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上海中考数学二模压轴题详解

2018上海中考数学二模压轴题详解

如图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C ,∠ACB =45°.将△ABC 沿着AC 翻折,点B 落在点E 处,联结DE ,那么DE AC的值为_________.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松江18”,可以体验到,△A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与AC 平行.答案 1.思路如下:如图2,设CE 与AD 交于点H .由∠ACB =45°,可知∠BCE =90°.所以△A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E CB CA CH CH CH 1=EH CH. 由△EAC ≌△BAC ≌△DCA ,可知A 、D 两点到AC 的距离相等.所以DE //AC .所以1==DE EH AC CH .图2如图1,已知抛物线y =ax 2+b x 的顶点为C (1,-1),P 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点,直线OP 交该抛物线于点B ,直线CP 交x 轴于点A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果点P 的横坐标为m ,使用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3)如果△ABP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求点P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松江24”,拖动点P 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BP 与△ABC 是同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PH 与CE 的比.思路点拨1.函数的解析式中待定两个系数,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看似缺少条件,其实解析式中隐含了抛物线经过原点.2.△ABP 与△ABC 是同高三角形,面积相等时高也相等.图文解析(1)设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 =a (x -1)2-1=ax 2-2ax +a -1.对照y =ax 2+b x ,根据常数项相等,得a -1=0.所以a =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2-1=x 2-2x .(2)如图2,作PH ⊥x 轴于H ,设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E ,那么E (1, 0).已知点P 的横坐标为m ,那么PH =m 2-2m . 由=BE PH OE OH ,得221-=BE m m m.所以BE =m -2. 所以BC =BE +EC =m -2+1=m -1.图2 图3(3)如图3,因为△ABP 与△ABC 是同高三角形,当它们的面积相等时,底边AP =AC . 此时PH =CE =1.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1.解方程m 2-2m =1,得1=m当1=m 时,PH =m 2-2m =m (m -2)=1)=1.所以点P 的坐标是(1.考点伸展第(3)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ABP 和△ABC .例如,如图3,当△ABP 与△ABC 的面积相等时,△PBC 是△ABC 面积的2倍,这两个三角形有公共底边BC ,所以高EH 是高EA 的2倍.于是得到A 是EH 的中点,进一步得到P 、C 两点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再如,把BA 看作△ABP 与△ABC 的公共底边,那么P 、C 两点到直线BA 的距离相等.由于两条高是平行且相等的,这样也可以得到A 是PC 的中点.例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5题如图1,已知Rt △ABC 中,∠ACB =90°,BC =2,AC =3,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D ,过点A 作AE //CD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CE 的长;(2)P 是CE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AP 、CD 交于点Q .①如果△ACQ ∽△CPQ ,求CP 的长;②如果以点A 为圆心,AQ 为半径的圆与⊙C 相切,求CP的长.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松江25”,拖动点P 在CE 的延长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 与⊙C 可以内切,不可能外切.思路点拨1.图形中A 、B 、C 、D 、E 等5个点都是确定的,因此图1中所有线段和角都是确定的.因为点P 而动的线段CP 、EP 、AP 、AQ ,都可以用CP =x 来表示.2.如果△ACQ ∽△CPQ ,那么∠P =∠ACQ =∠CAE 也是确定的.3.对于⊙A 与⊙C ,⊙C 的半径和圆心距是确定的,如果两圆相切,⊙A 的半径AQ 就是确定的.图文解析(1)如图2,由DC //AE ,得 DC BC AE BE.因为DC =BC ,所以AE =BE . 设CE =m ,那么在Rt △ACE 中,AE =BE =2+m ,AC =3.由勾股定理,得(2+m )2=32+m 2.解得CE =m =54.图2 图3(2)①如图2,在Rt △ACE 中,CE =54,AC =3,所以tan ∠CAE =512. 如图3,如果△ACQ ∽△CPQ ,那么∠ACQ =∠P .又因为∠ACQ =∠CAE ,所以∠P =∠CAE .