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目

一、名词解释1、燃烧: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光与热)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2、燃料: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且经济上可行的物质。

3、大气环境容量:某区域自然环境空气对某种大气污染物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它主要取决于该区域面积及其风向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混合层高度,风速等。

4、粒径分布: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5、机械除尘器: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性、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

6、摩擦压力损失:由于气体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

7、局部压力损失:气体流经管道系统中某些局部构件时,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改变行程涡流而产生的压力损失。

8、除尘器:从气体中去除或捕集固态或液态微粒的设备。

9、电除尘器: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沉粒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沉粒沉积在集尘极上,将沉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

10、湿法除尘器: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液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3、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4、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

5、酸雨: 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

6、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7、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报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8、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9、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0、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一种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

.11、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温度,即是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12、理论空气量:指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13、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PP=1g/cm3)的圆球的直径。

14、理论水蒸气体积: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

15、干绝热直减少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 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16、温度层结:用坐标图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

17、绝热直减率:于空气(包括未饱和的温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在常温)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0.下蒸发速率大,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21、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

22、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23、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24、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m或km。

25、吸附质:根据吸附质微孔尺寸分布,主要起吸附作用的直径与被吸附分子大小相等的微孔。

26、物理吸附:由分子间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

27、化学吸附: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化学刍力而引起的,是单层吸附,吸附需要一定的化能。

28、吸附剂活性:是吸附剂能力的标志,常以吸附剂上已吸附吸附质的量与所用吸附剂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

29、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3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程措施。

32、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表厚体系统称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33、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3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36、烟气脱销:除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控制NOx排放外,有些情况还要对冷却后的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x排放量37、控制流速法:系指在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能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并将其捕集所必须的最小吸气速度。

38、催化剂有效系数:亦称内表面利用率,即在等温时,催化剂床层内的实际反应速度与按外表面的反应物浓度cAs和催化剂内表面积Si计算得到的理论反应速度之比。

39、催化转化:指含有污染物的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催化反应,使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与回收利用物质的净化方法。

40、催化作用:化学反应速度因加入某种物质而改变,而被加入物质的数量和性质在反应终了时不变的作用。

41、催化剂:凡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42、吸附剂: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质,附着吸附质的物质为吸附剂。

.43、过滤式除尘器:又称空气过滤器,是使含尘气体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一种方式。

二、填空题1、大气的组成成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各种杂质。

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

要提高沉降室除尘效率的主要途径是降低沉降室高度、降低沉降室内气流速度、增加沉降室长度。

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主要是惯性碰撞、拦截作用和静电沉降作用等多种效应的共同结果。

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主要是①截留、惯性碰撞、②分子扩散、③筛分作用、④静电沉降作用等多种效应的共同结果。

影响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有粉尘负荷、滤料种类、过滤速度。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相同的是气相吸收系数、气相传质推动力。

影响吸收系数的因素主要有①设备、填料类型,②流动状况、操作条件,③吸收质与吸收剂。

选择吸收剂时需要考虑吸收剂的哪些性质?答:①内表面积大小,②吸附选择性,③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④吸附容量大小,⑤来源及造价,⑥再生性能。

衡量催化剂催化性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有①催化剂的活性,②催化剂的选择性,③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影响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主要因素燃烧温度、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烟气中各组分的浓度、混合程度。

VOCs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控制技术方法主要是吸收(洗涤)控制法,冷凝控制法、吸附控制法、生物控制法、燃烧控制法。

1、环境管理,是在环境容量容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管理。

1、全球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三大问题。

1、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2、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2、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2、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

2、根据大气污染的范围,把大气污染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四类。

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3、根据燃料的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把大气污染分煤烟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4、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而西方工业国家的大气污染属于石油型污染。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化石燃料分为:煤炭、石油、天然气4、煤的分类一般分为褐煤、烟煤、无烟煤。

煤中的可燃组分有 C、H、O、N、S5、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列入了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等。

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

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

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8、人们一般把煤中的硫划分为无机硫、有机硫、硫铁矿硫。

)CxHySz(有机硫、)MeSO4(硫酸盐硫、)FeS2(黄铁矿硫煤中含有、8.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

8、燃烧过程中常把温度、时间和湍流度称为“三T”。

8、燃烧法处理VOCs工艺在实际中使用的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

9、燃烧设备的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和炉体散热损失。

9、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和湍流度。

9、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包括化学捕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S 与烟气抬升高度△H 之和。

11、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11、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1、γ>0,称为递减层结;2、γ=γd,称为中性层结;3γ=0,称为等温层结;4、γ<0,简称逆温。

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12、根据逆温形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湍流逆温。

12、中间层指从平流层顶到85 公里高度的一层其特点是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13.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