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
传播要求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要求 以 “真实性”为原则, 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 素(“五个W”和“一个 H”)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的传播要求 以 “公正性”为原则, 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 求“五个W”俱全 ,注重时 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 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 识
Hale Waihona Puke 示例: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 《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
评论的类别
媒体评论 编辑部评论 社论(本台评论)、 评论员文章、短评 编辑、记者评论 编者按语、述评、主 持人评论 个人评论 专栏评论(小言论、 时评等)、杂文
常规评论与边缘评论
常规评论: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 评、编者按语、小言 论、时评等 边缘评论: 述评、杂文
示例:有关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的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当前或最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报端但确有新闻价值的 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
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2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是报刊、通讯 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
你平时是否关注新闻评论?最关注哪类媒 体的新闻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强烈的新闻性 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 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 空间显著) 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 程度深) 接近性(地域接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
课堂讨论 以上两篇文章哪篇是新闻报道,哪篇是新闻评论? 两篇文章的区别何在?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赖特)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向社会报告环境的变动 协调社会行为——以“宣传”聚合社会的各团体或个 人对环境采取一致、有效的行动 传递社会遗产——通过“教育”使社会规范和知识等 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提供娱乐——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 持活力
新闻评论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特征与流程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新闻评论的历史与现状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新闻评论的体裁与类型
专栏评论 (小言论、时评) 配发式言论 (编者按语、短评) 社论、评论员文章 言论版
述评 杂文 广播评论 电视评论 网络言论
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 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种独特样式,是 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 内容及目的的各类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媒介 类型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评论体裁或类型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 论(小言论、时评等),述评,杂文 口播评论(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述评、 论坛评论、杂谈等),谈话类评论,音响评论 口播评论(本台评论、编前话、编后话等), 主持人(评论员)评论,谈话类评论,电视述评 网站时评,个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 民自发言论
新闻报道的传播内容 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 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 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 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 的意见和观点
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 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 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 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 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 权
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 “用事实说话”,以客 观叙述、描写或记录 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 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 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 “直抒胸臆”,以判断 、评价、分析、议论 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 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 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胡文龙、秦珪、涂光晋: 《新闻评论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 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 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丁法章: 《新闻评论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 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 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
第一章 新闻评论概说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 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等新闻舆论工具,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 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字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姚文华:《实用评论学》,新华出版社,1985年8月
报纸评论: 《一场听证会能否决定圆明园的命运》2005 年4月14日《北京青年报》社论 《圆明园听证会不能“一听了之”》 2005 年4月14日《新京报》 社论 电视评论: 《给“听证会”松松绑》 2005年4月12日 《东方时空》“时空看点”
课堂讨论:
以上评论体现出新闻评论的哪些共同特征? 以上评论体现出新闻评论的哪些媒体特征?
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认识 事物本质 弘扬 社会正气
了解 事物因果 倡导 社会规范
预测 事物趋势 提高 道德水准
提高 认识能力 促进 社会文明
监督功能
协调功能
监督 权力机构 调节 舆论温度
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 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 着重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
广泛的公众性 内容的广泛性和接近性 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 吸引广大公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传播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