在Rt △ACP 中,tan ∠P =AC CP =512,所以CP =125AC =365. ②对于⊙A ,r A =AQ ;对于⊙C ,r C =2;圆心距d =AC =3.当⊙A 与⊙C 内切时,AQ -2=3,此时AQ =5.当⊙A 与⊙C 外切时,AQ +2=3,此时AQ =1.如图3,在Rt △ACP 中,AC =3,设CP =x ,那么AP如图4,由DC //AE ,得555()4445==÷-=-AQ EC x AP EP x .当AQ =5545=-x 45=-x . 整理,得15x 2-40x +16=0.解得1 2.18=≈x (如图5所示),20.49=≈x (舍去).当AQ =1545=-x .所以45=-x . 整理,得9x 2+40x +200=0.此方程无实数根,所以⊙A 与⊙C 不可能外切.图4 图5考点伸展第(1)题求CE 的长,还可以这样解:如图6,设⊙C 的直径为BF ,那么∠B 是等腰三角形ABF 的底角.如图7,∠B 是等腰三角形CBD 和等腰三角形EBA 的公共底角.这三个等腰三角形两两相似. 由=BA BF BE BA ,得2134==BA BE BF .所以CE =BE -BC =1324-=54.图6 图7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我们把这个三角形叫做半高三角形.已知直角三角形ABC是半高三角形,且斜边AB=5,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长宁17”,拖动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半高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是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2.答案如图1,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CO是斜边上的中线,那么CO=12AB=52为定值.当CD=12AB时,CD与CO重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此时△ABC的周长为5+.如图2,当AC=2BC时,设AC=2m,BC=m,由勾股定理,得5m2=52.解得m ABC的周长为5+图1 图2 图3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BD 的长为1,点P 是线段BD 上一点,联结CP ,将△BCP 沿着直线CP 翻折,若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E 处,且EP //AB ,则AB 的长等于________.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长宁18”,拖动点A 可以改变矩形ABCD 的形状,但是对角线BD 保持不变,可以体验到,△BCP 和△ECP 关于CP 保持对称,当EP //AB 时,∠CED =∠ABD .答案 12.思路如下:已知BD =1,设AB =x ,那么AD EC =BC =AD如图2,当EP //AB 时,∠DEP =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CED =∠ABD . 如图3,如图4,由sin ∠CED =sin ∠ABD ,得=DC AD EC BD.1=.整理,得x 2+x -1=0.解得12-=x .图2 图3 图4如图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抛物线y =ax 2+bx -3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分别交于B (-1, 0)、C (3, 0)两点,点D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D 的坐标;(2)联结DC ,求△ACD 的面积;(3)点P 在直线DC 上,联结OP ,若以O 、P 、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长宁24”,可以体验到,△ACD 是直角三角形.拖动点P 在直线CD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OCP 与△ABC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思路点拨1.第(2)题先证明△ACD 是直角三角形,再计算面积比较方便.2.第(3)题首先要发现并证明△OCP 与△ABC 中一组相等的角,然后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B (-1, 0)、C (3, 0)两点,所以y =a (x +1)(x -3). 对照y =ax 2+bx -3,根据常数项相等,得-3a =-3.解得a =1.所以y =(x +1)(x -3)=x 2-2x -3=(x -1)2-4.顶点为D (1,-4).(2)如图2,由A (0,-3)、C (3, 0)、D (1,-4),可得AC 2=18,AD 2=2,CD 2=20. 所以CD 2=AC 2+AD 2.所以△ACD 是直角三角形,∠CAD =90°.所以S △ACD =12⋅AC AD 3.图2 图3 图4(3)第一步,先探求∠OCD =∠BAC .如图3,由C (3, 0)、D (1,-4),可得tan ∠DCO =42=2.如图4,作BH ⊥AC 于H .由OA =OC ,得AC =C =4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BCH 中,BC =4,所以BH =CH =在Rt △BAH 中,AH =tan ∠BAC =BHAH =2. 所以∠OCD =∠BAC . 第二步,当点P 在射线CD 上时,∠OCP =∠BAC ,分两种情况讨论相似.如图5,作PM ⊥x 轴于M ,那么CM =5,PM =2CM .①当=CP ABCO AC 时,3CP CP 此时CM =1,PM =2.所以P (2,-2)(如图6所示).②当=CP ACCO AB 时,3CP CP . 此时CM =95,PM =185.所以OM =935-=65,P 618(,)55-(如图7所示).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第(2)题求△ACD 的面积方法多样.