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
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
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
《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
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
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
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
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
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
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
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
“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
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
”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便是整个民族的图腾。
龙与其说的“帝王标志”不如说是中国人的图腾。
故当“真
龙天子”消失后,所有的中国人便都成了“龙的传人。
”
二.牛图腾
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农耕时代,牛更是人类最得力的帮手,为人类巨大的贡献。
人类对牛的崇拜也经历了由原始的兽类崇拜到更
牛崇拜的过程。
牛的丰富的象征意蕴和文化内涵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沉积的结果。
在牛图腾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是神农氏,神农氏象征炎火的牛头图腾。
而在蚩尤部落中,牛的形象则是好战的野牛图腾,此外,还有穷奇的牛状狸尾图腾,伯牛
的古史失载的牛图腾等等。
遮羞都表示了再远古时期人们对于牛的崇拜和敬仰。
牛图腾代表着多层文化涵义。
其一是勤劳奉献。
牛仔肉体上有一种特殊的抵抗能力,能够经受成年累月的劳苦工作的折磨,能够承担沉重的负担。
它从不偷懒,勤
勤恳恳地耕地,拉车。
性格沉着,稳定,任劳任怨,忍辱负重。
宋代李纲有首诗
《病牛》专门是歌颂牛的: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中国人对牛的赞美,体现着一种人格的追求,中国人正如牛一样勤劳勇敢。
牛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无怨无悔的奉献牺牲精神。
但是牛的奉献精神在国民心目中有两个
不同层面的意义,意识作为被奴役者的尽职奉献,这是作为“奴性“被表现出来的。
一是作为慈父,贤者的奉献牺牲,这是作为崇高的”仁爱“出现。
3二者一个存在与世俗的生活中,一个存在与理想社会与精神追求之中。
牛的另一个特点是沉稳镇静。
在任何时候,牛都能保持冷静和稳定。
它没有冒险精神,长久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从没想过要改变这种生活。
没有狂躁,愤怒或
者欺骗。
沉稳中蕴藏着传统的力量,持重中有着历史的修炼。
中国人的这种沉稳持重的性格,使这个民族在灾难中走过,却历久不衰。
因为沉稳,故能战胜轻浮;因为持重,
3
故不为所动。
然而,这种沉稳的另一面就是保守和固执。
在中国人的传统人生中,牛的麻木、顽固、迟钝保守的天性,曾梦魇般的纠缠着民族的灵魂。
不思变通,势必导致历史的停滞,缺少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鱼图腾
鱼图腾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复杂的意味。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鱼不是单纯的一种动物,而是一个庞杂的群。
在古代的氏族部落中,存在着半坡人的鱼图腾部落,西戎的人面鱼身图腾,河伯的巨鱼图腾,伯鲧的巨鲲图腾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图腾代表着中国恩的生殖崇拜。
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一是象征女阴或男性生殖器,二是象征男女情侣,三是象征多子。
中国人崇拜中华之母女娲,因为她有两大功绩,一是造人,二是补天。
而传说中的女娲是蛇身人首,而在甘肃发现的一石刻中,补天的女娲的蛇尾却变成了鱼尾。
蛇是“性“的象征,并没有生殖的意义,而鱼则是生殖的象征。
便蛇尾为鱼尾,无疑是要突出其生殖能力。
人类之所以让女娲”补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女娲的生殖能力,只有具有无限生殖力的女娲,才能补救氏族,部落以及人类的灭亡。
而女娲补天这一神话的潜在意义,就是把生殖作为一项最神圣,最伟大的事业而颂扬的。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道两家为主体,而这两派都是以《周易》为本源的。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崇拜生殖。
儒家的根本思想出发与生殖崇拜,也就是说,儒家哲学的或伦理学的根本观念是仁,而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根本观念是生殖崇拜。
因为生殖崇拜,所以主张仁孝,所以探源与生殖崇拜;二者有密切的关系,绝对不能隔离。
“4因此,儒道两家两种生殖崇拜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4《孝与生殖器崇拜》周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