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痘的识别与中医治疗

水痘的识别与中医治疗


(2)变证
①邪陷心肝 证候 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 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 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栀子、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 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丹皮、赤芍清热凉营; 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钩藤、全蝎、僵 蚕平肝熄风。 头痛剧烈者加用龙胆草、石决明清肝泻火; 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代赭石清热降逆止呕; 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清热镇惊开窍;抽搐频 作者加服紫雪丹解毒平肝熄风。

【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本病辨证,以经络辨证为主,根据全身及局 部症状,以区别常证、变证; 常证以少阳经脉病变为主,有轻、重之别; 轻证属温毒在表,以轻微发热、恶寒、咽痛、 腮部肿胀略痛、触之不硬为特点; 重证因热毒炽盛,蕴结于内,故初起即见高热 烦躁、头痛呕吐、口渴引饮、腮部肿痛剧烈、 触之坚硬、张口困难等。

【辨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辨卫分、气分、营分; 凡痘疹小而稀疏,色红润,疱浆清亮,或伴有 微热、流涕、咳嗽等证,为病在卫分; 若水痘邪毒较重,痘疹大而密集,色赤紫,疱 浆混浊,伴有高热、烦躁等证,为病在气分、 营分。 病重者易出现邪陷心肝、邪毒闭肺之变证。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基本原则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①邪犯少阳 证候 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 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 有头痛、咽红疼痛、纳少,舌质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清利少阳;牛蒡子、葛根、 桔梗疏风利咽;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板蓝 根专解温毒;夏枯草、赤芍疏肝散结;僵蚕祛 风通络消肿。 热甚加石膏清热;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 甘草清热利咽;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 胃;发热恶寒加白芷、苏叶疏风解表;咳嗽加 前胡、浙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变证
1.邪陷心肝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 盛者,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 心包,可见高热、抽搐、昏迷等证,此为邪陷 心肝之变证。 2.毒窜睾腹 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 窜腹,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证, 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若邪毒循胸过肋,入脘腹,结阳明者,则可 出现上腹疼痛剧烈、恶心呕吐等证。


田金娜
【学习要点】 1、了解水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2、掌握水痘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 辨证论治 3、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以及与脓疱 疮的鉴别

【概述】

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 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 ; 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皮疹,丘疹、疱 疹、结痂又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 冬春季节, 10岁以内的小儿多见;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为传染源,以水痘患者为主;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疱疹液而 传播;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发疹前24小时 至病损结痂,约7~8天。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本病原因为感受腮腺 炎病毒; 病位在足少阳胆经 和足厥阴肝经。 若风温邪毒蕴结少 阳经脉,气血壅滞不 散,则耳下腮部肿痛。

常证
1.邪犯少阳 风温邪毒从口鼻而人,首犯肺卫。肺卫失 宣,卫阳郁遏,故初起可见发热、恶寒、头痛、 咽痛等肺卫表证;邪毒入里,内犯少阳经脉, 循经上攻,与气血相搏,结于耳下腮部,则腮 腺肿胀疼痛。 2.热毒壅盛 若感邪较重,或素体虚弱,正不胜邪,邪从 火化。毒热炽盛,壅阻少阳经脉,气血凝滞, 则致腮部胀甚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不便; 热毒炽盛,则高热不退;邪热扰心,则烦躁不 安;热毒内扰脾胃,则致纳少,呕吐;热邪伤 津,则致口渴欲饮,尿少而黄。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 病毒、艾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 对再次发生腮腺炎的病例,应作抗体测 定,如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病毒引起的 腮腺炎; 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急性淋巴结炎
耳前、颈部、颌下淋巴结炎,有时易与 腮腺炎、颌下腺炎相混淆; 淋巴结发炎时,局部疼痛较重,肿胀的 淋巴结边缘清楚,质地较硬,不以耳垂为 中心,局部红肿灼热明显; 腮腺管口无红肿;常有头面或口咽部感 染灶;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 性腮腺炎接触史。 (2)初病时可有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大以耳 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疼痛, 有弹性感,皮色不变。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 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3)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鉴别诊断】
1.脓疱疮 多发生于夏天炎热季节; 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为脓性疱疹,疱 疹液不透亮,经搔抓脓液流溢蔓延而传播,头 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多见,无分批出现; 病原学检查,可培养到细菌。
2.丘疹样荨麻疹
为婴幼儿过敏性皮肤病; 皮疹为风团样红色丘疹,形态多样,顶 部有小疱疹,皮厚坚实,不易破,不结 痂,痒甚,多见于四肢,易反复发作; 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 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疏风清热、 利湿解毒,清气凉营、解毒渗湿; 对邪陷心肝,邪毒闭肺之变证,则治 以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开肺化痰之 法。
2. 治疗原则
3. 分证论治
1.邪郁肺卫 证候 轻度发热,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痘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 根脚红晕不著,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数, 指纹浮紫。 本证以时行邪毒,伤于肺卫见轻度 发热、痘疹稀疏、疹色淡红、疱浆清亮、 根脚红晕不著为证候要点。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方药 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病因病机
1.邪郁肺卫 见发热、咳嗽、流涕;累犯 脾胃,与内湿相搏,外透肌肤,水痘布露, 表现较轻,邪毒较轻,湿毒清解,疱疹结 痂痊愈。 2.气营两燔 邪毒炽盛,内传气营,见壮 热、烦渴;毒热夹湿外透肌肤,则见痘疹, 表现较重。甚则毒热化火,内陷厥阴心肝, 而见神昏、抽搐,或邪毒闭肺见咳嗽、气 喘等。
方药 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方中荆芥、薄荷疏风解表,金银花、 连翘、竹叶清热解毒,牛蒡子、桔梗、 甘草宣肺利咽止咳,滑石、车前子清热 利湿。 痘疹痒甚者,加蝉衣、僵蚕、白蒺藜 祛风止痒。