例如,如图8,用梯形ONDC 的面积减去直角三角形AOC 和直角三角形AND 的面积. 再如,如图9,DF 把△ACD 分割为两个三角形,DF 是公共底边,高的和等于OC . 还可以由∠OAC =∠DAN =45°,先证明直角三角形ACD ,再计算面积.图8 图9例 2018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模拟第25题在圆O 中,C 是弦AB 上的一点,联结OC 并延长,交劣弧AB 于点D ,联结AO 、BO 、AD 、BD .已知圆O 的半径长为5,弦AB 的长为8.(1)如图1,当点D 是弧AB 的中点时,求CD 的长;(2)如图2,设AC =x ,△△ACO OBDS S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若四边形AOBD 是梯形,求AD 的长.图1 图2 备用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长宁25”,拖动点C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OC 与△OBC 是同高三角形,△OBD 与△OBC 也是同高三角形.还可以体验到,四边形AOBD 的两组对边各有一个时刻平行.思路点拨1.圆中已知定弦,一般先求弦心距.2.在△ACO 个△OBD 之间,找一个相关联的△OBC .3.按照对边平行,分两种情况讨论梯形AOBD .图文解析(1)如图3,当点D 是弧AB 的中点时,OD 垂直平分弦AB ,垂足为C .在Rt △OAC 中,OA =5,AC =4,所以OC =3.此时CD =OD -OC =5-3=2.图3 图4 图5(2)如图5,△ACO 和△OBD 都可以与△OBC 相关联.第一步,用x 表示OC 的长.如图4,作OH ⊥AB 于H ,那么OH =3,CH =4-x ,所以OC第二步,如图5,因为△△ACO OBC S S =AC BC =8-x x ,△△OBD OBC S S =OD OC,所以y =△△ACO OBD S S =△△△△÷ACO OBD OBC OBC S S S S=8-x x定义域是0<x <8.(3)如图6,延长BO 交圆于点E ,那么BE 是圆的直径,AE =2OH =6. 情形1,如图6,如果OA //BD ,那么∠DBA =∠BAO =∠ABO .根据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此时AD =AE =6. 情形2,如图7,如果AD //BO ,那么四边形ADBE 是等腰梯形. 作AM ⊥BE 于M ,作DN ⊥BE 于N ,那么AD =MN .在Rt △AEM 中,AE =6,cos ∠E =35,所以EM =35AE =185. 此时AD =MN =BE -2EM =181025-⨯=145.图6 图7 图8考点伸展第(2)题也可以用面积公式求△ACO 的面积,用割补法求△OBD 的面积.如图8,△OBC 和△DBC 的公共底边为BC ,高OH =3,求高DG 也要先用x 表示OC 的长,再根据相似比求得DG 的长.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E是边AB上一点(不与A、B重合),以点A 为圆心,AE为半径作⊙A,如果⊙C与⊙A外切,那么⊙C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崇明17”,拖动点E在A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C的半径CF=AC-AE.答案8≤r<13.思路如下:如图2,在Rt△ABC中,AB=5,BC=12,所以AC=13.如果⊙C与⊙A外切于点F,那么⊙C的半径r=CF=AC-AE=13-AE.因为0<AE≤5,所以8≤r<13.图1如图1,△ABC 中,∠BAC =90°,AB =6,AC =8,点D 是BC 的中点,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联结CE ,那么线段CE 的长等于_________.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崇明18”,可以体验到,A 、B 、C 、E 四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D 上,四边形AEDB 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计算得到对角线EB 的长,进而在直角三角形ECB 中得到CE 的长.答案 如图2,在Rt △ABC 中, AB =6,AC =8,所以BC =10. 在△ABD 中,DA =DB =5,AB =6,容易得到S △ABD =12. 所以S 四边形AEDB =24.再由S 四边形AEDB =12⋅AD EB =52EB =24,得EB =485. 如图3,在Rt △ECB 中,CE 2=CB 2-EB 2=224810()5-=225048()()55-=2221()(5048)5⨯-=21()9825⨯⨯=21()4945⨯⨯.所以CE =1725⨯⨯=145.图2 图3如图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0, 3)、B(4, 1)、C(3, 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联结AC、BC、AB,求∠BAC的正切值;(3)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作PG⊥AP交y轴于点G,当点G在点A的上方,且△APG与△ABC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崇明24”,拖动点P在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HP 与△APG保持相似.直角三角形AHP的两条直角边的比可以为1∶3,也可以为3∶1.思路点拨1.第(1)题设抛物线的一般式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比较方便.2.第(2)题先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书写起来比较方便.3.