发达。

九江为重要内河港口,水运干线形成两纵两横的格局: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全省通航里程4937公里。

其中,上饶市境内现有港口9个,码头168个,全市水路货物吞吐量为354.2万吨,旅客吞吐量为82.9万人。

2.邮电通信江西省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0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4.1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邮政业务量24.1亿元,下降22.6%;电信业务量660亿元,增长11.3%。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9.6万户。

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64.0万户,年末达到1811.3万户。

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256.1万户,增长4.1%。

(四)技术条件1. 科技水平江西省科技投入逐年增长,总体研发能力取得进一步提升。

2006年,江西省研发支出34.8亿元,增长20.6%,占GDP的0.7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7亿元,增长21.7%。

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

全年共有296项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其中有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2006年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171件,增长12.7%;授权专利1536件,增长12.9%。

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9.3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4.0亿元,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2.5亿元。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48个增加到2007年的255个,同时投资规模也逐年扩大,由2000年的2.32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37.71亿元,扩大了15倍。

到了2006年,江西省已经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为支柱产业,以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2.教育水平江西教育较发达,高校数量位于各省份前列。

全年研究生教育在校研究生2.1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普通高校在校生81.6万人。

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74.0万人、200.0万人和426.0万人。

特殊教育在校生2.4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123.5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6.0%,提高5.9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

(五)辅助工业1.工业发展水平江西省工业发达,拥有一批江字头著名企业,并且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产业特色鲜明。

近几年,江西省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43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1.9亿元,增长21.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072.8亿元,增长27.4%;重工业增加值2029.1亿元,增长18.8%。

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316.9亿元,增长11.1%;集体企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7.6%;股份合作企业38.4亿元,增长16.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08.6亿元,增长17.3%;私营企业增加值1158.0亿元,增长23.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552.8亿元,增长3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47.7亿元,增长35.4%,高于全省平均13.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47.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6%,金属制品业增长3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实现利税1446.0亿元,增长52.9%,其中利润856.8亿元,增长72.7%。

在37个行业中,有35个行业实现了盈利。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5.1%,同比提高37.1个百分点。

年末94个工业园区投产企业达8108家,比上年增长2.2%;安置从业人数164.5万人,增长17.6%。

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309.9亿元,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9832.7亿元、593.2亿元和973.3亿元,分别增长43.0%、69.9%和55.9%。

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达34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其中国家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683.0亿元,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419.3亿元。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67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9.0万元,增长1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