2.气营两燔 证候 壮热不解,烦躁不安,口渴欲饮, 面红唇赤,痘疹稠密,颜色紫暗,疱浆 混浊,根脚红晕显著,大便干结,小便 黄赤,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脉洪数有 力,指纹紫滞。 本证以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见壮热、痘 疹稠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根脚红 晕显著为证候要点。 治法 清热凉营解毒,佐以利湿。 方药 清胃解毒汤加减。
【概述】 本病一般病情较轻,变证少见,愈后皮 肤一般不留疤痕,预后良好,可获终身 免疫。 但免疫缺陷、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治疗者及患有恶性疾病者,罹患本病 经过较重,可以侵犯内脏,甚可危及生 命。 本病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 致,西医亦称“水痘”。
【概述】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疮疹论》记载: “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者,谓 之水痘。”明确提出“水痘”命名及疱 疹的特点 《医宗金鉴· 痘疹心法要诀》记载:“水 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 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脓浆,初起荆 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概括了 病因、疱疹特点及治法。
变证 病在少阳、厥阴两经; 临床表现除腮部肿痛外,属邪陷心肝者, 伴见高热、神昏、项强、肢抽等;属邪 毒内窜睾腹者,则见睾丸肿痛,或脘腹、 少腹疼痛等。
2.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 轻证以疏风清热为主,重证以清热解毒为先; 无论轻证、重证,都应佐以软坚散结之品,以 期邪散毒解,壅滞疏通,肿消痛止之目的; 变证者,又当施以开窍熄风、清肝泻火、活血 通络等法。 本病治疗在内服药物的同时,配合外治疗法, 有助于腮部肿胀的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
田金娜
【概述】
感受腮腺炎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 特征 ; 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 ,冬春季节发病率 最高 ; 本病传染性较强,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 可出现邪陷心肝,毒窜睾腹; 中医学称本病为“痄腮”。

现代医学认识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 为特征 ; 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 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 等途径传播。 传染期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
【诊断要点】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主要位于躯干,次为 头面部,四肢远端较 少。 口腔、咽喉、眼结膜、 外阴粘膜亦可见。

(3)血象检查:白细胞大都正常,或有轻度增 高; (4)病原学检查 检测病毒抗原,敏感性较高,有助于病毒 学诊断。 用抗膜抗原荧光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 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在出疹1~4天 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可确 诊。 刮取新鲜水疱基底物,用瑞氏染色找到多 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可供快速诊断。
(4)血象检查 (5)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淀粉 酶活性增高,与腮腺肿胀相平行,2周左右恢 复至正常。 (6)病原学检查: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 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抗体包括抗V和S 抗体。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发颐)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局部疼痛剧烈,拒 按,红肿灼热明显; 成脓时局部有波动感,按压腮部可见口 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 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猩红热、伤寒等细 菌感染性疾病之后;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预防与调护】
1.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干燥结痂,有接触史的易感儿 童应检疫3周。 2.水痘流行季节,易感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病人 停留过的房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物要消毒。 3.细胞免疫缺陷者、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恶性疾病患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于水痘一带状疱疹 免疫球蛋白肌注。 4.患儿应充分休息,供给足够的水分,饮食宜易消化 而富有营养。 5.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勿使搔抓,以防抓伤感染外邪。 6.正在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应尽量减 量或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