第(3)题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过点P作y轴的垂线段PH,转化为△AHP与△ABC相似的问题.4.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AHP与△ABC相似.图文解析(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将A(0, 3)、B(4, 1)、C(3, 0)分别代入,得3,1641, 930.=⎧⎪++=⎨⎪++=⎩ca b ca b c解得12=a,52=-b,c=3.所以215322=-+y x x.(2)如图2,由A(0, 3)、B(4, 1)、C(3, 0),得AC2=18,BC2=2,AB2=20.所以AC2+BC2=AB2.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所以tan∠BAC=BCAC13.图2(3)设点P 的坐标为215(,3)22-+x x x . 如图3,作PH ⊥y 轴于H ,那么△AHP ∽△APG . 如果△APG 与△ABC 相似,那么△AHP 与△ABC 也相似. 分两种情况讨论△AHP 与△ABC 相似:①如图4,当3==HA CAHP CB 时,3=HA HP . 解方程21533322-+-=x x x ,得x =11,或x =0.此时P (11, 36).②如图5,当13==HA CA HP CB 时,13=HA HP .解方程215133223-+-=x x x ,得x =173,或x =0.此时P 1726(,)33.图3 图4 图5考点伸展如果第(3)题求点G 的坐标,也需要先求点P 的坐标.如图4,HG =13HP =113,此时OG =y P +HG =11363+=1193.所以G 119(0,)3. 如图5,HG =3HP =17,此时OG =y P +HG =26173+=773.所以G 77(0,)3.例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模拟第25题如图1,已知△ABC中,AB=8,BC=10,AC=12,D是AC边上一点,且AB2=AD·AC,联结BD,点E、F分别是BC、AC上两点(点E不与B、C重合),∠AEF=∠C,AE与BD相交于点G.(1)求证:BD平分∠ABC;(2)设BE=x,CF=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联结FG,当△GE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E的长度.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崇明25”,可以体验到,在等腰三角形ANC中,有一个“一线三等角”模型.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第(3)题”,拖动点E在BC运动,可以体验到,△GEF的每个顶点都可以落在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思路点拨1.第(1)题是典型的“平分+平行”模型,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于BD的延长线于M,通过计算得到AM=AB.2.第(2)题如果想到了“一线三等角”,就构造一个等腰△ANC,问题迎刃而解.3.第(3)题的△GEF中,cos∠GEF是定值,设法用x表示夹∠GEF的两条边,然后分三种情况列方程.图文解析(1)由AB2=AD·AC,得26416123===ABADAC.所以1641239=÷=ADAC.所以45=ADCD.如图2,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M,那么45==AM ADBC CD.所以AM=45BC=8.所以AM=AB.所以∠M=∠ABM.图2 又因为∠M=MBC,所以∠ABM=∠MBC,即BD平分∠ABC.(2)第一段,如图3,作AH⊥BC于H,设BH=m,那么CH=10-m.由勾股定理,得AB2-BH2=AC2-CH2.所以82-m2=122-(10-m)2.解得m=1.因此cos ∠C =93124==CH AC . 第二段,如图3,以AH 为对称轴,构造等腰三角形ANC ,那么NB =8.第三段,如图4,由∠AEC =∠N +∠NAE ,∠AEC =∠AEF +∠CEF ,∠N =∠C = ∠AEF ,可得∠NAE =∠CEF .又因为∠N =∠C ,所以△ANE ∽△ECF . 所以=AN EC NE CF .所以12108-=+xx y. 整理,得280212+-=x x y .定义域是0<x <10.图3 图4(3)如图5,在△GEF 中,∠GEF 是定值,cos ∠GEF =cos ∠C =34. 第一步,用x 表示EG 、EF .如图6,由8==EG BE x AG AM ,得8==+EGBE xAE AM x. 所以8=+xEG AE x.如图4,由△ANE ∽△ECF ,得1012-==EFEC xAEAN . 所以1012-=xEF AE .图5 图6第二步,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GEF . ①如图7所示,当EF =EG 时,10812-=+x x AE AE x .整理,得x 2+10x -80=0.解得5=-x .此时BE 5. ②如图8所示,当GE =GF 时,1324=EF EG .所以131028412-⨯=⨯+x xx . 整理,得x 2+16x -80=0.解得x =4,或x =-20.此时BE =4. ③如图9所示,当FE =FG 时,1324=EG EF .所以110321248-⨯=⨯+x xx. 整理,得x 2-6x -80=0.解得3=-x BE 3图7 图8 图9考点伸展第(1)题也可以这样思考:如图10,已知△ABC 的三边,由AB 2=AD ·AC ,可以求得AD 的长,也可以得到△ABD ∽△ACB .再根据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B 的长,得到DB =DC ,得到∠DBC =∠C .经过等量代换,得到∠ABD =∠DBC .但是这个解法对第(2)、(3)题的帮助不大.图10如图1,点A、B在圆O上,弦AC与半径OB互相平分,那么∠AOC的度数为_________.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嘉定17”,可以体验到,四边形OABC是菱形,△OAB是等边三角形.