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一、指出古今异体通假(一)通假字1、已,通“矣”。

语气词。

斯不善已。

2、伯,通佰,百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辯-辨:分別。

“此小大之辯也。

”4、有-又:又。

“旬有五日而后反。

”5、辯-變:變化。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6、培-憑:憑藉。

“而後乃今培風。

”7、瓠-廓:很大的樣子。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8、呺-枵:大而中空。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9、龜-皸:手足凍裂。

宋人有善為不龜首之藥者。

10、嚮-響:響聲。

今簡化作“响”。

“砉然嚮然。

”11、蓋-盍,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12、郤-隙:空隙。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3、擿-擲:投擲。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14、辯-辨:分辨。

“不辨牛馬。

”15、邪,通“耶”,語氣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6、阨通隘,狭窄。

夫處窮閭阨巷。

17、輮-煣:火熨木使曲。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18、有-又:副詞。

再。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9、槁-藃:收縮。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0、靖-靜:安心。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21、介-丐:給予。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22、生-性:先天條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3、象-像:按照。

“榮辱之來象其德。

”24、柱-祝:斷。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5、蟺-鱔:鱔魚。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26、疇-儔:同類。

“草木疇生,禽獸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二)古今字1、兹,今作滋。

更。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見,今作现,表現出。

其不欲見賢邪!3、冥,后作溟。

大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志-誌: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

”5、反-返:返回。

“適莽蒼者,三飡而返。

”6、知-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閒-間:間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8、匱-櫃:柜子。

今簡化為“柜”。

“将為胠篋、探嚢、發匱之盜”9、知-智:智慧。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10、采-彩:色彩。

“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

”11、鄉-嚮:以前。

今簡化為向。

“然則鄉之所謂知者”12、說後作悅,高兴。

王說之。

13、反後作返,返回。

反於宋。

14、知-智:智慧。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15、共-供:供奉。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16、舍-捨:放棄。

“鍥(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

”17、奉,“捧”,舉也。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三)异体字1、扡,即‘拖’,這裏指拽下來。

扡其衣裘,取戈劍者。

2、飡-餐:飯食。

“適莽蒼者,三飡而反。

”3、絖-纊:絲綿絮。

世世以洴澼絖爲事。

4、譆-嘻:嘆詞。

“譆,善哉!技蓋至此乎?”5、谿-谷:山谷。

“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6、貉-貊:北方的少數民族。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7、檝-楫:船槳。

“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8、蹞-跬:半步。

“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

”9、螾-蚓;蚯蚓。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10、罸,同罰,处罚。

上爲政者得則罸之。

二、语法(一)非攻1、“園圃”是偏義復詞,“圃”無義。

“说文云‘园所以树果’,‘种菜曰圃’。

”入人園圃,2、①名词作动词:虧,損,使动。

以虧人自利也。

从而誉之(誉,赞美)②形容词作动词:众闻则非之(非,非难)③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介词)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

(省略宾语)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二)老子3、處……事,等於說“行……事”。

處無為之事: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4、小、寡,用如動詞,使動用法。

小國寡民。

5、重,意動用法。

以…為重。

使民(人)重死而不遠徙。

6、無所:固定結構,在這裡表示“沒有……的必要”無所乘之。

7、甘,意動用法,以……為美。

美、安、樂用法相同。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三)北冥有鱼8、活用①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作动,向南飞)②适莽苍者(莽苍,形作名,郊野)③绝六气(绝,形作动,穿越)④不过数仞而下(下,名作动,向下落)⑤怒而飞(怒,形作动,奋发、振翅)⑥彼于致福者(致,使动用法,使…到来)⑦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征,使…满意;使…信任)⑧《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⑨水击三千里(水,名作状)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名作动)9、倒装句而莫之夭阏者(之,宾语前置)之二虫又何知(何,宾语前置)奚以知其然也(奚,宾语前置)彼且奚适也(奚,宾语前置)彼且恶乎待哉(恶,宾语前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10、省略句以游(于)无穷者11、固定句式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于选择句中)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反问。

哪用…呢)彼且恶乎待哉?(恶乎…哉;表疑问,凭借什么呢)(四)不龟手之药12、活用其堅不能自舉也。

(坚,形容词做名词)(五)庖丁解牛13、活用(1)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2)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14、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2)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4)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六)胠箧15、使動用法。

(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則必攝縢,固扃鐍雖重聖人而治天下。

擢亂六律,鑠絶竽瑟,而以爚亂天下者也(2)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殫殘天下之圣法。

滅文章,散五采。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則重利盜跖也。

16、雙鬢語結構為之斗斛以量之。

為之權衡以稱之。

為之符璽以信之。

為之仁義以矯之。

(七)百川灌河17、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2)用代詞“之”複指前置賓語。

我之謂也。

18、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19、被動句(見……于……)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見”是表示被動的助動詞,“于”是引進行為主動者的介詞。

20、名词做状语秋水时至(按时节)顺流而东行(向东)(八)庄子钓于濮水21、宁……乎。

宁愿……呢?(九)惠子相梁22、省略句惠子相(于)梁23、倒裝句夫鵷雛發於南海——狀語後置夫鵷雛於南海發24、名詞作動詞(1)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嚇:威脅,恐嚇(2)惠子相梁相:做宰相25、倒裝句搜于國中三日三夜“于國中”作“搜”的狀語,譯時放在“搜”前。

26、省略句搜于國中三日三夜“搜”後省略賓語“莊子”。

(十一)曹商使秦27、所字用在形容詞的詞語前面,指代描述的對象:商之所短也商之所长也。

而用在形容词前面,则此形容词用为动词。

如:所长=擅长的;所短=短缺的28、動詞的使動用法:一悟萬乗之主而從車百乗者,商之所長也。

破癕潰痤者,得車一乗;(十二)劝学1.名作动①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2.名作状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3.使动用法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4.形容词作动词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直,变直、取直;利,变锋利。

)5.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弧度)②登高而招(高,高处)③积善成德(善,善行)6.以字的前面有代詞“所”。

“所以”表示“用來……的方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