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谋道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谋道学校_三_年级__语文_学科执笔: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
课题:9.《寓言两则》课型: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检查读书。
1)、认识生字、词语。
2)、自由读课文,都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课文。
2、解课题,引出内容。
请生查字典了解“辕”和“辙”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பைடு நூலகம்了一件什么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朋友提醒他几次,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看看哪些字容易出错?
窟窿:上下结构
2、生描红,临写。
3、教师指导便展示好作品,表扬进步生。
3、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圈破羊丢
亡羊补牢不听劝告,再次丢羊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修补羊圈,没有再丢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却偏要往北走,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3、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再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2自然段读出街坊善意劝说的语气。
3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着急、泄气的心情。
5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4、练习讲述故事。(通过版书)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总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意见,改正错误就不怕晚。所以有句话常说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讲解好把式:驾车技术非常好的车夫。
3)、第三次劝说时说了什么?
讲解“盘缠”的意思。学生自行理解,教师补充。(出门带的钱)
带的钱多就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不能,方向不对。
3、那结果如何呢?读最后一个段落。
“硬要”是什么意思呢?文中哪里可以感知?
执迷不悟,很固执。
■拓展升华:
1、如果看到了这个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学习这则寓言你懂的了什么?
行动和目的相反是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的。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备注
(教师复备)
在上本课前先讲解寓言这种体裁。
寓言里的故事是虚构的,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或者讽刺某种人。
1)、请生读朋友第一次提醒他是的话和他的回答。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他向反方向走。)
2)、那个人第二次提醒说了什么?指名读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这位句话是什么句?(反问)
能换一种说法吗?
马跑的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对比这两句话,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的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2、补全“亡羊补牢”(题目):在“亡羊补牢”中“亡”和“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初读课文,读流利,读正确。认读生字。
2)思考“亡”和“牢”的意思,并在原文中找依据。
2、检查自学效果,流利的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和“牢”的意思。(疏通全文)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讲解什么是寓言。
■自主学习:
理解课题,引导读书
1、板书“亡”和“牢”
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两个字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
相关主题