答案120°.思路如下:如图2,由弦AC与半径OB互相平分,可知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由OA=OC,得平行四边形OABC是菱形.如图3,由OA=OB=AB,得△OAB是等边三角形.于是可得∠AOC=120°.图2 图3如图1,已知△ABC 中,AB =AC =5,BC =6,点D 在边AB 上,且∠BDC =90°.如果△A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使点C 与点B 重合,点D 旋转至点D 1,那么线段DD 1的长为_________.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嘉定18”,拖动点C 1绕点A 旋转,可以体验到,△ACC 1与△ADD 1保持相似.答案4225.思路如下: 如图2,作AH ⊥BC 于H ,那么BH =CH =3.所以cos ∠B =BHAB=35. 在Rt △BCD 中,BD =BC ·cos ∠B =365⨯=185.所以AD =1855-=75.如图3,由△ADD 1∽△ACC 1,得11=AD ACDD CC . 如图4,当C 1与B 重合时,17556=DD .此时DD 1=4225.图2 图3 图4例 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模拟第24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m 经过点A (-4, 0)和点B (n , 3).(1)求m 、n 的值;(2)如果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B ,该抛物线的顶点为P ,求sin ∠ABP 的值;(3)设点Q 在直线y =x +m 上,且在第一象限内,直线y =x +m 与y 轴的交点为D ,如果∠AQO =∠DOB ,求点Q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嘉定24”,可以体验到,△ABP 是直角三角形.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第(3)题”,可以体验到,△BOD ∽△BQO .思路点拨1.第(2)题求sin ∠ABP 的值,可以先求tan ∠ABP 的值.如果准确描出A 、B 、P 三点的位置,答案就在图形中.2.第(3)题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果能根据∠AQO =∠DOB ,发现相似三角形,那么就可以确定BQ 的长,进而求得点Q 的坐标.图文解析(1)将点A (-4, 0)代入y =x +m ,得-4+m =0.解得m =4.将点B (n , 3)代入y =x +4,得n +4=3.解得n =-1.(2)因为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点A (-4, 0),可设y =(x +4)(x -x 2). 代入点B (-1, 3),得3=3(-1-x 2).解得x 2=-2.所以y =(x +4)(x +2)=x 2+6x +8=(x +3)2-1.顶点为P (-3,-1).如图2,由A (-4, 0)、B (-1, 3)、P (-3,-1),可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3,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1,所以∠BAO =∠P AO=45°,AB =AP所以在Rt △ABP 中,tan ∠ABP =AP AB =13.所以sin ∠ABP 图2(3)如图3,由y =x +4,得D (0, 4).再由B (-1, 3),得BO 2=10,BD 如果∠AQO =∠DOB ,那么△BOD ∽△BQO .所以=BO BQBD BO .所以2===BO BQ BD 所以B 、Q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等于5.所以Q (4, 8).图3 图4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用等角的正切值相等来解.如图4,作BF ⊥y 轴于F ,作OE ⊥AB 于E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OE 中,AO =4,所以OE =E (-2, 2).由于tan ∠DOB =BF OF =13,所以tan ∠AQO =OE QE =13.所以QE =3OE =. 所以Q 、E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等于6.所以Q (4, 8).例 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模拟第25题在圆O中,AO、BO是圆O的半径,点C在弧AB上,OA=10,AC=12,AC//OB,联结AB.(1)如图1,求证:AB平分∠OAC;(2)点M在弦AC的延长线上,如果△AMB是直角三角形,请你在如图2中画出点M 的位置并求CM的长;(3)如图3,点D在弦AC上,与点A不重合,联结OD与弦AB交于点E,设点D 与点C的距离为x,△OEB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图1 图2 图3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嘉定25”,拖动点M在AC的延长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直角三角形ABM存在两种情况.拖动点D在A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OEB与△OAB是同高三角形,y随x的增大而增大.思路点拨1.已知半径和弦,一般情况下先求弦心距.2.直角三角形ABM存在两种情况,∠AMB=90°和∠ABM ′=90°,两种情况的图形叠放在一起,BM就是直角三角形ABM′斜边上的高.3.第(3)题用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运算量比较小.图文解析(1)如图4,由OA=OB,得∠OAB=∠OBA.由AC//OB,得∠CAB=∠OBA.所以∠OAB=∠CAB,AB平分∠OAC.(2)点M存在两种情况:M和M′(如图6所示).如图5,作OH⊥AC于H,那么在Rt△OAH中,OA=10,AH=6,所以OH=8.如图6,当∠AMB=90°时,AM=AH+HM=AH+OB=6+10=16.此时CM=AM-AC=16-12=4.当∠AB M ′=90°时,∠BAM=∠M ′BM.所以'81162===M M BMBM AM.所以1'42==M M BM.此时CM ′=8.图4 图5 图6(3)第一步,如图7,S △OAB =12⋅OB OH =11082⨯⨯=40. 第二步,如图8,由1012==-BE BO AE AD x ,得1022=-BE BA x . 第三步,如图9,由于△OEB 与△OAB 是同高三角形,所以1022△△==-OEB OAB S BE S BA x . 所以y =S △OEB =104022⨯-x =40022-x.定义域是0≤x <12.图7 图8 图9考点伸展第(3)题求△OEB 的面积的方法多样.例如,△ODB 的面积是定值,△OEB 与△ODB 也是等高三角形,底边OE 与OD 的比,同样根据OB 与AD 的比可以推导出来.再如,如果把EB 看作底边,那么高是定值,等腰三角形OAB 的高和底角、底边也是确定的,于是可以根据比例线段推导出EB 的长(用x 表示).如果两圆的半径之比为3∶2,当这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3,那么当这两圆相交时,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金山17”,拖动圆心B向右运动,可以体验到,圆A与圆B 的位置关系依次是内切、相交和外切.答案15.思路如下:设圆A的半径为3m,圆B的半径2m.如图1,当圆A与圆B内切时,圆心距d=AB=3m-2m=3.解得m=3.如图2,当圆A与圆B外切时,圆心距d=AB=3m+2m=5m=15.如图3所示,圆A与圆B相交.图1 图2 图3如图1,Rt△ABC中,∠C=90°,AC=6,BC=8,D是AB的中点,P是直线BC上一点,把△BDP沿PD所在的直线翻折后,点B落在点Q处,如果QD⊥BC,那么点P和点B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_.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金山18”,拖动点P在直线B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有两个时刻,直线QD与BC垂直,此时Rt△PEQ的三边比为3∶4∶5.答案52或10.思路如下:在Rt△ABC中,AC=6,BC=8,所以AB=10,sin∠B=35,tan∠B=34.如图2,设直线QD与BC交于点E,当QD⊥BC时,E为垂足.已知D为AB的中点,所以QD=BD=5.在Rt△BDE中,BD=5,所以DE=3,BE=4.在Rt△PEQ中,∠Q=∠B,QE=QD-DE=5-3=2,所以PE=34QE=32.此时PB=BE-PE=342=52.如图3,在Rt△PEQ中,QE=QD+DE=5+3=8,所以PE=34QE=6.此时PB=BE+PE=4+6=10.图2 图3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1, 0)和点B (3, 0),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P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和顶点P 的坐标;(2)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EA =EC ,求点E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MN ,点Q 在直线MN 右侧的抛物线上,∠MEQ =∠NEB ,求点Q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金山24”,可以体验到,当EA =EC 时,点E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还可以体验到,与∠NEB 相等的∠MEQ 有两个,就是直线AE 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但是点A 在对称轴的左侧.思路点拨1.已知二次项系数和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可以直接写出交点式.2.如果EA =EC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根据EA 2=EC 2列整式方程.3.已知∠MEQ =∠NEB ,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用相似比求解比较简便. 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 0)、B (3, 0)两点,所以y =(x -1)(x -3)=x 2-4x +3=(x -2)2-1.顶点为P (2,-1).(2)如图2,由y =x 2-4x +3,得C (0, 3).设E (2, m ),已知A (1, 0).由EA 2=EC 2,得12+m 2=22+(m -3)2.解得m =2.所以点E 的坐标为(2, 2).(3)如图3,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F .作PH ⊥MN 于H .设Q (x , x 2-4x +3),已知B (3, 0)、E (2, 2).由tan ∠HEQ =tan ∠FEB ,得=QH BF EH EF . 所以221(43)22-=-+-x x x .整理,得x 2-6x +5=0. 解得x =5,或x =1(在对称轴左侧,舍去).此时Q (5, 8).图2 图3考点伸展第(3)题求得的x 1=5,x 2=1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由于∠FEB 是确定的,所以∠MEQ 的大小也是确定的,位置有两个.也就是说,经过点E 的直线EQ 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其中一个交点就是A (1, 0).显然A 、B 两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对称的.第(2)题求得点E (2, 2)以后,通过计算可以证明,△A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是相似比.方法一,由A (1, 0)、C (0, 3)、E (2, 2),可得AE 2=5,CE 2=5,AC 2=10.所以AC 2=AE 2+CE 2.所以△ACE 是直角三角形.方法二,如图2,由2==CG EF EG AF,得∠ECG =∠AEF . 由于∠ECG 与∠CEG 互余,所以∠AEF 与∠CEG 互余.于是得到∠AEC =90°.例 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5题如图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5,sin∠B=35,P是线段BC上一点,以P为圆心、P A为半径的圆P与射线AD的另一个交点为Q,射线PQ与射线CD 相交于点E,设BP=x.(1)求证△ABP∽△ECP;(2)如果点Q在线段AD上(与点A、D不重合),设△APQ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如果△QED与△QAP相似,求BP的长.图1 备用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金山25”,拖动点P在B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Q 的高是定值,就是梯形的高.还可以体验到,△QED与△QAP相似存在两种情况,每种情况下,△ABP、△ECP、△EDQ和△APQ都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1.过等腰梯形上底的两个顶点作双垂线,把所有的线段长都标记出来.2.△ABP、△ECP和△EDQ两两相似,△APQ是等腰三角形.如果这4个三角形中任何两个相似时,4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图文解析(1)如图2,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所以∠B=∠C.因为P A=PQ,所以∠1=∠2.由AD//BC,得∠1=∠3,∠2=∠4.所以∠3=∠4.所以△ABP∽△ECP.图2 图3(2)如图3,作AM⊥BC于M,作PN⊥AD于N.在Rt△ABM中,AB=5,sin∠B=35,所以AM=3,BM=4.所以AN=MP=BP-BM=x-4.由P A=PQ,PN⊥AQ,得AQ=2AN=2(x-4).所以y=S△APQ=12⋅AQ PN=12(4)42⨯-⨯x=4x-16.定义域是4<x<132.(3)按照点Q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QED与△QAP相似.情形1,如图4,点Q在AD上.由于△EDQ∽△ECP∽△ABP,当△EDQ∽△APQ时,△ABP∽△APQ.因为P A=PQ,所以BP=BA=5.情形2,如图5,点Q在AD的延长线上.当△DEQ∽△APQ时,∠EDQ=∠A.所以DC//AP.所以∠3=∠C.又因为∠C=∠B,所以∠3=∠B.所以AB=AP.所以点A在BP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BP=2BM=8.图4 图5考点伸展第(2)题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事实上,不论点Q在AD上,还是点Q在AD的延长线上,都有AQ=2AN=2MP=2(BP-BM)=2(x-4),所以关系式是一样的.这样的话,函数的定义域为4<x≤13.当x=132时,如图6所示;当x=13时,如图7所示.图6 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对任意一点(a, b),规定两种变换:f (a, b)=(-a,-b),g (a, b)=(b,-a),那么g [ f (1,-2)]=_________.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静安17”,拖动点P(a, b)在坐标平面内运动,可以体验到,变换f (a, b)就是作点P(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变换g (a, b)分两步,先作点P(a, b)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Q,再作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如图1所示).答案如图2,由f (a, b)=(-a,-b),得f (1,-2)=(-1, 2).由g (a, b)=(b,-a),得g(-1, 2)=(2, 1).所以g [ f (1,-2)]=g(-1, 2)=(2, 1).图1 图2等腰△ABC 中,AB =AC ,它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1,如果线段OB 绕点O 旋转90°后可与线段OC 重合,那么∠ABC 的余切值是_________.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静安18”,可以体验到,等腰三角形ABC 与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的对称轴是重合的.答案 11.思路如下:如图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中,OB =OC =1,所以BC设BC 的中点为H ,那么OH ⊥BC ,AH ⊥BC .所以A 、O 、H 三点共线.如图3,在Rt △ABH 中,BH ,AH =1cot ∠ABC =BH AH 1.如图3,在Rt △ABH 中,BH =2,AH =12-,所以cot ∠ABC =BH AH 1.图2 图3 图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8, 0)和点C(9,-3),抛物线y=ax2-8ax+c(a、c是常数,a≠0)经过点B、C,且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对称轴上有一点M,满足MA=MC.(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四边形ABCM的面积;(3)如果坐标系内有一点D,满足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且AD//BC,求点D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静安24”,可以体验到,四边形ABCM是梯形.还可以体验到,如果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那么△ADE∽△CBF.思路点拨1.第(2)题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求得点M的坐标,再判断四边形ABCM 的形状,然后求面积.2.第(3)题中,A、B、C三点是确定的,用一个字母n表示点D的坐标,就可以列方程了.列方程的依据可以根据腰相等,也可以根据对角线相等.图文解析(1)由y=ax2-8ax+c,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4.点B(8, 0)关于直线x=4的对应点是A(0, 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8),代入C(9,-3),得-3=9a.解得13=-a.所以2118(8)333=--=-+y x x x x.(2)设M(4, m).由MA2=MC2,得42+m2=52+(m+3)2.解得m=-3.所以M(4,-3),MC//x轴,MC=5.所以四边形ABCM是梯形,高为3.所以S梯形ABCM=139(5+8)322⨯⨯=.图2 图3 (3)作等腰梯形ABCD的外接矩形AEHF.由B(8, 0)、C(9,-3),可得tan∠CBF=3.由∠ADE=∠DAB=∠CBF,得tan∠ADE=3.设DE =n ,AE =3n ,那么D (n ,-3n ).由DC =AB ,得DC 2=AB 2.所以(n -9)2+(3n -3)2=82.整理,得5n 2-18n +13=0.解得n =1,或n =135. 当n =1时,D(1,-3).此时DC //x 轴//AB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不合题意. 当n =135时,D 1339(,)55-.此时ABCD 是等腰梯形. 考点伸展第(3)题解等腰梯形,设好了点D 的坐标为(n ,-3n )以后,有4种列方程的方法. 上面第一种方法,由腰相等DC =AB ,根据DC 2=AB 2列方程.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一个解是等腰梯形,另一个解是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这是因为以C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D 有两个交点.第二种方法,由对角线相等DB =AC ,根据DB 2=AC 2列方程.这个方程的两个解,也是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这是因为以B 为圆心、AC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D 有两个交点(如图4所示).第三种方法,设BC 的中点为P ,那么P 173(,)22-,根据PD 2=P A 2列方程.这个方程的两个解,一个是点A ,一个是点D .这是因为以P 为圆心、P A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D 有两个交点(如图5所示).第四种解法,设AD 的中点为Q ,那么Q 3(,)22-n n ,根据QB 2=QC 2列方程.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解.这是因为AD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如图6所示).图4 图5 图6第五种解法,设D (x , y ).由2222,,⎧=⎪⎨=⎪⎩DC AB DB AC 列方程组2222222(9)(3)8,(8)93,⎧-++=⎪⎨-+=+⎪⎩x y x y 一个解是平行四边形ABDC ,一个解是等腰梯形ABCD .例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模拟第25题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6,BC =9,cos ∠ABC =13,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动点P 在边AB 上,⊙P 经过点B ,交线段P A 于点E .设BP =x .(1)求AC 的长;(2)设⊙O 的半径为y ,当⊙P 与⊙O 外切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如果AC 是⊙O 的直径,⊙O 经过点E ,求⊙O 与⊙P 的圆心距OP 的长.图1 备用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8静安25”,拖动点P 在由B 向A 运动,可以体验到,⊙P 与⊙O 保持外切,直角三角形OPH 的直角边OH 是定值,斜边OP 和直角边PH 随PB 的增大而减小.思路点拨1.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是等腰三角形.2.第(2)题和第(3)题的一般策略是,构造圆心距OP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图文解析(1)如图2,作AF ⊥BC 于F .在Rt △ABF 中,AB =6,cos ∠ABF =BF AB =13,所以BF =2.所以AF =.在Rt △ACF 中,CF =BC -BF =9-2=7,所以AC 9.图2 图3(2)如图3,作CG ⊥AB 于G ,作OH ⊥AB 于H ,那么OH =12CG . 在Rt △BCG 中,BC =9,cos ∠GBC =BG BC =13,所以BG =3.所以CG =AG =3.所以OH =12CG =AH =12AG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